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杜甫的生命意识

时间:2022-03-07 10:07:29

浅论杜甫的生命意识

【摘要】: 初中课本中所选了《杜甫诗三首》,在这三首诗中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杜甫对于时间的敏锐和对生命的清楚认识。不同时期杜甫诗歌里呈现出安宁和焦灼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杜甫强烈的迟暮之忧成为了杜甫生命中一个重要的符号,但杜甫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执着追求又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之光。

【关键词】:杜甫 意象 时间 生命意识

一、渴望生命的安顿

一些词和意象在某一诗人的诗歌中频繁出现,固然有诗人个人喜好的因素,但它所蕴含的意味,却是诗人心境的外化,是诗人独特的个性与外部文化作用的产物。所以,如果将诗歌中频繁出现的一些词语和意象放置在较大的时空范围内,把它当做一个在特定的时空中的艺术符号,就可以通过它来透视诗人的人生与独特的内心世界,觉察诗人所处世界的变迁。①

陆机的《文赋》在论述创作动机时说道:"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渺渺而临云。"②客观物象与作家的主观精神会如此契合交融,自古以来则有之。结合起来更添悲凉。此刻杜甫对生命的认识,也变得清醒而残酷。

杜甫的《春望》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第二年,杜甫在去见唐肃宗的路上,路上被安史叛军所俘,被押解回沦陷后的长安。诗人看到周围的被烧杀抢掠后的长安,内心无比伤痛,写下了令后世惊叹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把诗人身处逆境,思家情切的灼灼之态跃然纸上。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一个"溅"字,运用了拟人的巧妙手法,把作者当时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感慨和无限伤感借用花的溅泪表现出来。家书在战火纷飞的时候,却是金贵无比。诗人渴望安定,却是白头不胜簪的现状。国破家亡,却已是垂垂老矣,更添悲凉。

杜甫处于长期的漂泊之中,人命如蚁的惊惧及无法把握命运的忧恐让他身心俱疲。杜甫渴望有一个能安顿生命的家园。即使在相对安定的寓蜀时期,那种安定也不能代替故园的归属感。

二、生命的安宁与焦灼

杜甫的情绪变化总是跟随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变迁。正如葛兆光说:"没有社会作为人生坐标的参照系,个人是没有位置的。"③杜甫在漂泊流离和相对安定的时期对生命的认识也是不同的。

《望岳》一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大约杜甫二十九岁时,到兖州探望父亲后由齐入鲁,途经泰山,写下了这首诗。这是诗人仅存少数的早年作品之一。我们在品读此诗时,除了感受到雄伟的泰山外,更多的是被诗中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所感染。青年时代的杜甫充满豪情壮志,那是他一贯的忠儒思想的体现:"达者兼济天下"在这首诗歌的身处隐隐体现。

这首诗描绘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对于生命之路的无尽探索,对生命的充满期待和强烈的生命意识喷薄而出,青年时期的杜甫对于生命最多的是报以热情,饱含深情。

《石壕吏》是杜甫著名的《三吏》之一,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公元759年,已经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诗人亲见夜晚军队抽丁捉人的悲惨景象。三男战死,只有乳下孙。老翁逾墙的无奈,老妪备晨炊的悲哀。诗歌的最后:"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将这家的悲伤无限放大,如泣如诉,不绝于耳。生命之战争中如此渺小,惨烈的战争将生命视若蚂蚁。杜甫在这里的生命意识是如此的清醒与悲壮,少了少年时代的豪情,多了一份中年时代的清醒与担当。

三首诗歌作于杜甫的不同时期,少年时期、安史之乱被俘之时、逃难之时。三首诗折射出的生命意识是不同的。少年时期的豪情与冲动,敏感与希冀。被俘时期的渴望生命的安顿,逃难时期的对于生命的悲悯情怀。通过这三首诗,我们更是看到杜甫的对于人们的关爱,他将这种生命意识放大到普天之下,也有了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身处茅屋心系天下的伟大情怀。杜甫希望和平渴望安稳。民胞物与、关心民瘼的精神贯穿于他的一生。他无时无刻都在审视生命,探求生命价值,希望在人生将尽的时候,还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和开元盛世一同成长,盛唐时代赋予他的理想仍然成为他最后的念想,并一直都在努力。

时间流逝让杜甫对自己的生命有了清醒和残酷的认识。杜甫骨子里的儒家思想仍然让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尽管暮色苍苍年华老去,挺立在杜甫灵魂中的却是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对国家与人们的一往深情。正所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参考文献

[1]钟晨音《杜甫"漂泊诗"的悲剧主题》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

[2]陆机著张少康集解《文赋集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3]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2004版

上一篇:浅谈关于中职学生英语口语的教学 下一篇:高校英语教学中实施CBI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