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说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主导性

时间:2022-03-07 04:30:35

释说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主导性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一些新要求:一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新的理念又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活动者、参加者”。那么,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如何把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必须引起重视和思考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思想政治课教师主导作用的特性和时代要求,又要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师主导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师;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课堂既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教学的空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了一对动态性的矛盾。在这对矛盾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既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也要当作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不能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努力摆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新的教育观念与课程改革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成为学生思想品德的促进者,成为思想政治课程的研究者与创造者,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来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把握发挥主导作用的着力点,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一、以学生为本的促进性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来的,其中第一要义是发展,以人为本是核心。“以人为本”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指“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其中更为根本的是一切为了人,因为人是目的,一切活动最终都是为了满足人的物质文化需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也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重要职责在于要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向学生传授政治知识和品德规范,促使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引导学生思想品德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做到:以学生为本,要全面关注学生,即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关注学生近期、中期、远期的发展;注重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并且关注学生发展的个人尊严;尊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教师的工作就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依靠自身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而获得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学生良好品德的促进者,学习方法获得的引导者,其教育主要是引导、促进。所谓促进性,“是指主导作用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以现有发展水平为基础,因势利导地发挥其主体作用,更要创造最佳条件,最优化地促进学生身心向高一级水平发展” 。促进性是对传统灌输教育、权威主义教育中关于教师地位的否定,也体现了对教师主导作用的更高要求和教师的责任。因此,一切主导作用都要以促进现有发展水平目的,确定一个适当的“知、能、德最佳发展高度”,使学生“跳一跳”获得高一级发展水平。

二、双向互动的引导性

传统教学观由于受知识本位观的影响,将向学生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从而造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单方面的讲授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而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虽然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那种片面强调思想政治课教师单向灌输的做法,在某种条件下或特定时期内虽然也能收到一定主导效果,但从整体上看,那种“你说我听、你打我通”的强制灌输做法是对学生接受主体性的忽视和抑制。因而不能调动起学生接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不能从根本上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双向互动是指主导作用要保证学生的和谐发展,必须沟通,与学生形成双向互动的回路。一条是由学生的输出信息直接向教师提供反馈,用以调整导教的部署、内容、方法等,可以称为学对教的反馈。另一条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输出信息,对学作出相应的评价,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用以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和失误,可称为教对学的反馈。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复杂的双边活动过程,随着学生主体性的尊重与强调,思想政治课教学应体现并践行师生双向互动,即教师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道德规范、思想方法、学习能力等,而学生通过本身的心理活动接受教师思想、观点、知识、方法和能力等。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不但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改进教学方法,而且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教师传递而没有学生积极接受,这种合作关系学习任务是不能很好的完成的。

三、德才兼备的示范性

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是知识和品格完美结合的代表,是知行统一的典范。首先,应当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学术修养。不仅仅做一个客观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一个通往更广知识的启发者,能促进学生发展,引导学生对真理进行追求。其次,还要以自身的文化修养与道德品格为学生树立一个典范,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感化作用,进而影响整体学生的精神风貌。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曾多次谈到教师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话在今天看来仍然道理精辟、意义深刻。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以促进其思想品德水平的不断提高。这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既要努力宣传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先进思想和价值观念,又要真诚的去实践这些思想和观念,力求将身教和言教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实现学生的接受和内化。榜样示范作用的发挥,就是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首先,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就要加强理论学习和人格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良好的品德,对受教育者会产生无形而持久的影响,会增强政治课教师所传导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力量,能使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活动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其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身体力行,带头实践自己提倡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思想政治课教师以身示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言教”不可代替的作用,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因而思想政治课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应用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和教育学生,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参考文献:

[1] 黄蓉生.中学政治课教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59-160.

[2]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6-59.

[3] 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1-85.

[4] 钟志贤.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55-380.

[5] 石书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251.

[6] 刘岚.给政治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01.

上一篇:谈谈小学生口语训练教学 下一篇:李斯特与他的三首夜曲《爱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