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与教学

时间:2022-03-03 12:50:38

物理实验与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总结出来的。通过物理实验的教学,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实验教学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成为物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如何加大实验教学力度,改进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切实重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深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

二、认真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实验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过程,而在于通过某种活动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某些重要变化,如在学生身上引起的认识上、理解上、技能上、态度上的变化。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物理实验是科学家探索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取知识,会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如“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学生总是对安培表、伏特表的接法、度数以及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掌握得不够熟练。通过分组实验,教师强调实验过程中常常被疏忽的地方,发现问题循循善诱,找出其错误的原因,就会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实验结束后,根据各组实验的情况写出实验总结,指出易出现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例如在实验前,开关要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阻值最大处,电压表、电流表的接线柱要接正确,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流、电压表,从“―”接线柱流出来,这样,通过实验,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活灵活现,学生就不再感到单调乏味,从而激发了强烈的学习热情,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充分发挥教材中“小实验”的作用,训练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当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小实验”是课外知识,与考试无关,因此常被视为可有可无,或被弃之不理。然而这些小实验却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

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特别喜欢实验,而物理学就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学科,我们要尽可能开展各种形式的实验。如小实验、小制作,让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自行制作,独立完成实验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外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到大自然的奇妙和规律。如讲电磁感应时,学生习惯想法是:产生电流要用干电池,象家中看到的手电筒,现在看到的在导体和磁场相对运动时电流也可以产生出来。做透镜实验时,看到透镜准确按照理论公式预期位置成像……这时,教师画龙点睛,让学生从眼前的试验领略自然界的奇妙和规律性,就会产生持久学习的积极性。

四、不定期的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由于人的个性差异,一些学生往往不满足于课堂上所看到的或书本上所接触到的实验,他们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动手欲,很多想法都想付诸实验。而另一些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在实验中往往处于旁观者的位置,有时想自己试着做实验,又怕周围的同学讥笑。因此不定期的开放实验室,既可以给学生施展身手、创造动手的机会,又可以为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学提供锻炼自己、提高实验能力的场所。实行的办法可以采取自愿参加、全方位开放的形式,或根据兴趣爱好组织专题研究和探讨,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或复习已学实验的操作,或做些自己设计的小实验,将能极大地增进学习物理的兴趣,有益他们动手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能起到千言万语说不清、但一看实验便分明的作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让学生观察到周围的铁屑形成美丽的曲线,由此引入磁感线来描述磁场,这样把抽象的概念用形象的线条描绘出来,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见,物理实验,既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又可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河南滑县高平镇第一初级中学)

上一篇:充满期待的英语课堂 下一篇:例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