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性

时间:2022-03-07 02:35:05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性

[摘 要] 古语有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它深刻而精辟地点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全国提倡建立和谐社会、和谐单位、和谐家庭、和谐校园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新型而和谐的师生关系也非常必要,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到学习中的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同时也能得到教师与同伴的激励、感化、鼓舞、指导,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关键词] 和谐;师生关系;教学方法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笔者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相通、人格相等、相处和谐,本着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原则,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学生的心声,从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从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的导演者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与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他们同样是独立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我们要克服过去那种把成年人对学习的认知方式强加给学生的做法,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在教学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和谐、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事半而功倍。

二、转变教学观念,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去重视学生,从行动上去研究学生。

首先,我们要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去,形成一种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方式,打破以往每节课都是教师先“教”而后“练”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学生感受、体验、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去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其次,我们要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快乐元素,选择快乐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这样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从而从心理上接受所学内容。

再次,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兴趣的作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他们的学习成果及时地反馈给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和鼓励,甚至善意的批评都将激励他们,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享受到和谐氛围下学习的乐趣。

三、建立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在评价中教师不能把评价看成是简单的分等排序,而应该在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

许多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古板!传统评价机制的滞后和操作性问题,给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大部分学生因为对评价机制的不满而对教师产生误解,甚至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应坚持多元标准,通过评价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如笔者学校采用千分制评学法,教师评语法,生生互评法,评教评学法,家校合作法等综合评定学生。这样多角度评价,打破了传统评价方式中“一棍子打死”的弊端。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健康而向上的人格,最终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四、关爱学生,以情动人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和谐的氛围之中,学生才能大胆地面对教师。在教学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比如经常和学生谈心,及时与家长沟通,及时向其他任课教师交流了解学生情况,以此体贴和关爱学生。同时,要合理运用形体语言,形体语言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有着“润物无声”的效果,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的运用可以使师生在无声的交流中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它是建立和维持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而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教学中笔者尤为推崇树大拇指赞扬法和鼓掌鼓励法。面部表情表达着教师的情感和意图,学生最会跟眼色行事,教师只有情绪饱满,和蔼可亲,才会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的感觉,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学生接受。只要我们面对学生多些微笑,多些表扬,多流露真情,就会克服过去学生怕老师的现象。只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相互尊重师生关系,就一定会在师生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而愉快的火花。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之下,学生才能够自觉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从而达到使他们热爱学习、追求上进、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可见,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在教学中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 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摘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古希腊)柏拉图, 曹晚红、吴大伟译,《教育的艺术 》,汕头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杨海燕(1982―),女,河南焦作人,焦作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师,研究方向: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上一篇:十四岁出门远行[14] 下一篇:“不能忍受”之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