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农村绿色殡葬驱动机制

时间:2022-03-04 12:21:30

浅论新农村绿色殡葬驱动机制

一、绿色殡葬的厚重意蕴

绿色殡葬,即充分借助高端科技、先进设施和环保理念,以促进殡葬安全、生态呵护、资源安全和提升殡葬综合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指向的殡葬模式。它既是殡葬文化与环保意识的完美交融,又是全球领先的广受欢迎的殡葬理念和行为。

绿色殡葬具有以下三个表征:一是彻底的环保性。绿色殡葬的全过程对于人和自然没有一点污染。二是标准化。其施行殡葬的标准化全程控制,特别强调殡葬过程中对遗体和骨灰处理的标准化,把污染降至最低。三是综合效益高。在探寻殡葬高效、安全、环保的基础上,建立殡葬市场许可制度、殡葬机构执业资格制度、殡葬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等,提升了社会综合效益。

二、新农村绿色殡葬驱动机制如何科学化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绿色殡葬观

要有科学的殡葬观。当前,要结合农村和农民的具体情况,不断创新绿色殡葬工作的宣讲形式,广泛、持久、深入地宣传绿色殡葬。

(二) 加强绿色殡葬制度建设

1. 殡葬法律法规要有针对性。立法要注意差别性,对于适合火葬的地区,要合理设计殡葬服务设施,优化服务质量,在拜祭方面为公民多提供便利;对于不适合火葬的地区,要倡导深埋、树葬、水葬、鲜花葬等多形式的生态葬;对于贫困地区,应对火葬费用予以减免。

2. 转变殡葬行政执法工作方式。必须打造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针对农民法制意识较为淡薄的现状,殡葬执法者要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但是,必须重点惩戒无证经营的丧事乐队、封建迷信活动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

3. 努力造就高素质的殡葬职工队伍。

(三)骨灰处理多样化

1. 山区农村宜采用公益性生态墓地安葬形式。相对骨灰楼而言,生态墓地建设成本较低,既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又能满足群众“入土为安”的丧葬诉求。

2. 平原农村宜采用公益性骨灰楼寄存形式。这种形式可节约殡葬用地,适合在土地宝贵的三角洲、平原地区倡导。各镇村可依据自己财力和村民意愿,在旧坟地、荒地上新建或利用老祠堂改建适当规模、形式多样的骨灰楼(堂)。

3. 沿海农村宜采用海葬形式。

(四)加强绿色公墓的建设和综合利用

目前,我国农村公益性墓地普遍存在缺乏整体规划、绿化率低、尚未从生态和经济角度思考公墓的发展等问题。当下,要加快农村公益性和经营性绿色公墓建设步伐,来破解农村群众丧葬难问题。比如,倡导将遗体或骨灰用可降解的葬具装殓后深埋不留坟头,用植树作为标志并选用经济林木进行绿化。民政部门可联合农业、国土、林业、规划等部门,规划建设公益性或经营性生态墓地,将骨灰或遗体的安置权利与植树造林的法定义务有机结合。

(五)倡导文明绿色祭奠

一是错时错位祭扫。引导人们不一定在清明到墓地祭扫,可通过网上祭祀,把祭奠先人的文字和音像放在互联网上。二是利用电脑或手机祭拜。比如发一些跨时空的短信或E-mail,以表达怀念、感恩之情,运用各殡葬网“空中陵园”的功能,弘扬祭奠文化。三是委托祭祀。可以委托异地亲友到墓地祭祀。四是社区祭祀。在社区内找个场所,创造气氛进行祭祀,还可以在纪念堂、烈士纪念碑等场所进行社会公祭。五是居家祭祀。开一个家庭追思会,摆放先人的照片、遗物,播放视频祭祀。

作者单位:铁道部党校

上一篇:探析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的经济风险 下一篇:论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及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