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监狱企业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罪犯改造

时间:2022-03-04 06:02:41

试论监狱企业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罪犯改造

试论监狱企业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罪犯改造

【内容摘要】劳动改造是中国监狱行刑的特色,而在监企分离的背景下监狱企业应发挥自身职能为改造罪犯服务,实现改造人、惩罚人、保护人、帮助人的目的。在监狱经济不断发展创新的形势下,探讨二者功能的关系,有着积极地现实意义。根据对罪犯劳动改造内涵地阐释,本文提出了监狱企业如何发挥服务改造职能的具体路径:监狱企业文化倡导模式、现场管理劳动习惯培养模式、劳动技能培训模式、劳动健康保障模式、就业推荐和社会联接模式、罪犯劳动力技能管理服务的六大模式。

【主题词】监狱企业 服务 改造功能

劳动改造是世界各国监狱行刑中普遍使用的手段,在中国现行的监狱行刑中,组织罪犯劳动是主要的改造手段之一,也是监狱行刑的主要手段。监狱的劳动改造主要依托监狱企业组织罪犯生产劳动。在监企分离背景下,监狱企业是改造罪犯工作的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为监狱改造罪犯提供劳动岗位,为改造罪犯服务,服务于罪犯改造功能是监狱企业的主要功能之一。随着监狱企业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直接促进了监企为改造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在这个趋势下探讨监狱企业的生产劳动与发挥改造功能之关系,围绕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提高监狱劳动改造质量,促进罪犯的顺利回归社会,成为摆在监狱工作者面前现实而迫切的课题。

一、监狱企业生产劳动与发挥改造功能的关系

(一)生产劳动与监狱行刑之间的功能关系

1.监狱企业组织罪犯生产劳动具有维护监管安全的稳定功能。确保监管安全稳定是监狱工作的重要职责。从实践过程和结果来看,监狱企业组织罪犯进行生产劳动所表现出来的稳定作用,是其它任何改造手段都难以替代的。稳定功能的目标是特定人群的稳定。一是生产劳动具有引导特定人群积极向上的正面引导功能,服刑人员能通过劳动获得改造奖励、身心发展、谋生技能、警察的认同、同犯的尊重、家庭的认可,能从中得到认同感、尊重感、成就感,成长感,这是劳动带给服刑人员的正面效应;二是生产劳动具有分散服刑人员注意力的转移功能。从时间上,服刑人员在生产劳动现场占据其改造时间的2/3,从空间上罪犯的主要活动区域都处在生产劳动现场,生产劳动现场的严格管理和警戒设施的完备将为罪犯的劳动改造正常进行提供应有的保障。这种将服刑人员从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是转移他(她)们的注意力,从而遏制妄想和又犯罪企图以及违规违纪想法的有效物理方法。但组织服刑人员生产劳动要注意“度”的把握,不能将其视为廉价的赚钱机器,从事有损于身心健康的劳动项目和超时劳动、否则过犹不及,生产劳动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而失去“稳定器”的作用。

2.监狱企业组织罪犯生产劳动具有弥补现阶段国家财政保障有限,监狱经费不足的经济功能。“经济”一词,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经世济民”,监狱企业的经济功能中的“经世”意指监狱企业为罪犯改造方面弥补财政保障的不足,保障监狱的正常运转;同时为罪犯的劳动提供适当的报酬以激励罪犯参加劳动的积极性,以转变罪犯的劳动观念,促进行刑质量的提高,充分发挥监狱企业服务改造的基本功能。而“济民”意指监狱企业为监狱的布局调整、民生改善、承担监狱企业工人工资福利等方面提供保障,而这些资金都是“全额保障”之外的监狱经费实际缺口,因此没有监狱企业的“经世济民”就谈不上监狱的发展,或者说监狱企业的经费补充,是现在中国监狱发展不可或缺的血液。

3.监狱企业组织罪犯生产劳动具有实现改造目的的服务功能。监狱企业服务于改造体现在为罪犯提供劳动改造所需的平台,即充足的劳动岗位。罪犯的劳动岗位与监狱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没有充足的劳动岗位对监狱的劳动改造造成根本性的影响。监狱企业为改造罪犯提供物质载体,从事主导产品的监狱企业为罪犯劳动改造提供生产设备、生产车间和厂房、从事农业生产的监狱企业为罪犯提供农业的田地、作物和牲畜等;从事劳务加工项目的监狱企业为罪犯提供生产车间和劳务加工项目的配套设备等物质,使罪犯的劳动改造“有物可托”。监狱企业为改造罪犯提供制度载体,监企分离以后,监狱企业围绕罪犯的生产劳动制定一系列的监企协调、生产管理、安全生产、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一系列制度,为罪犯的劳动改造正常进行提供了制度层面的保障,且随着时代的要求不断地对原有的制度进行创新和调整,保证了制度的先进性,使劳动改造罪犯做到“有章可依”。

(二)监狱企业组织罪犯生产劳动与改造功能之间的关系

1.监狱企业组织罪犯生产劳动的主要功能是改造人。改造必须有目的,中国改造罪犯的目的是将罪犯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首先就必须是合格的劳动者。而合格的劳动者的标准应当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一是正确的劳动观念;二是良好的劳动习惯;三是一定的劳动技能;四是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监狱企业组织罪犯生产劳动发挥改造罪犯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矫治劳动观念功能、培养劳动习惯功能、塑造劳动技能功能、增进身心健康功能。

矫治功能是指矫正罪犯错误的劳动观念,培养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大多数罪犯特别是未成年犯因为家庭的溺爱和家长的包办,从而使他们四体不勤,缺乏良好的劳动习惯;由于长期没有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而养成懒惰思想,最终缺失了劳动意识的形成过程;在错误的劳动观“教育”下产生了对劳动观念的错误理解和认识。如“鄙视普通劳动者”、“将劳动当负担”、“用劳动来惩罚孩子”,从而产生错误的劳动观念。矫治功能就是要在劳动观念和意识上纠偏,在劳动观念的意识形态领域激浊扬清。

培养功能主要是劳动习惯的培养,大多数罪犯在投入监狱企业的生产劳动之前是没有经过社会化大生产的劳动培训的,如很多未成年犯甚至是刚出学校,就步入未成年犯管教所这所特殊学校,大多数罪犯和未成年犯没有系统学习过建立正确的劳动习惯和形成正确的劳动方式。因此在劳动习惯的培养上是“破”与“立”的结合,“破”是打破原有的好逸恶劳和散漫无序的行为习惯模式,“立”是重新建立新的适

合罪犯朝着合格劳动者方向的劳动习惯。

塑造功能是指劳动技能的塑造,之所以用“塑造”这个词是因为劳动技能本质上是人的劳动能力,即身体技能和心理技能的结合。塑造罪犯的劳动技能就是是对罪犯身心的塑造。要求罪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提高智力能力这是劳动技能的核心,掌握熟练劳动技术主要是指身体能力和心理能力的训练,进而形成谋生技能。

增进功能是指增进罪犯身心健康的功能,是指通过劳动的锻炼能使罪犯通过劳动改造达到身体方面和心理方面健康成长的目的,这对于未成年犯来说表现更为明显和突出。劳动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方面的论断在很多著作中已经阐明,适当的劳动对身体和心理的成长促进是毫无疑问的。

2.监狱企业组织罪犯生产劳动的隐是惩罚人。作为中国监狱工作三大手段之一的劳动改造,从诞生开始就包含有惩罚和改造的双重功能,而罪犯生产劳动是劳动改造的载体,有罪犯生产劳动才有劳动改造。罪犯生产劳动是监狱企业为实现服务改造的功能而组织的,包含有实现劳动改造双重功能的目的。罪犯生产劳动包含的惩罚功能以法律规范表述、制度明确规定、警察严格执法等一系列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现。所以强制性是罪犯生产劳动的法律刚性表达方式,如果没有强制性的罪犯生产劳动,那么罪犯劳动改造功能就无法行使。强制性也是刚性的保障方式,保障罪犯劳动改造功能的目的实现。因此强制性是罪犯生产劳动背后的性质,体现了罪犯生产劳动惩罚功能的“隐性”和“间接”。

3.监狱企业组织罪犯生产劳动的法定功能是保护人。从罪犯所享有的劳动权利来看,罪犯的首先具有《劳动法》规定的公民的所有劳动正常权利,但因为处于监禁状态被限制行使,如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还有一些劳动权利他(她)们不能完全行使,如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其它可以正常行使的权利受到监禁条件和政策法律的制约,如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等。罪犯的劳动权利的实现必须在监狱企业组织生产劳动这个平台上,为维护和实现罪犯合法劳动权益制定罪犯生产劳动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是罪犯劳动权益的法制保障;监狱、监狱企业、监狱人民警察为实现这些制度所做的系统工作是维护罪犯劳动权益的实施保障;罪犯通过生产劳动达到劳动改造的目的是自身行为保障;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监督和制约是监督制约保障。

4.组织罪犯生产劳动的现实功能是帮助人。帮助人是社会工作的主要性质,罪犯生产劳动本质功能是改造人,是罪犯重新社会化的过程,通过劳动改造让罪犯从身心上得到发展,这是罪犯从生产劳动上获得的首要帮助;其次是让处于监禁状态的罪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使罪犯在刑罚执行完毕后回归社会能实现自食其力,帮助和完善罪犯更好的享有就业权,这是监狱和监狱企业帮助罪犯成为合格劳动者进而顺利回归就业的应有功能,也是现实功能。

二、当前监狱行刑中罪犯劳动改造存在的不足

(一)劳动改造体系的基础薄弱特色不显。劳动改造罪犯是中国监狱的一大特色,但是我们劳动改造的特色并没有彰显出我们中国监狱改造的特色,原因就是对罪犯的劳动改造内涵上并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文明,在监狱生产劳动中注重效益文明、制度文明、形态文明,而忽略了真正应该注重的体系文明,在监狱实践工作中对劳动改造是认识上高高举起,执行中轻轻放下。究其原因,是我们对罪犯的劳动改造目标不清晰、职能不明确、操作不便捷、衔接不紧密、投入与需求不相适应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劳动改造的惩罚功能被强化而矫治功能被弱化。在行刑日益文明、科学、人道的趋势下,劳动改造的惩罚功能明显不能作为直接功能出现,因为劳动改造的强制性是为达到改造人宗旨而实行的强制,而不是为了惩罚人的目的而实行的强制,这种强制性就是劳动改造“隐藏”的间接功能。惩罚和改造的功能在劳动改造中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没有惩罚意义的劳动改造不是劳动改造,没有改造人意义的劳动改造是惩罚性的劳动报复,是简单的同态复仇而已。

但在实际监狱行刑中一些人将劳动改造间接的惩罚功能认识不清,导致了执法和管理上的偏差:如管理罪犯生产劳动方法简单粗暴、劳动生产的环境陈旧不堪、劳务项目对罪犯劳动力健康有影响、不遵守规定的罪犯劳动时间,等等。造成很多罪犯对劳动改造视之为畏途、在劳动中积极性不高、很多罪犯想法设法在劳动岗位和劳动项目选择中拈轻怕重,找关系、讲人情。

(三)劳动改造理念不足。《监狱法》第六十一条规定:“ 教育改造罪犯采取狱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劳动改造作为教育改造的手段之一也应采取狱内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但实际上社会资源和力量和罪犯劳动改造的结合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社会共识,监狱的法律和制度并没有与时俱进,劳动改造社会化并没有深入普及。全国的出监教育监狱目前仅有以湖南的星城监狱为代表的寥寥几所,各省的出监教育还是星星之火,没有形成应有的燎原之势。封闭的监狱行刑理念制约着我们落实“首要标准”的行动,监狱行刑特别是对社会化要求程度很高的劳动改造,应该将罪犯改造成为一名“合格劳动者”作为价值追求,将促进“罪犯顺利回归社会”作为目标导向,将“行刑社会化”作为工作的原则向社会延伸,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和借助各种社会有益资源拓宽罪犯劳动改造回归社会的路径,彻底改变以往“自扫门前雪”的封闭行刑理念。

(四)劳动改造部门缺乏合力。现有罪犯劳动改造运行的模式是以监狱的劳动改造部门为主导、监狱企业、监狱教育部门、押犯所在的基层单位共同参与。监狱教育部门根据罪犯劳动改造的实际需要制定劳动改造的教育计划,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对罪犯的劳动改造中来,如罪犯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等,从工作程序的角度审视完成罪犯的劳动改造功能是符合逻辑的,但从教育内容“合格劳动者”标准的角度审视,矫治劳动观念功能、培养劳动习惯功能、塑造劳动技能功能、增进身心健康四大功能没有形成合力,谁主导、谁参与、谁服务、谁监督、谁考核,都没有系统的制度规范和明确。形成了工作谁都到位,实际效果上谁都缺位的现象。

三、监狱企业更好地服务于罪犯改造的具体路径

(一)建立监狱企业文化倡导观念模式

1、监狱企业建立文化倡导模式,主要从企业文化的功能定位上对罪犯的劳动观念进行矫治。所谓导向功能,即监狱企业文化能对监狱企业整体和企业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一是对罪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起导向作用;二是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所谓约束功能,即监狱企业文化的约束不是制度式的硬约束,而是一种软约束,这种约束产生于监狱企业的文化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群体意识、共同的习俗和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会造成强大的使罪犯的个体行为从众化的群体心理压力和动力,使企业的罪犯产生心理共鸣,继而达到行为的自我控制。所谓凝聚功能,即发挥监狱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是用监狱企业的以七大观念为主要内容价值观被监狱企业的所有员工(包括罪犯)共同认可后,它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力,从各个方面把其成员聚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所谓激励功能,即监狱企业文化应把改造人作为中心内容,以人的改造和提升素养为中心。企业 文化能给罪犯劳动力思想上带来多重需要的满足,并能对各种不合理的需求用它的软约束来调节。所以,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准则会形成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驱动力,成为罪犯接受改造、自我改造、自我激励的一把标尺。

2、通过监狱企业文化倡导模式树立罪犯的正确劳动观念。一是要求服刑人员树立对待劳动的四种观念:“敬业”、“乐业”、“勤业”和“尊规”。二是着眼于罪犯的回归树立规范竞争的劳动观念,即“平等”、“求利”和“竞争”。二是养成正确劳动观念。对以上这七大观念的教育应贯穿于罪犯劳动改造过程的始终,在入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开始就必须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作为重要的第一课来灌输。同时,劳动观念的教育主体应是管理罪犯的监狱人民警察,利用对罪犯劳动改造的过程进行劳动观念的矫正和树立,如每日的劳动点评、每周的劳动总结、每年的劳动总结和鉴定等。

(二)建立现场管理劳动习惯培养模式

1、培养罪犯正确的劳动习惯。要从培养五个方面的习惯入手,一是宣传传统性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助做;二是强调动作习惯,按操作程序劳动;三是鼓励时代性习惯,学会共同劳动;四是重视私人习惯,劳动中注意自我保护;五是探索智慧习惯:找窍门探索巧干;五是训练公共性习惯,劳动结束后整理现场、爱护和珍惜劳动成果。

2.通过现场管理培养正确的劳动习惯。一是训练法。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这是人的生理机制所决定的。训练法对于未成年犯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常说未成年犯因为年龄和身体特征的原因处于发育时期,可塑性大,抓住这个有利于矫正的良好时机有助于改造目标的实现。二是实践锻炼法。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更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要以日常劳动改造的实践锻炼为主,鼓励罪犯的劳动改造的自觉性,尊重和鼓励他们的劳动和实践成果,给予他们在劳动改造中实践的舞台和时间,保护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三是自我教育法。自我教育法的实质是自我修养,即通过罪犯自己的思考、对比、反思,达到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约束的目的。这种方法发挥了罪犯的主观能动性,避免了劳动改造上逆反心理的产生,没有强迫性,更易于为罪犯们所接受。四是活动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科普知识普及、参加“五小”活动和参加qc活动等在活动中提高罪犯的认识,培良好习惯。以湖南监狱系统为例,万安达集团公司率先在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投资建立了“科普之窗”,以“科普之窗”为契机,推行“科普进高墙”活动,带动了未成年犯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使很多未成年犯在生产劳动中“用”起了科普知识,促进了生产工艺和劳动效率的提高,成为以科普教育促进未成年犯矫治的典范。

3. 推行现场管理劳动习惯培养模式。对服刑人员的劳动改造主要在于思想启发,不是简单的教条。从有想法,到内心感受到触动,进而转换为行动,最终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过程。需要个人、团队以及整体的氛围的建设才能达成,施行的平台就是监狱企业现在推行的现场管理。

(三)建立罪犯劳动技能培训模式

1.监狱应加强罪犯劳动技能培训。一是监狱应从促进罪犯顺利回归社会的行刑目标的角度调整行刑模式,改变固有的封闭行刑观念,建立罪犯劳动改造行刑社会化的模式。二是监狱应从罪犯的自身特点和社会就业实际情况出发,为罪犯制定劳动技能培训方案。三是监狱应和社会需求和社会就业状况为罪犯创造试工机会和条件等就业准备工作。四是监狱应积极联合社会力量做好职业技能的师资、技能考核鉴定等联接社会工作。

2.监狱企业的罪犯劳动技能培训主要依托所拥有的劳动项目,罪犯在职业技能培训上主要是一般劳动技能和专门劳动技能相结合,专门劳动技能是劳动者的独特能力,是创造财富的核心能力。以从事劳务项目为主的监狱企业着重培训的是罪犯的一般劳动技能,对专门劳动技能应从监狱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出监前期的职业技术培训获得锻炼;以从事主导产品为主的监狱企业着重培训的是罪犯的专门技能,因为主导产品在培训的资源上比从事劳务项目的监狱企业拥有更多的资源,能更好的为罪犯掌握专门的劳动技能提供平台。两者培训的劳动技能以长期培训为主,以监狱为主导的技能培训应以出监前期培训和监狱的职业技术培训相结合。

(四)建立罪犯的身心健康保障模式。一是在项目准入上坚持符合环保标准,在项目引进的文件上要明确凡新引进和原有的项目都必须符合新制定的引进项目环保标准:低能耗、低强度、低噪音、无毒害、无污染。在项目准入上为增加罪犯的身心健康设立了门槛,防止了生产项目对罪犯健康的影响。二是严格遵守劳动时间等劳动保护制度,保障罪犯合法劳动权益。劳动时间过长是影响罪犯身体健康和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会从思想意识上为罪犯种下厌恶劳动的种子,从思想上抵制劳动改造的手段的应用。遵守规定的劳动时间是体现罪犯劳动改造效果的有力保障。三是与监狱共同从硬件设施上做好安全生产保障,从制定落实上做好劳动环境的安全防护保障,防止各种有损也劳动力健康的因素出现;从安全意识教育、安全规程操作教育、劳动现场管理、安全防护用品药品的配发、定期的劳动和安全检查、劳动力的健康体检、参照国家劳动保险的规定处理罪犯劳动中的事故等建立健全的罪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防护模式,最大限度保障罪犯的合法劳动权益的实现。

(五)建立就业推荐和社会联接模式。监狱企业可依据罪犯复归社会的需求来引导罪犯的回归工作。一是树立榜样激励的正面典型,从以往劳动改造中学得劳动技能和科技知识较好,并且回归之路顺畅的典型进行积极宣传,鼓励罪犯劳动习艺的热情。二是丰富职业推荐的形式和手段,采取各类岗前技术培训、岗中提高培训、择岗培训、转岗培训、技能比武、刑释前就业辅导、社会企业用工推荐会等形式和手段,使回归工作尽量吸纳更多更好更有利与罪犯就业的社会资源,使监狱工作和罪犯回归衔接得更紧密。三是根据罪犯的回归需求尽快规范出监教育培训监狱或监区的资源。实现省级层面的规范统一,即统一规范规章制度、统一联合社会力量、统一规范联系平台、统一规范师资力量、统一规范工作程序,使监狱企业的回归教育工作做出成绩、做出亮点、做出特色。

(六)建立罪犯劳动力技能管理服务模式。一是建立劳动力技能管理规划体系。包括罪犯劳动技能规划、罪犯劳动能力分类分级、岗位胜任素质模型三个要素。和一般企业的因岗招人不同,监狱企业是因人设岗。在规划体系中,劳动技能能力规划是纲,罪犯劳动力分类分级、岗位胜任素质模型是实现监狱企业劳动技能规划体系的具体措施和方案,罪犯劳动能力的分类分级包含对罪犯的客观认识,监狱企业可以和监狱的教育部门合作,以此为基础开展针对性的矫治活动。二是建立管理配置体系。人员配置是指监狱企业合理的使用服刑人员劳动力,即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如果因为不能正确地用人,将使罪犯的劳动能力发挥显现大打折扣,而合适的劳动岗位将极大地促进罪犯劳动改造,增加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他们掌握劳动技能的积极性。三是建立使用与优化体系。使用与优化是指罪犯劳动技能如何使用和培养、如何不断完善。包括绩效考评、薪酬激 励和奖优罚劣三个要素,认识人是劳动定额制度的基础,督促人是绩效考评制度的功能,而激励人则是薪酬激励和奖优罚劣制度的目的。而运用好优化体系必须与罪犯劳动改造的项目和监狱行刑的基础制度相结合,必须将警察管理生产劳动的能力提高相结合,才能使优化体系更为客观和实用。

上一篇:国企改革新药方:虚拟私有化/李华振 下一篇:试论审计价值趋向和审计工作转型的基本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