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有效性策略

时间:2022-03-03 09:34:04

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有效性策略

【摘 要】课堂教学中,学习和借鉴成功的模式和经验,往往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忽略了其内在的实效性。我们只有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发挥好“小老师”的带动作用,课堂中注重全体学生的能力提高,通过各种渠道感染和打动学生,并在展示的过程中补漏补缺,我们的课堂才形神兼备,改革探索出的课堂模式才更加高效。

【关键词】课堂教学 竞争 策略

课堂教学中, 学习和借鉴成功的教学模式和经验,往往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忽视了其内在的实效性。课堂上热热闹闹,教学目标却难以实现;掌声不断,却多是不必要的声势,反而浪费宝贵的时间;以为学生们在活动中体现着教学的主体,却与教学内容联系不上。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假象,典型的“假课堂”。如何改变这种“假课堂”,使课堂教学形神兼备,我们需要在有效课堂上多研究,多探索,勇于创新,才能使课堂教学改革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完美,改革探索出的课堂模式才更加高效。以下就是我对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见解。

一、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竞争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强有力措施。在学习中,竞争会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获胜的一方会受到表扬,得到好评,有成就感,心情愉快。他们会继续努力,再接再厉。失败的一方则会看到自己和同学的差距,他们不甘落后,勇于进取,迎头赶上。同时,课堂中的竞争也是一种情景创设,学生在竞争的情景中更易于加快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因此,竞争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实现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共同进步。

二、积极培养老师助手,形成竞争局势

“小老师”是班级或小组学习中的优秀学生,是同学中的佼佼者,“小老师”同小组内的学生关系更近一些,易于和同学沟通。因此,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发挥他们的模范作用。“小老师”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不仅使其他学生受益,还加深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锻炼了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同学们也会向他们看齐。这有助于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促使更多“小老师”产生。例如:在一个六人学习小组中,选一名优秀学生为“小老师”,再选一两名学习较好的学生为“助手”,其他为学员。根据学生学习中的表现,“助手”可竞争成“小老师”,学员可以竞争成“助手”,“小老师”可以加星级,如此不断激励,逐渐形成良性竞争局势。

三、注重学困生能力提高,促进班级全面发展

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重点还是要面向中下游学生群体。因为他们比其他同学基础薄弱,接受能力差,需要得到更多帮助。他们能够理解的知识,其他同学应该不存在问题,他们的疑问得到解决,就意味着全体能力的提升。中下游学生之所以底子薄,反应迟缓,是因为长期以来老师对他们重视不够,忽视了他们的存在,使他们造成了知识的负积累,从而与其他同学差距越来越大。因此,无论备课还是上课,我们都要考虑到这一群体。老师们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并根据学习情况编上序号,对不同学生进行辅导帮助,这就是重视中下游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有效方法,也是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依据。我们更需要多层次,多角度,灵活运用并发挥分层教学的作用。

四、课堂展示补漏补缺,教学指导画龙点睛

无论是口头展示还是书写展示,都是知识再现,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因此,让学生暴露问题,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课堂展示的关键所在,也是制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用课堂展示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都是重要的。而展示过程中也常常出现拘于形式、失去效能的现象。有些课堂只有展示,对暴露的问题视而不见;有些课堂没有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由老师取而代之,学生没有理解或重视。这都是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因而,做好有效课堂展示,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

五、教师魅力感染学生,语言激励提高效率

教师的魅力展示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语言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易于帮助学生理解。只要运用得当,可省时省力,事半功倍。课堂上恰当利用肢体语言来辅助教学,常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当学生答对了一个问题时,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语言常常给学生莫大的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魅力四射,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因此,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但可以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新知识,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这就需要老师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究,不断反思和创新,把好的经验和方法融入课堂教学中,探索出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

上一篇: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下一篇:明确低效原因,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