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历史概念教学及其策略

时间:2022-03-07 04:02:27

试论高中历史概念教学及其策略

【摘 要】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掌握历史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关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如何让学生掌握高中历史概念,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概念,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本文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出发,通过研究高中历史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以下一些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概念教学;方法策略

一、历史概念的定义

在高中历史概念教学中,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抽象概括。历史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其历史内涵是指反映历史概念的定性,反映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含义,内涵是一个历史概念区分于另一概念的根本依据。而历史概念的的外延是指对历史概念量的规定,是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所包含的范围或者过程。因此,历史概念的定义是在适量的历史表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人的思维,抽象概括而成的,反映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

二、高中历史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阶段历史概念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主要的方面。第一,在学生方面,由于许多学生初中历史的基础不牢,对一些历史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大部分都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只是大概的知道有这个历史事件。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缺乏准确性,加之高中历史教学中概念非常的繁杂,影响历史的概念教学的效果;第二,在教科书方面,教科书上的概念太过浅显,对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解释不到位,而且教科书的概念都比较零散,不具有严格的逻辑思路,没有形成一个严谨的历史概念体系。第三,在教师教学方面,教师对历史概念的重视程度不够,讲解不到位,自身对教科书的理解和把握欠佳,导致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三、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

1.先给概念后用实例印证的策略

实例印证概念法多用在概念的同化方面,是指先给一个历史概念下一个定义,然后用各种实例来充实和解释概念的方法。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达到历史概念教学的目的。首先对历史概念进行“解剖”,也就是说明历史概念的内涵,分析历史概念的本质属性,然后对涉及到的历史内容进行深入的说明,这样来丰富历史定义的外延,再用历史事件的外延转化为定义内涵的印证。把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进行了分析和讲解,最终是学生深刻的把握历史概念。

比如在分封制的教学时,对分封制下定义。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功臣等分派各地,建立封国,以拱卫王室。因为周公认为亲族、功臣等是自己值得信任的人,能够帮助周朝统治和管理地方。在给出了分封制的概念之后,与学生通过教学来找出实例来印证概念。

我:“根据地图,姬姓的封国有几个?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有四个封国是姬姓,说明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姬姓的亲族。”

我:“除了姬姓封国,还有其他的封国吗?”

学生:“还有一些功臣、贵族等的封国。”

我:“周公为什么要分封这些人呢?”

学生:“因为周天子信任他们,让他们为自己管理国家的部分,然后让他们为自己打仗、交钱等,他们要听周天子的话。”

我:“是的,就是这样的。总结起来就是说受封者要在政治上服从命令、定期朝见;在经济方面要定期上交贡献,在军事上要保卫周王室,为周王室打仗。”

这样,先给出一个历史定义,让学生通过探讨找出实例来印证定义,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历史概念教学的方法。

2.先给实例后总结概念的策略

先给实例后总结概念的方法更加的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具体地说就是先向学生呈现某个历史概念的各自实例,这些实例一般都是概念的外延的内容,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历史概念。

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是在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概念的方法。

比如进行宗法制的教学过程时,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

我:“在周天子去世之后,由谁来继承王位呢?”

学生:“让老大继承,让老二继承,让品德最好的继承,让最小的儿子继承,让女儿继承……”

我:“同学们的想法很丰富啊,但王室的继承要有连续性,避免在继承时发生矛盾,怎么样做呢?”

学生:“固定一个比较特殊的位子,比如嫡长子,然后让嫡长子继承。”

这样通过实例来引出宗法制的概念,进行宗法制历史概念的教学。

3.分析对比法的策略

任何历史概念都存在与一定的时空当中,和其他的历史概念有一定的联系,在进行高中历史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联系来进行概念的教学。通过对一些概念的对比分析、综合运用、抽象概括的方式,总结出同类概念的异同,这样使得历史概念不再是一个个单独的知识点,而是形成了一个体系,加深了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比如学生在学习时容易把“宰相”和“丞相”两个概念弄混,在教学时就可以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丞相是秦朝的一种官员名称,是三公之一。丞相是指一个正式的政府的机构的行政长官,对于这个行政长官就直接称其为“丞相”。而“宰相”不是一个正式的官职或者是政府机构。在唐朝中央的正式机构只有三个,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宰相”不是三者之一,而是这三者的行政长官都被称为“宰相”。也就是说,不能直接把某个官员称之为“某宰相”,而“丞相”可以。学生把这两者弄混的原因就是两者都是中央的高级官员,权力地位都差不多,而且都有“相”字。通过分析对比的方法就能彻底解答学生的疑惑,让学生对两个历史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

四、总结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概念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师应当给予历史概念教学充分的重视,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进行深入的理解,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效率,使高中历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郝绪兵.高中历史概念教学两方法[J].教育科学论坛,2012(09)

[2]张树梅.历史概念的分类和理解方法[J].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09(Z2)

上一篇:高中女生体育课中体育游戏的实施方法 下一篇:案例教学法在中职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