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作为教材地位的取得

时间:2022-03-03 12:55:06

教师作为教材地位的取得

【摘 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却往往忽视了教师逐渐取得了教材的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本文提出了教师教材的概念,并在与传统教材的比较中突出了教师教材的特点,划分出了显性教材和隐性教材。最后得出了隐性教材,即教师教材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形式。

【关键词】教师教材 显性教材 隐性教材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039-03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e teachers are always in the role of leading. But the teachers are getting the status of teaching materials, at the same time, are becoming leading objects of students. In this article, we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of teacher’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aterials, and then, divide visible materials and invisible materials. In the end of, this article shows the shape of teaching materials reflecting i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Key words】Teaching material Visible materials Invisible materials

一、教师教材的解读

教师的角色从在教学活动中的绝对权威到现在所提倡的主导地位,教师的角色一直以来都是在传道、授业、解惑。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教”的角色。教学活动的组成包括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客体,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就是教学活动的客体。在教学主体中,教师以“教”的形式体现的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师利用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把教学客体即教学内容传递给学习者,但却没有注意到教师所处的被动地位,也就是教师处的“被学”地位。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围绕明和暗两条线进行的。教师在组织教学和传授学习内容的同时,本身也成为了学习者学习的对象。这种“被学”的地位长期以来被处理分到师德建设内容的一部分了,但却没有注意到教师在“被学”的同时也体现了教学内容,取得了教材的地位。

这里定义的教师教材,既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对象,又体现了教学内容,成为教材的一部分。

二、教师成为教材的可能

1.从教材定义看教师教材

通常提及教材会想到的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教科书,这只是狭义上的教材。目前学界从广义上理解,除了教科书,教材还包括教学参考书、讲义、讲授提纲、图表、各种教学音像资料等。从更深的层面上讲,教师也同样作为教材的一部分。为了理解教材,首先就要理解教育。因为教材是为教育服务的。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培养人的活动。对人类社会来说,从人类产生开始,教育这种活动就存在。教育是为了延续我们这一物种——人而存在的。先人对于世界的全部认识主要是通过教育得以延续给后代的。

从广义上讲,教育是指一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增强人们的体质和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广义的教育在培养人的活动中主要体现在家庭的熏陶、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影响上。狭义的教育则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也就是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和培养活动。无论是从广义上还是从狭义上来说,教育都指向了受教育者——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意味着教育是有指向性的,就是培养合乎社会需要的人。教材就体现了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全部的教学内容及社会期望,受教育者实现的最终程度主要都以教材的形式得到体现。教材也就成了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这里,可以说能够作为受教育者学习内容的,都可以称为教材。教材即教育内容的体现形式。

教材的组成有三个基本要素:信息、符号、媒介。信息是教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符号是这些教学内容的体现形式,主要的是语言,也有其他的符号形式;媒介通常理解是信息的传播者,从深层次上理解媒介是指受教育者接受教学内容,即信息的渠道。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也包含了教材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师本身即是教学内容的传播者,同时也可以成为受教育者学习的对象。教师通过语言及各种方式,这些语言及方式本身就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教师在传授信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及处理问题的方式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

所以,教师可以体现教学内容,也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因此,教师也就具有了教材的内涵。

2.从教材的功能看教师教材

教材是在教学矛盾相互作用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产物或特殊的知识载体。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及教学客体——教材之间形成了三对矛盾:教与学的矛盾、教师与教学内容(教材)的矛盾、学生与教学内容(教材)的矛盾。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成了主要矛盾。“教”与“学”的矛盾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主要矛盾,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实际是教师讲授教材与学生接受教材的矛盾,这个矛盾的解决,也决定了其他矛盾的解决。因此,教材的功能就体现在“教”与“学”的矛盾的解决过程之中。

从广义上讲,教材的功能有:①传递人类文化遗产和科研成果的功能;②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功能;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功能;④促进学校教育改革的功能;⑤教材的社会教育功能;⑥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功能;⑦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功能;⑧促进国际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功能。

上一篇:动态词汇教学——词汇语用学的应用意义和策略 下一篇:浅谈“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