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价”别样美丽

时间:2022-03-02 08:31:04

“艺术评价”别样美丽

最近,我听了一位教师的阅读课,课上教师对学生朗读的几次评价引起了我的思考。

现象一:学生在流利地读完课文某自然段后教师评价说:“读是读得挺好的,就是中间读丢了一个字!谁能读得比他更好?”闻此言,学生一脸悻悻状。

现象二:老师为上公开课时准备了一大堆奖品,孩子朗读后给予了奖励,于是课堂热闹了起来。

现象三:一学生朗读课文结束后,教师作了这样的评价:“你读书比以前好多了,记得上学期刚转到我们班时,你还不会读书呢!”学生原本微露喜色的脸顿时变得通红,讪讪坐下。

课堂评价是一门艺术,它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言艺术、引导艺术、激励艺术,是一个教师教学机智与高超教学艺术的体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恰当运用课堂评价,课堂就一定能充满生机。

但上述教师的评价很显然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相反,教师不经意的话语已刺伤了孩子稚嫩的心灵,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我不由得想起这样的一个小故事:一天,龙王下令,将所有长尾巴的水族动物一律处死。鱼虾等恐慌自不必说,然而有一只青蛙也在水边哭泣。问之:“你又没长尾巴,为何伤心?”青蛙答道:“如果龙王追究起我小时候长尾巴的事来该怎么办?”

学生明明读得不错,而且已经有了进步,本应该得到肯定,但教师却用貌似“客观”的话语揪住了学生的“小尾巴”,可能并无恶意,甚至是出于好心,“我是实事求是地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啊!”殊不知,我们在操好心的同时却办了坏事。 “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学生需要的往往是鼓励、肯定,而不是“揭短”或否定。教师在不经意间“抖”出学生的老底,试想还有谁愿意读呢?在教师看来,这是对学生的表扬,但实际带给学生的并不是喜悦,而是尴尬与难堪。

当然,强调激励评价,并不是一味追求肯定,而是提倡在否定的同时应讲究语言艺术:

首先,教师要通过评价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一代名师于永正在一次公开教学课上不经意中叫到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音质悦耳、吐字清晰。抑扬顿挫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而又声情并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马上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同学握了握手,无比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一课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送给有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我还见过有的老师这样评价学生的发言: “你读得比老师还要棒!”“很欣赏你读书时专注、入神的样子”“多么精彩的发言啊”“你读得真棒!看,小熊猫多可爱呀”……大量的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满信心,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相信自己,积极向上的品格,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其次,教师要通过评价语言,给学生指明方向。特级教师贾志敏在面对一个读书声音细小的学生时是这样评价的:“你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不信,你试一试!”激励的话语如同甘露流进了孩子的心田,成为孩子不断向上的动力。细细品味,不难体会出名师胸怀的宽广及对孩子的拳拳爱心。“你读得真好听!”一下子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被肯定的快乐,同时激起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愿望。“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在缺点的表面巧妙加上“糖衣”,在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同时,让他们听着顺耳,易于接受。“不信,你试一试”,更是激发起学生挑战自我的信心。大师的教学评价艺术由此可见一斑了。

再次,教师要通过评价语言,帮学生获得成功。请看孙双金老师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朗读训练: “我抬头望了望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 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我不由倒抽一口冷气。”

一名学生朗读得很流利,但没有感情。师: 读得真流利,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而且没有一个字读错。如果你能读得让我感到天游峰台阶多,爬起来累那就更好了。孙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捕捉到的学生发言的信息及时的反馈,既准确客观、具体清楚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又十分得体、明确清楚地提出了教师的期待和改进的目标――如果你能读得让我感到天游峰台级多,爬起来累那就更好了。

又一学生读。师:“你的音色真好听!我建议你今后去当个播音员。来,未来的播音员,握个手”孙老师真实感受的表达是对学生贴切而又得体的评价。

又一学生读。当学生读到“一千八百多级” 的时候,孙老师在一旁仰天长望,并倒抽一口冷气。说“这天游峰可真高啊!爬天游峰可真累啊!”学生都笑了。孙老师的这句“这天游峰可真高啊! 爬天游峰可真累啊!”这种联系语境的随机评价,是对学生朗读得有感情最为直观的肯定与激励。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下,每个学生都兴趣盎然,参与热情高涨。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指出学生的不足时,采用了委婉、幽默的措词,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使教学评价的调控功能得以有效地发挥。

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要以人为本,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使每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适时地对学生的学习做出中肯的评价,使他们在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是必须的。让我们用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激励、指点迷津式的评价,去滋润孩子的心灵,正确认识自我。正因为富有艺术、充满哲理、包含智慧的评价,才让课堂像一幅意境隽永的画作,又像一曲悦耳动听的音乐,更像一首富含哲理的小诗,耐人寻味,既给人美的享受,又给人思的启迪。为了孩子的发展,让我们在朴实的课堂中,用敏感的心灵去捕捉、用深刻的眼光去洞察、用灵活的教学机智去重组,使语文课堂教学别样美丽!

【作者单位:泰兴市蒋华小学 江苏】

上一篇:“四步”教学模式实践与探讨 下一篇:唱响课堂教学的美妙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