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五年级学生在计算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2-03-05 01:25:19

谈五年级学生在计算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 要:计算是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主要针对五年级学生在数学计算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从激发学生学习数的积极性、教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及开展学生间的互帮、互助三个方面探讨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五年级数学;计算问题;学习方法

笔者担任五年级数学教师已经近十年,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收获与感受。现就学生在计算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谈一下解决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了,事情才有做好的可能性,同样学习也是一样,数学更是如此。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某个“后进生”平时成绩不怎么样,可是玩游戏的过关率却非常高,连班级的尖子生都不是其对手,可是他的成绩就是上不来,这是什么原因呢?兴趣!对游戏感兴趣,所以他才会钻研如何过关,进而掌握一些技巧与方法,最终成为高手。

学习也是一样的。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学生就会将精力用到探索学习上来,主动、积极地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爱上数学,提高学习成绩。一些诺贝尔获奖者就是因为对某些现象感兴趣,才锲而不舍地去钻研、发现而取得成就的。生活中的一些“民间高手”也是因为对一些事情、事物感兴趣,才去学习、钻研,最终才成为高手的。因此,兴趣的力量是无穷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成功的源泉。

二、教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好的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如果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起习来就是很轻松的。笔者在教学别注重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如:在教学小数乘法54.2×0.41时,学生容易把小数点对齐,所以笔者强调列竖式时应该是末尾对齐,和整数一样,最后在乘积里点上小数点,这样可以方便验算。在平时的计算教学过程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是学生的错误率比较高。于是笔者就告诉学生不着急去算,并且强调在计算的过程中一定要细心。

再如:教学125×64×25时,笔者不是一开始就进行教学,而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和之前学过的什么内容相似,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和讨论后,认为和四年级学过的125×8以及25×4差不多。

师:你认为125×64×25应该怎样算呢?

这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生:要分64。

师:应该怎样分呢?

学生说出了很多种,如8×8,16×4,2×32等。

师:我们在四年级是怎么算的啊?

生:看到125想到8,看到25想到4或8。

这时让学生进行试算,笔者巡视,发现学生列出了很多的算式,如125×8×8×25,125×8×25×8,125×8×25×4×4,25×4×4×125×8等。笔者把不同的形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到底应该怎样,经过仔细分析、引导后,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生:应该是125×8×25×8这样比较好。

师:就这样吗?

学生经过思考后,认为要改变运算顺序就要加括号,于是得到了(125×8)×(25×8)这种形式。这样的教育教学,在锻炼了学生思维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笔者还在班级开展了“小小神算手”的一系列评比活动,把起点定得低一点,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使75%以上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奖励,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问问题的主动性提高了不少,且计算的正确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学生之间互帮、互助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去鼓励和引导学生,如让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帮助,特别是在计算时,让他们去互相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的正确率高。这样做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学生变得细心了,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做计算题的正确率也高了。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计算教学是一个既复杂又漫长的教学过程,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教育工作者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细心,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明白计算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让学生对计算感兴趣,并且爱上数学,这样教师的教学目的才算真正达到。

参考文献:

骆玲芳.数学教学新视角[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从初中英语交际用语中看英美文化风俗 下一篇:浅谈篮球训练中的力量训练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