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经济协会思考

时间:2022-03-04 10:23:53

发展农村经济协会思考

党的*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小康建设的关键和重点均在农村。对于我县这样一个农业带有明显比较优势的典型山区农业县。近几年来,全县围绕“特色农业大县”建设目标,狠抓了柑桔、茶叶、黄姜、魔芋、水产等特色农业建设,各类农村经济专业协会也应运而生,如柑桔协会、烟叶协会等,这些协会组织为全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何规范这些农业经济协会的管理,加快发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农村经济协会在农村小康建设中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通过对我县农村经济协会发展现状的调查,谈谈个人粗浅看法。

一、发展农村经济协会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县农业存在着经营主体分散、农产品竞争力不强,科技含量不高,农民经济实力较弱,单个农户的市场预测能力差,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承担风险的力量小,缺乏市场开拓能力,农民增收难度较大等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经济协会产生成为了必然。一是实现了科技成果与现实生产的结合。现阶段农民单家独户,难以与拥有先进科学技术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打交道,而协会组织则为解决引进与推广新技术与农户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可能。例如,秭归县柑桔协会20*年8月,就聘请了世界柑桔协会主席阿尔布里哥先生,中国柑桔协会理事长、长江学者邓秀新博士对广大柑农进行技术讲座,介绍国内外先进柑桔栽培技术,并实地对柑农进行技术讲解,有效地指导了全县柑桔生产。二是提供信息,规避风险。农村经济协会顺应了农户需要得到各类农业技术和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服务的愿望,为从事相同农产品生产的农民提供了相互交流技术和信息的场所,有利于减少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风险,从而使专业生产得到稳步发展,防止和克服生产中经济效益大起大落的现象。例如,我县柑桔协会在柑桔生产中的关键时期,通过“秭归农业信息网”,及时为各个会员提供技术、价格、销售信息,并定期开会进行座谈,使广大柑农对整个柑桔市场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科学、决策自己的栽培品种和销售时间,确保全年能有一个好的经济收入。三是为农民和农产品走向市场架起了一座桥梁。由于协会属于民间组织,来自民间、贴近民众,协会通过各种形势,不仅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增加了农民收入,更重要的使广大农户由小农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有利于改变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弱势地位。

二、我县农村经济协会发展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我县的农村经济协会组织多是以某种专业产品,或某项专业技术服务为对象,按照“民办、民营、民收益”的原则,在自愿互利、平等协商的前提下,组织起来的一种互的民间经济技术合作组织,这些协会,为会员提供技术指导、资金扶持、贮藏、购销、运输和信息等服务。协会形式多种多样,有由村集体经济组建的,也有由种植大户,营销大户自行组建,既有附属于行政单位,龙头企业的,也有独立于行政单位、龙头企业之外,直接面向农户,面对市场的,既有贸易型的协会,也有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型的协会组织。这些协会组织,为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一)组织机构不全,管理人员不足。我县农村经济协会组织其主要责任人大多数为兼职,基本上没有专职的协会管理人员,兼职人员平时工作都很忙,精力有限,协会有活动时,才相互见面,相互磋商工作,平时仅靠电话联系,许多工作平时抓的不够,影响了协会作用的发挥,造成部分会员情绪不稳定,认为入不入会,意义不大,参加活动也不积极,造成会员逐年流失,协会形同虚构,生命力不强。因此,协会组织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必须健全机构,专人专职抓,才有助于协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业务经费缺乏,服务手段落后。协会组织的工作经费来源主要依靠赞助和收取会员,而赞助一般金额较少,由于农村经济协会的会员主要是农民,因此也不可能收取太多的会费,只能限于正常业务开支,平时联系仅限于开会、信函,不能购买先进的信息设备,利用科学、快捷的手段,向会员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因此,经费的缺乏,严重影响协会的发展。

(三)协会规模偏小,辐射效果不强。我县农业经济协会规模不大,小而全,没有形成规模,业务范围单一,由于受地域、思想观点、市场行情的影响,其辐射带动作用不十分明显。由于我县的协会大多数是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形势下产生的,由于市场行情风云变化莫测,结构调整力度较大,协会产生的快,消失的也快。

三、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协会的对策

如何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协会的力量,利用协会引导、协调、服务、交流信息、规范交易行为、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中发挥作用,应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制定优惠政策,建立激励机制

由于农村经济协会组织目前是适合农村实际的民间组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这种“乡土组织管理”形式贴近农民,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要积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把规范管理好农村经济协会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点来抓,为其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出台符合本地实际的协会激励政策,并对支柱产业协会进行重点扶持,营造发展的良好氛围,以此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向前发展。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制定的相应政策。对协会进行技术引进,品种推广方面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免征相关税种。二是制定协会发展的扶持政策,对协会提供贴息和开办资金,减免行政性收费,并对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协会和主要负责人进行奖励。三是进一步加大经济环境整治力度,规范经营秩序,为协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健全协会机构,规范协会管理

建立健全协会的各项规章制定,固定办公场所,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开展活动,按程序反映正当要求,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并定期接受行业主管部门的检查。

3、依靠科技进步,壮大协会规模

协会要围绕我县的柑桔、蔬菜、黄姜、魔芋等支柱产业,依靠科技力量,积极引进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含量,抢占制高点,利用信息网络,提供和权威性的信息,宣传相关品种、推介产品、招商引资,开展网上营销,形成“市场一动,效益跟动,市场一调,产品就调”的预警机制,规避市场风险,以吸引更多的人员入会,从而不断发展,壮大协会规模,真正为农民增收发挥作用。

上一篇:浅议银行业国际化影响 下一篇:民办非企业单位年度检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