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调研话调查

时间:2022-03-04 11:38:10

深入调研话调查

丙戌仲春,《解放日报》在头版连续推出两组重点报道:一组是有关红双喜公司的自主创新实践,包括《“第一”精神》、《第一动力》、《第一资源》;一组是有关同杰良公司的自主创新实践,包括《玉米“聚”变》、《玉米“巨”变》。

这两个系列的报道均冠以《解放调查》――《解放日报?新近打造的一个时政新闻深度报道栏目。其宗旨是“深入实际,融入生活,发掘典型,探寻规律,以‘党报调查’方式,来反映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上海经济社会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

兴调查研究之风,是《解放日报》为提高正面报道“吸引力、感召力、战斗力”的一种努力。

一、调查有必要

1.关于调查

什么是调查?调查指的是搜集调查对象原始资料的方法,也就是调查者向被调查者搜集答案的方法。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研究问题以解决问题。

注重调查研究历来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注重调查研究也是新时期办好党报的重要武器。

2.关于党报调查

我们这里讲的调查,不是指一般的社会调查,也不同于一般的新闻调查,而是“党报调查”,是借用社会调查方法进行深度报道囊恢中问剑目的是做深做透做亮时政新闻,提高正面报道影响力?BR>3.关于开展党报调查的必要性

一是为了发挥党报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

社会转型时期,多种声音嘈杂,多元意识纷扰,多样观念碰撞。如何突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如何突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如何突出党和政府声音的主旋律?党报调查以具体事实为依据,而不是“宏大叙事”;以理性和逻辑为工具,而不是“虚火上升”。总之,要以专业精神、精到水准发挥党报的政治优势。

党报调查要切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中枢脉搏,从当前创造盛世伟业的实践中找到典型、找准典型,就要倚仗各级党政组织提供的重要信源,就要依赖读者和群众对党报的高度信任,而这两者都是党报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是为了做深做透做亮时政新闻,提高正面报道影响力。

每天,作为执政党的机关报,我们都要向大众宣示来自党和政府的信息;每天,读者最想从党报中了解的,也是这类时政新闻的权威报道。

这类“正面报道”,是我们宣传文化战线的“正面战场”;而什么样的“正面报道”能承载这样双向的巨大需求?

简单化的正面报道,或做“抄表工”,从文件照搬到版面,不思考、不加工,在媒体这一环节的增值为零;或做“标签工”,不管接到什么宣传任务,老材料上加帽子就算“推陈出新”了;或做“加油工”,功夫不在内容中,而是以标题放大、字体变粗来“先声夺人”。凡此种种,很容易假“安全生产”之名而行之。这种心态是养就似是而非、不求甚解作风的温床;危害更大的是,它在党的宣传工作链条中,弱化了新闻工作特有的主动性、创深入调研话调查造性,使本来应该成为拳头产品的时政新闻、正面报道沦为乏人问津的鸡肋。此所谓西谚“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

党报调查应该成为做深做透做亮时政新闻的先行者,敢于回答也善于回答人民群众心头的各种疑问,引导舆论,打消顾虑,指明方向,“入脑入耳”。

党报调查应该成为提高正面报道影响力的模范者。把道理讲得读者爱听,群众要听,体现宣传规律与新闻规律的有机结合。

三是为了锻造一柄党报应对新媒体挑战的利器。

党报等传统媒体正受到新媒体的严峻挑战。面对新媒体快捷、互动、海量信息,传统媒体必须寻找证明自身存在必要性的理由。其中,深度报道和报道深度就是传统媒体无可替代的强项,权威性和可信度就是党报无可替代的优势。

科技日新月异,将来也许什么都能克隆,唯独思想和观点不能克隆。党报调查可以出思想,党报调查能够出观点;作为媒体,最终的制高点,还是在最朴素的内容土壤中。

四是为了加强党报新闻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

如今,我们怎样当记者?跑新闻,翻简报文件,侃把手老板,串宾馆会所,这是一些记者日常的采访生活,但这注定不能成就一名合格记者,遑论好记者。

党报调查所倡导的“当真的记者”的追求,不同于日常的“一人一地一事一报”,而是鼓励记者深入第一线,去体验去思考,既写精彩报道,更磨练一己之意志。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党报调查所倡导的调查研究之风,让党报始终同读者保持最直接的联系,始终同改革开放实践保持最紧密的接触,始终为党和人民提供最有力、最有利的舆论支持和氛围。这是党报在任何环境下、在任何挑战前生存发展的终极理由。

舍此,无它。

二、方法要讲究

开展党报调查,要讲究策略和方法。

1.关于调查的方法

党报调查的方法是什么?

“红双喜自主创新调查组”十几次前往

红双喜公司总部、乒乓一厂、乒乓二厂、技术中心、销售公司、市场部、工会、党委办公室等处采访;记者还约见国际乒联驻亚洲代表,电话采访正在集训的世界冠军王励勤等人。其间共举行座谈会3次,分别请来乒乓一厂的职工代表、乒乓二厂的干部代表以及技术中心的科研人员。

“同杰良自主创新调查组”在同杰良公司车间现场采访8次,举行座谈会4次,采访对象超过20人次。

两个调查组行前都认真学习了同志有关调查研究的著名文章――写于1930年5月的《反对本本主义》。文中提到的7项调查方法(即以下楷体字的小标题),到今天来看,仍然是真知灼见,非常管用。这7项方法这次也成为报道组开展“党报调查”的指导方针。

(1)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

现在最常见的采访,就是采访领导,多半还是一把手。将领导作为被采访对象,固然能总揽全局,但写出来的报道,常常有思想而无细节。

党报调查不能只采访一个人就写出一大篇,而是要开调查会,可以是讨论式的调查会,也可以是相互补充和提醒的调查会。对红双喜和同杰良的两组调查,采访最成功、效果最好的就是各次座谈会。不同对象从不同视角讲述同一件事,立体全面,精彩生动,往往能帮助记者一下子抓住事物的焦点和本质。

(2)调查会到些什么人

一般来说,部门负责人是调查会的主要参与者,他们对局部工作有很深了解。当然,一线员工也可以在座,但最好找那些善于表达的。开调查会,可以将不同部门放在一起,也可以在同一部门中找不同的人,前者有助于窥全豹,后者可以将一片叶子剖析透彻。

(3)开调查会人多好还是人少好

调查会人太多,话题易散,东一榔头西一棒,场面也不好控制。少则三五人,多则七八人,并从中确定一二个人主讲,其他人作补充,往往效果比较好。

(4)要定调查纲目

调查提纲要事先准备好,调查会才不会开无轨电车。调查提纲既是思考脉络,又是写作导引,提纲对不对路,会影响调查报告的主题提炼,所以事先看大量背景材料,作好精心准备,提问时才会有的放矢。

(5)要亲身出

马党报调查不是一般报道,凭经验往往不足以判断主题,靠前指挥尤显必要。红双喜和同杰良两组记者在采访时,报社主事者一起前往现场了解情况,主持座谈,听取意见;撰写过程中,又多次与记者共同讨论,确定文章主题,梳理文章结构,为记者释疑解惑。

(6)要深入

党报调查不能蜻蜓点水,而是要真正下水游泳。到工厂调研,不妨做一回车间工人,下里弄访谈,不妨当一次居委主任。亲口尝尝梨子的滋味,才能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由表及里,分析总结出客观规律。

(7)要自己做记录

亲力亲为是党报调查应有的采访作风,假手于人是不行的。自己做记录,对

从调查会中得到重点细节作好记号,往往能跳出灵感,有利于主题提炼。

2.关于写作的方法

党报调查以调查方式写新闻。一则要有新闻之生动,新闻之鲜活;二则也要有调查之格律,调查之韵味。且从四个步骤“解牛”:

(1)确立主题要“取法乎上”

主题是党报调查的出发点与诉求点。

主题要正确。是否围绕党和政府工作的中心点,是否紧扣群众利益的关注点,能否抓住这两者的交叉点,直接关系到党报调查的成败。

主题要新颖。在司空见惯中云人所未云,在风起青萍之末时见人所未见,在似是而非前显披沙沥金之识。

主题要集中。针对性要明确,重点要突出,围绕主题说深说透。真理不可能被穷尽,调查也不能贪大求全,一次调查能讲清一个问题,就堪称“得乎其中”了。

(2)选配材料要戒“不舍”之心

选材要注意合适。材料没有好坏之分,惟看是否适合反映主题。慈不掌兵,义不理财,为文亦必戒不舍之心。所有材料都想用上,是调查写作的大忌。要去掉无关宏旨的、非本质的材料,留下能真正反映事物本质和主流的材料。

选材要注意多样。要有正面材料,也不拒绝反面材料,还可包括侧面材料。纯白不是最白的白,掺入适量它色才最能映出白色之白。染色如此,为文亦如是。

(3)想定结构要忍“剃刀”之痛

主题是灵魂,材料是血肉,结构就是调查报道的骨架。

在落笔之前想定结构,是调查报道作业流程中承上启下的枢纽。这次两个调查组在拟订提纲上下的功夫都远远超过真正执笔的时间,都分别撰写了数千字的提纲。争论、厘清每个概念,打通每篇、每章、每个段落的逻辑“路线图”。

就像发动机满功率运转,而刹车紧紧将飞机羁留在起飞线上的蓄势;越是写作激情盈怀,越要克制节奏,以静克动。“看清楚,想明白,有准备”,也是写作的真谛。

磨练“思维剃刀”,是痛苦,也是最有价值的。

(4)走笔成文要倡“剥笋”之功

好的调查报道写作干净、凝练,主干枝繁叶茂而闲枝绝无逸出。

就事论“事”。故事和细节必须缠绕在主题的“细红线”上展开,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讲述这个事(事实)是为了说什么“事”(道理)。

正本清源。不论宣传任务如何切换,都要给每一个概念作次CT,给每一个理论剥次“笋”,分清每一个层面的特定内涵。奢望用一个概念说明大千万象,或者反之,幻想将万千气象纳入一个抽象,都是不负责任的慵懒。

经济学有曰:免费的东西是最贵的。在新闻宣传领域,如果“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作风未有改观,我们付出的代价也将是最昂贵的。

三、品牌须磨练

上海现已定评的报纸品牌栏目中,副刊、评论类居多,新闻类少。

时政新闻是新闻宣传的正面战场。《解放日报》应力争将《解放调查》打造成为时政新闻的品牌栏目。

1.精品才能成品牌

(1)精品,要具备典型性

典型调查是党报调查的主要形式。“麻雀虽小,肝胆俱全”,党报调查不能走马看花,而是要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解剖一只“麻雀”,从个别中看出普遍性。

(2)精品,要具备思想性

思想性是党报调查的灵魂。党报调查不是有闻必录,不是自然主义,要有细节上的“像素”,更要有思想上的“锐度”,要调查事物的现状及背景,来揭示事物中孕含的规律,预测其未来的趋势。否则就不是“深入”,而只能叫“身入”。

(3)精品,要具备针对性

重兵投入就不能放空炮,不能够无的放矢,党报调查的选题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人民群众喜怒哀乐。科学发展,构建和谐,自主创新,科教兴市,褒荣贬耻,等等,这些应该成为党报调查的重中之重。

(4)精品,要具备真实性

党报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以及政府部门深入了解实际,探寻规律,解决问题。党报调查的生命在于用事实说话,素材真实和整体准确是首要前提;绝不能道听途说,见风是雨,主题先行,无端拔高。

2.精心才能做品牌

(1)精心“采油”

传媒业竞争日趋激烈,党报也不能置身其外。新闻讲究一个快字,要抢“第一落点”,记者往往习惯了急就章,习惯了不假思索。党报调查倡导记者沉下去,静下心,充分发扬党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通过深入一线的调查研究,采集新闻的“富矿”。

(2)精心“炼油”

目前社会容易心态浮躁,世事万相纷繁芜杂,利益诱惑多多。党报调查要求记者对调查所得大量材料进行演绎、归纳、分析、判断,探究现象背后的社会意义,悟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就需要记者吃点苦头,排除干扰,仔细打磨,不厌其烦。这是锻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的必由之路。

四、前路待探索

关于党报调查,有的误区要坚决澄清,已有进展要清醒认识,将来道路要大胆创新。

1.党报调查区别于什么

(1)党报调查区别于西方新闻界的“调查性报道”英语中,“调查性报道”中的“调查”是investigative,这个词的释义是“1.努力发现关于犯罪、事故和科技问题等方面的真相;2.努力发现关于某人性格、行为等方面的更多的信息,因为你认为他们卷入了某桩罪行”,这里的“调查”更偏重于揭露。因此,西方的“调查性报道”(investigative report ing)是有特定含义的新闻形式,译成“揭露性报道”应更恰当些。

而我们所说的党报调查中的“调查”,与上文概念不同,更多是指进行社会研究的一种方法,在英语中的对应词是survey、inquire、research等。

党报调查是正面报道的一种形式,是党报提高正面报道影响力的一种方式,这是它与西方所谓“调查性报道”的根本分野,必须非常明确,毫不含糊。

(2)党报调查区别于宏大叙事、理论文章、工作报告

党报调查要讲鲜明主题,要讲理性思辨,要讲针对性。但是――

A.主题不等于概念游戏。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事实的振聋发聩,往往胜于概念的笼统。党报调点要放在对深层事实的挖掘上,深层事实出来了,深刻内涵自然就凸现了。否则,从概念到概念,议论了再议论,抒情复抒情,就成了宏大叙事。

B.理性不等于理论文章。用理论思辨来深化新闻主题,只能是画龙点睛,少少许胜多多许。过多偏重理性思辨,会缺少新闻味,淡化时效性,就成了理论文章。

C.针对性不等于工作报告。记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是调查者和叙述者,不是领导和上级。过多地直接评点是非,指点江山,就成了工作报告。党报调查是党报新闻报道武器库中的战略性手段,一般的确比常规报道要长、要重;但一定注意,绝不是凡大块文章就能自诩“调查报告”的。

2.党报调查应该像什么

《解放调查》开篇的两组报道,在行文风格上大异其趣。红双喜调查,感性成分较多一些,记者注重把创新发明的故事写得生动感人;同杰良调查,则是理性成分较多一些,记者力求把产学研的发展逻辑梳理清楚。

故事里面有理性,逻辑里面有故事。党报调查的体裁和风格,应该是开放和生动的。

3.党报调查将带动什么

(1)带动机制创新目前采编岗位的设立,都盯死在条线上。记者为了完成每月定额指标,不免会急功近利凑齐发表字数,一切围着“工分”转。这种制度对防止条线漏稿、提高新闻产量有好处,但不利于新闻质量的提高。

党报调查,短则一两周,长则数月;可以同部门组成调查小组,也可以跨部门柔性组合。这种调查研究方式,将带动现有采编流程改造,带动现有分配机制改革,带动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优化。

(2)带动作风改进

党报调查也是带动报社改进作风的重要抓手。如果从总编辑开始,报社各级干部身先士卒,每年至少参与一次调查,深入实际,靠前指挥,就能在全报社形成深入调查、学习研究的良好氛围。

我们想收获的,远远不仅是《解放调查》。

(作者系解放日报党委书记、总编辑)

参考文献:

①2006年3月20日《解放日报》头版编者按

②总书记2006年1月3日视察报时的讲话

③《选集》第一卷

④《朗文当代英语辞典》

上一篇:本土性:报业竞争之利器 下一篇:当代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的角色定位与历史语境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