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研攻坚克肿瘤 蕙心纨质起沉疴

时间:2022-03-03 02:32:08

钻研攻坚克肿瘤 蕙心纨质起沉疴

肿瘤是我国危害最大的高发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的癌症死亡率高达10万分之149.1。其中消化道肿瘤肝癌(10万分之28.3)、胃癌(10万分之26.4)和大肠癌(10万分之8.6)分别占据了肿瘤死亡率的第二、第三和第五位。面对这样严峻的现状,她不懈努力,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一道道重任,秉着执着的信念和温柔的心,她站在科研的最前端,用大爱承担着生命的重量,她就是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于君。

远涉重洋上下求索

于君教授给人的第一印象永远是温文尔雅,气质如兰的她脸上总是挂着浅浅的笑,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这样温柔似水的女性,却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1986年她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并于同年留校于附属医院内科做住院医师,1991年她获得河北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学位(内科学),时隔三年,她又取得了同济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消化内科学),并成为了北京大学医学院第二临床医院(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几年下来,于教授在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结合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随成功而来的,是她对更高层次知识的渴望。1998-1999年于君赴德国德累斯顿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进行胃幽门螺杆菌及胃癌的研究;1999-2002 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做博士后,从事胃癌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2003-2005 年她又作为高级研究员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医学院,从事脂肪性肝炎及肝癌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

从北到南,从国内到国外,这温婉的女子二十多年来执着地追寻着自己的梦想。从澳大利亚归来之后,她来到了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从事消化道肿瘤的分子机制、肿瘤分子标志物开发、肿瘤基因治疗,及抗肿瘤药物试验等研究。

标新领异屡创佳绩

作为消化病专业的临床医生、博士和博士后,于君教授长期从事消化道肿瘤研究,她在这一研究领域刻苦专研,具有开创性的进行进行胃癌、大肠癌和肝癌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肿瘤分子标志物开发、肿瘤基因治疗和抗肿瘤药物试验等。

她采用了新一代的组学高通量研究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及分子细胞生物学技术方法,研究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新机制;在分子新机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她又开展了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新标志物的开发;针对新的分子治疗靶点她开展了消化道肿瘤新防治策略的研究,包括特异性分子靶向基因治疗(靶向表达、靶向沉默)、化学防治新药物试验(特异化学激活剂、特异化学抑制剂)等;此外,她还从事消化道肿瘤癌前病变相关疾病的研究,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的发病机制等研究,以及基于这些成果开展化学干预预防策略的研究。

在于君教授的带领下,科研团队发现了与消化道肿瘤有关的30多个基因的表型异常或基因突变、2个新的原癌基因和28个新的抑癌基因,为阐明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开辟了新思路;他们建立了血液miRNA和甲基化DNA诊断体系,首次发现6个与消化道肿瘤预后密切相关并具有临床诊断价值的生物标志物,为消化道肿瘤早期无创性诊断和预后风险评估提供了新契机;首次报道了COX2抑制剂可用于胃癌的防治,PPARγ配体可用于胃癌和肝癌的化学治疗,并阐明了其作用机制,为消化道肿瘤的防治提出了新策略。

这一项项研究成果犹如于君用汗水在荆棘之中浇灌出的一朵朵奇葩,以其艳丽的色彩和醉人的芳香为生命增添动人的力量。

术业专攻力解沉疴

胃癌是中国第二大肿瘤,发病和死亡人数各占世界发病、死亡总人数的一半,病人5年的生存率不足20%。在临床上一经确诊往往已到中晚期, 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为此,寻找一条能够对胃癌做出早期诊断的途径或方法已显得十分迫切。

医学界普遍认为“幽门螺旋菌”是引致胃癌的主因之一,于君教授研究胃癌长达16年,分析胃癌形成的机制,发现感染幽门螺旋菌的有毒菌株与胃癌发病密切有关。她还对宿主基因的多态性与胃癌危险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1010例胃癌和1500例健康对照的大样本分析发现8个炎症相关宿主基因多态性使胃癌的危险性增加,合并幽门螺旋菌感染患胃癌危险性进一步升高。

同时,在于君的不懈努力下亦明确找出了多组“甲基化”的抑癌基因,未来可作为治疗胃癌的新靶点,透过重新开启该组抑癌基因,大大增加了治疗成效。率先建立了血清中胃癌甲基化DNA的定量检测方法,并确定了血浆中甲基化的DNA的定量检测可作为胃癌无创性诊断的新手段。这项研究不仅将来有助医生诊断早期胃癌,并会提升预后判断和治疗的成效。由于在胃癌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获国家教育部颁授2010年度自然科学一等奖。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在肿瘤研究领域的突出成就于君教授屡获殊荣,近3年来她获得的主要荣誉奖项有:2009年获得河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军队医疗成果奖一等奖、2010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杰出研究者奖、2011年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等。

于教授曾多次受邀在国际肿瘤会议或消化病会议上作关于消化道肿瘤研究新进展的专题报告,她在世界面前,完美地展现了中国女性婉约温柔的气质和中国科研人的智慧与精神,她宛如一道绚烂的光芒,为世人瞩目。

令人艳羡的成就,她从不在意,她只是谦逊地把头低下,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心血,在致力于忙碌的科研工作同时,于教授还不忘人才的培养。多年来她共培养了海内外的研究生20 多人,近三年培养博士生7名、博士后4名、指导了24名国内外交流生/访问学者的研究工作,其中2名的成果分别获得欧洲消化周青年研究者奖和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杯奖。经她指导的学生已开始在世界各地担任科学研究主力,每年接受科研训练的访问学者在学成后也回到原单位担当科研骨干。

二十多年的风雨,于君把她的一切都献给了科研事业,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成功之后,没有华丽的谢幕,不要热烈的掌声,她只是默默的走向下一个难关。她从不回看来路多么坎坷,更不畏惧前途如何崎岖,她踏踏实实地走着每一步,攀登下一个科研高峰。

个人简介

于君,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现任香港科学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International Cancer Genome Consortium, ICGC)的成员,香港免疫学会常务理事,美国消化病协会会员,澳大利亚医学学会会员,香港中文大学消化病研究所肿瘤研究中心主任。以课题负责人或主申请人的身份先后承担国际及国家级科研课题28项,其中包括:澳大利亚抗肿瘤基金、“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课题、“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香港研究资助局角逐拨款项目、香港卫生福利及食物局之控制传染病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发表高质量研究论文148篇,SCI论文133篇,已注册美国专利5项。

上一篇:“中国十大公益律师”田坤:践行公益的力量 下一篇:在自主\合作,质疑\探究中快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