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的金融学分析

时间:2022-03-07 03:52:03

浅析我国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的金融学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就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被不断提出。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和金融体制来说,中小型企业的主要融资手段仍旧是商业贷款,但是我国的商业银行,包括很多的民营银行,在面对中小型企业的贷款时,采取的审查制度都比较严格,并且不乐意为中小型企业贷款。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针对银行的这种惜贷现象,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简要提出了如何解决我国中小型企业贷款难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 贷款难 惜贷 行为金融学

一、概述

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融资,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更是如此。但是,就目前我国金融行业的现状来说,绝大多数的银行在面对中小型企业的贷款时,都存在“惜贷”的现象。中小型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但是,针对这种现象,传统的预期效用理论已经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因此,接下来本文将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并分别从展望理论、证实偏差理论、框定偏差理论、羊群效应等方面分析讨论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的根本形成原因。

二、从展望理论角度分析

展望理论最早由丹尼尔・卡内曼(Kahneman)教授以及特沃斯基(Tversky)教授提出,作为行为经济学的重大成果之一,展望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由于个人基于的参考点不同,因此会产生不同的风险态度,这个理论被广泛用于对风险与报酬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对于展望理论有一个基本公式,

其中V为价值函数,π为决策权重函数;且上式左边为A方案的展望值,右边为B方案的展望值。当上式成立时,投资者会选择A方案。

如果从传统的预期效用理论出发,两种方案的预期收益一致,因此无法解释我国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现象。但是,如果基于展望理论的角度,就会发现,通常银行会把大企业不能还款的极小概率视为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却把至少有一家中小企业不能还款的很小概率夸大,由此得出,A方案中,其计算出的展望值为50,而方案B的展望值只有34.5。由此,从展望理论的角度来看,作为贷款过程中的投资方,银行就会认为方案A比方案B会带来更大的收益,因而银行更倾向于把钱贷款给国有大型企业,而对中小型企业保持“惜贷”的态度。

三、从证实偏差角度分析

证实偏差理论认为:如果形成了对某个事物形成了一个特别强烈的设想和假设,那么就会在做决策时将附加的一些证据强加在这种设想之上,为这种设想寻找依据,并且排除其他能够否定这个设想的真实信息,这种倾向就称作为证实偏差。

在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特别是资金周转的问题。因此,在中小企业与银行的大量金融交易的过程中,作为资金投资者的银行就会发现,中小企业经常发生还不了贷款的问题,由此就会导致坏账的产生,增加银行的贷款风险。由此,银行在办理贷款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思维定势,就会在原先的框架内,认定对中小企业进行放贷会产生较大的风险。同时,从贷款回收的整体情况来看,相较于大型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还款难的比例占了绝大多数,这也进一步加深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观点。虽然在国家政策层面上一直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并且推出了一些列的优惠措施,但是在社会民众的普遍认识中,正是因为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比较大,所以国家才会在政策上进行鼓励,因此这也从侧面印证了银行的错误判断。

四、从框定偏差角度分析

银行作为投资人,在进行金融活动中,也会遵循一定的框架和约定俗成的模式。由于现在大部分的银行都是国家控股,因此在放贷过程中首先就会考虑大型国有企业,保证国企的利益最大化,因而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方面就显得不那么重视。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如果不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改革,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将会一直影响银行在贷款时所做出的首要保证国企的决策,中小型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也会一直持续下去。

五、从羊群效应角度分析

羊群效应认为,在执行某种策略的主体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会产生从众的心理。同样,在金融业中,也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在金融市场的群体活动中,银行和银行之间就会产生互相影响,并逐步演进为模仿、传染的地步。

除了国有大型银行,我国也拥有大量的中小型银行,但是中小型银行来说,它们在贷款业务的处理上,也会对中小型企业进行“惜贷”,这不得不说就是一种羊群效应。首先,国有大型银行的决策会对中小型银行产生引导的作用,中小型银行往往会通过观察国有银行的决策来进行金融活动;再者,中小型银行之间也会产生模仿、跟随的现象,它们往往会采用相同或者相似的贷款策略;最后,银行的管理经营者也面临着多方考核和指标压力,因此会尽量避免决策上的失误,而与别家银行采用相同的贷款策略无疑是一个降低风险的最好办法,即使出了问题,也会是整个行业的问题,从而将问题归根于客观原因。由此也更一步加大中小型企业的贷款难度。

从以上的分析中,不难看出,银行在其现有的价值感受下所做出的贷款策略难免会产生偏差。因此,在进行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对银行等机构投资者的有限理性因素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纠正,并注重逐步调整和改善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价值感受和判断偏差。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缩小期望值差异,并且减少羊群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银行对中小型企业的惜贷现象,为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带来实质上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孙,刘厚俊.行为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最新思潮[J].当代财经,2002

[2]张燕晖.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基础: 丹尼尔・卡尼曼和弗农・史密斯[J]. 国外社会科学,2003

上一篇:回归产品原点 下一篇:中国烟草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财务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