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初探

时间:2022-03-03 02:10:20

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初探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良好习惯,需要老师在方式方法上进行探索和创新,需要学校和家庭的通力合作,更需要多方力量的坚持。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133-01

一、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混沌理论的研究者洛介兹,曾在一次演讲中宣称:“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混沌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成果: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引起整个系统长期而巨大的连锁反应。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蝴蝶效应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哲学魅力,应用在基础教育阶段,在于家长和老师要把握孩子的初始条件,这里所说的初始条件就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上要有足够的重视,因为孩子们也恰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他们的行为习惯会在以后的人生中体现出来。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成为一个人前进道路上的助推剂,反之,不好的行为习惯则会对一个人的成长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二、低年级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小学低年级教育主要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是一种大智慧》一书中,林格认为教育就是生长,其本质是人的发展。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已经有幼儿园的上学经历,但是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又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等诸多方面都迥然不同。并且,低年级特别是小学一年级,学校和家庭都很重视刚入学的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因此,低年级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首先,学校重视低年级特别是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其终极目的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栋梁,传授知识是教育的一个表层途径,而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才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一年级的学生面对的是全新的校园生活,这是一个契机,“先入为主”,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更容易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老师通过事无巨细的指导,帮助小学生尽快步入小学学习的正规,行为习惯培养上的指导远远大于知识上的传授,即“传道”之后才“授业”。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个性和品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对小学生个性和品行的一种规约,教师的任务就是让自己的学生“和而不同”,在每一个小学生的心中撒播正能量,是当下学校的一种前瞻性教育,学校之所以重视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是抓住了培养人才的契机。

其次,家庭重视低年级特别是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被家长寄予厚望。入学之初,家长都很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都希望孩子能尽快适应学校生活,顺利完成幼小衔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学前教育阶段,大部分家长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对于幼儿园的饮食和作息安排关注较多;升入小学,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特别重视,无论是坐姿、书写还是数学的练习都比较重视。这也是一个养成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契机,家长的重视和引导会让孩子尽快地适应学校的学习,在家庭和学校的合力作用下,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以及行为习惯不是难事,关键就在于坚持和引导方法。

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探索

小学低年级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来培养学生。基于多年的基础教育经验,我总结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一,以童谣的形式引导刚入学的小学生。为了让刚入学的孩子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初步养成校园生活习惯,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我们以童谣的形式制定了八项行为习惯目标。即:“见到老师问声好,轻声慢步不乱跑。上下楼梯靠右走,垃圾纸屑不乱抛。做操站队静又齐,先上厕所后游戏。课间不忘喝点水,水杯放进书包里。”通过学唱儿歌和课间玩拍手唱儿歌,不仅潜移默化,而且在具体的情境下以童谣儿歌的形式提醒,效果很好。先是教师提醒,再到同学提醒,再后来,教师的一个眼神、动作就能让孩子们明白要求,近乎达到了自我提醒的程度。

第二,采用分阶段培养的策略。新学期开始,我们依据学校“做操站队快静齐”这个养成目标制定适合低年级的几个具体的小目标。首先,在第一个星期要求每一个孩子做到“闭上小嘴不说话”。在第二周要求做到“距离适当不拥挤”。然后,第三周训练学生做到“挺胸抬头走整齐”。这样循序渐进地分阶段训练,孩子们感受到的是不断的肯定和激励。我们班的路队秩序良好,我感觉和这种训练很有关系。后来我发现训练时孩子们表现普遍不错,但到放学排路队时,效果差强人意。可见,好的做法,也需要坚持和创新。坚持的是训练要求,创新的是评价、激励的方式。这件事,给我的另一个启示就是,将良好的行为固化成习惯,必须较长时间地坚持。

第三,利用竞争激励机制。低年级小学生好胜心强,爱表现,喜欢竞争,采用评优评比的方式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热情,促使他们长时间地坚持。如:将学生平时的表现采取“升火箭”、贴花瓣的奖励,累计到一定程度,便授予“和谐守纪星”的称号。结合我校国际象棋传统项目的特色,我们把评星晋级标准定为获得10颗星的同学将评为“和谐小兵星”,获得20颗星的同学将评为“和谐小马星”,获得30颗星的同学将评为“和谐小王星”。这样,每一个孩子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都有可能成为“星级少年”,在学校升旗仪式上受到表彰。此外,我们低年级老师还充分利用班级博客、QQ群和飞信等形式积极与家长交流沟通,使家校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从而进一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低年级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把握关键,需要学校和家庭的通力合作,需要教师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导和持续的激励,更需要坚持。持续的激励可以使小学生获得持续的成长力量,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会在持续的激励和坚持中潜滋暗长,并内化为小学生的一种品格,这正是我们的教育所努力追求的目标。

上一篇:美国大学学业考试评价体系的启示 下一篇:从儿童的视角解读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