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推进我国“多规合一”改革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3-06 12:16:52

新常态下推进我国“多规合一”改革的对策研究

【摘要】 新常态下,“多规合一”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本文在分析我国“多规合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困难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常态下推进我国“多规合一”改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常态;多规合一;空间规划;对策

党的十八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序推进下,我国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在步入新阶段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突破。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的规划数量繁多,各个规划往往相互重叠,交错和冲突,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资源的浪费,严重制约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确保新常态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研究新常态下推进我国“多规合一”改革的对策意义重大。

一、“多规合一”概述

1、“多规合一”的内涵

新常态下的“多规合一”是指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主要内容,结合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的各领域各方面中长期规划,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把各项规划的具体内容合理有效的融合到一起,在建立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各个规划中关键要素的协调统一,形成一本规划、一张图的空间规划体系,最终推动区域空间布局优化和资源有效配置,提高政府治理能力[1]。

2、“多规合一”的本质

首先,“多规合一”是要进行规划体系的改革和优化,强调规划涉及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效协调,避免规划冲突带来的各项矛盾,形成良好的规划运行环境;第二,“多规合一”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它并不是多个规划在形式上的简单整合,而是要科学规划,科学利用,实现对空间的科学、合理、有效管控;第三,“多规合一”最终要落实到一本规划一张图上,要求要确保一本规划一张图干到底,其具有非常强的战略指导意义,是对未来发展做出的科学安排,规范约束并指导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2]。

二、我国“多规合一”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及困难

1、规划种类繁多,体系复杂,多规融合难度大

我国规划的种类繁多,经历了由“多规分立”到“多规合一”的发展过程,涉及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规划的体系结构复杂,各个规划的编制主体不同、管理审批部门不同、编制的理念和依据不同、规划的时间不相同且规划间的时间衔接也较模糊,往往会造成各个规划之间的脱节和冲突,导致空间管控失效,“多规合一”的融合难度大,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进一步加剧[3]。

2、规划管理机制不健全,协调性差,效率低下

第一,我国各类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之间内容交叉重叠现象最为突出,加之各个部门追求单独利益和短期政绩,使得部门之间有时候互相扯皮问题严重;第二,规划的管理机制不健全,部门之间及其编制的规划间的协调性极差;第三,规划运行外部和内部环境失调,衔接不力;第四,长期规划的落实困难,规划运行效率低下。

3、法律保障形式不同,“多规合一”落实速度慢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分别由不同的法律制定和实施,各个规划的法律保障形式、审批制度、运行过程、监督管理也各不相同,再加上各类法定和非法定规划之间的矛盾,因而会导致“多规合一”落实和推动的速度变慢,要做到各项规划的多规融合,必须要处理好各个法律之间的关系,严控各类规划边界和保护红线,做到统筹协调,全面保障[4].

三、新常态下推进我国“多规合一”改革的对策

1、统一规划标准体系,促进多规融合效率提升

第一,分析我国现阶段各项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结合其他各领域发展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形成统一的规划名称;第二,协调好各类规划制定依据的参考标准,形成统一的“多规合一”标准体系;第三,统筹兼顾,综合考虑各项规划之间的衔接问题,形成统一的规划期限;第四,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管理和信心建设平台,提升规划的综合性,实现规划的统一管理;第五,形成“多规合一”的法律保障机制,完善规划融合的政策措施。

2、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完善空间规划体系

第一,创新“多规合一”的思维方式,树立系统性的规划融合模式;第二,充分理清各项规划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规划运行外部和内部之间的矛盾,做到统一协调,综合规划;第三,以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线,明确我国现阶段发展的目标,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在规划中的地位,严控规划内容中的边界和红线;第四,坚持规划编制的公开性,广泛征求意见,实现数据开放共享,形成多元主体对规划落实的监督和反馈,推进民主规划。第五,“多规合一”要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为出发点,要实现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3、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多规合一”的制度体系

实现“多规合一”必须顶层设计,以法律为保障,要尽快建立健全“多规合一”的法律制度体系。一方面,对各个规划编制过程中依据的法律进行有效整合,探索统一的规划协调机制;另一方面,实现规划编制、审批、监督管理和落实过程的合法性,明确规划制定各个过程中的权责机制、监督机制和赏罚措施。

四、结语

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多规合一”的实施必将迎来新的转型和突破,必须抢抓发展机遇,完善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健全“多规合一”总体规划的制度体系,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积极探索各项规划“多规合一”的新途径新模式,推进我国“多规合一”改革步入更高层次。

作者简介:杨佳新(1988-5):男;汉族;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管理学学位;土地经济与政策。

参考文献

[1] 蒋跃进. 我国“多规合一”的探索与实践[J]. 浙江经济, 2014(21):44-47.

[2] 樊森. 空间规划改革与“多规合一”[J]. 西部大开发, 2015(4):60-67.

[3] 金龙新, 朱红梅, 刘英. 空间规划的“多规合一”实践与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 2016(3).

[4] 沈迟. 我国“多规合一”的难点及出路分析[J]. 环境保护, 2015(Z1).

上一篇:由《雷雨》和《悲悼》的差异看中美文化的差异 下一篇:关于作文教学的点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