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的途径与方法

时间:2022-03-02 09:19:22

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的途径与方法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和网络舆论发达的特殊时期,人们的观念丰富多元。面对社会和科技的双重进步造就的前所未有的公共舆论平台,“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信息、进行评论。作为主流媒体,应该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发挥喉舌作用,大力传播和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提升主流媒体传播正能量的引导能力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我党新闻工作的重要原则。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弘扬时代主旋律,是历史赋予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传播先进文化,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有效引领社会风尚,是主流媒体的职责所在。主流媒体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要位置。

主流媒体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理论武器,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正义诉求的重要载体,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发挥着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引领社会舆论,正确认识我们社会目前在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矛盾,积极投身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凝炼健康、积极、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和生活态度,更多地激发社会正能量,让人们在看到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更多地看到我们社会的主流意识,在迷惘中看到希望的光芒,在灾难面前看到人性的光辉,在困苦的生活中感受到关爱的温暖,是主流媒体当前要勇于担当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宣传任务。

1.创新重大主题报道,增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重大主题报道是指围绕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活动及相关的社会热点而进行的集中、大规模的战役性报道。重大主题报道反映了社会和时代的亮点,是主流媒体弘扬主旋律、引导社会舆论的基本手段,也是主流媒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体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时指出:“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努力使新闻宣传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一直以来,重大主题报道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缺乏新鲜感,令其宣传效果受到影响。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以创新的思维对重大主题报道进行策划,要把概念化、笼统化的重大主题置于现实生活中,更多地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来自群众的鲜活内容。创新主题报道,使之更有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既是主流媒体的应尽之责,也是媒体的竞争所需。只有创新,才能不断提高舆论引导实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例如,这几年,温州日报十分注重主题报道的民生效应,重视社会各方面的关切,关照相关社会问题的现实困局及其求解之道,增强主题报道的立体感和群众关切度。

2011年,温州在全市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拆违活动。为了配合这项工作,温州日报在全市拆违启动之时,重磅推出了《温州突“违”》特刊,分深度、地理、回访、影像、直击、特写、服务等7个章节,对温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此次拆违进行全景式透视。紧接着,温州日报在一版显著位置推出了《温州突“违”一线报告》系列报道,选择各地在拆违行动中钉子户强制拆、党员带头拆、部门主动拆、群众自己拆等各个方面的典型例子,以“个案+评论”的形式,对此次拆违行动进行了有力的呼应。同时,为了帮助解决群众的心头之惑和部分人的抵触心理,选择部分案例推出《举案说拆违》系列报道,从经济学、社会学的角度,给拆迁户算一算发展账、经济账和社会道义账,以及反映他们在拆违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整个报道,报社没有自说自话,而是站在中立的角度,较好地回应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关切,收到了各个方面的一致好评。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专门做出批示,认为温州日报的拆违报道有理有节有情,以事实说话,以点评见长,角度新,挖掘深,对推动中心工作起到很好作用。[1]

2.做好重大典型宣传,增强主流媒体的社会感召力

先进典型是时代的标杆,宣传先进典型是弘扬时代主旋律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大转型时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使精神传统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新的道德规范还在萌芽和生长之中。丑陋、堕落、腐朽与温暖、感动、“最美”相互交织,构成精神层面最为错综复杂的时代场景。这就更加需要主流媒体发挥引领作用,把公众的关注点引导到社会发展的主潮流上来,通过宣传普通群众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格,传播正能量,引领时代新风尚。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感动中国》节目。该节目从社会实践和普通群众的生动创造中吸取营养,以“和谐为美”作为基本的创作审美观,把和谐理念和精神融入节目创作当中,充分发掘社会生活的亮点,用生动的、活跃的和创新的电视手段热情讴歌真善美,展示人性的善良和社会的美好,体现昂扬向上的正气,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陶冶观众情操,愉悦百姓身心。诚然,在近年中《感动中国》节目里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当年集中报道和宣传的先进典型人物,但人们在观看“感动中国”时,却丝毫没有感受到所看的是典型报道。这是因为《感动中国》是一种淡化了的,或者是“改良型”的典型报道。它是用平静的方式表达,以平静的方式展示,源于生活的真实,凝聚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2]《感动中国》通过报道人们身边平凡人身上不平凡的闪光点,彰显了时代精神,起到了引导社会舆论正能量传播的效果。

3.“负面新闻”正面引导,传递社会正能量

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是我国新闻媒体的内在规定和职责要求。媒体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如果一味追求吸引人气,提高点击率,过分渲染负面的新闻事件,必然会无限放大负面新闻的负作用,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也必然会造成人们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误判,容易造成以偏概全的错误认知,从而激发迷惘、愤怒、不公的不良社会情绪。主流媒体要坚持负面新闻正面处理,要善于从正面角度采写,从正面的角度进行包装,传递社会正能量。

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3]

媒体对信息的“选择”,会对人们认识和判断周围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主流媒体在进行“议程设置”时,应绕开可能使矛盾激化的信息,以正面宣传为主。例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每日接到的线索不下千条,而且绝大多数为负面信息,而他们最终选择报道的问题,无论是规范经济秩序的偏差,还是行政管理的失当,大多在舆论监督之下能够得以纠正和重新规范。事实证明,很多原本看似积重难返的问题在被他们曝光之后得到了解决。这无疑是使负面新闻产生正面效应的榜样。[4]

二、强化对网络舆论的掌控引导,传播社会正能量,凝聚社会共识

在网络信息极为发达的今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传播者。“微博一转,围观千万”。一张艳照、一段不雅视频,在网络上发酵速度惊人,极易形成强大的舆论场。加强网上舆论引导的任务日益迫切地摆在面前。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强化对网络舆论的掌控引导,凝聚社会共识,激发社会正能量。

美国尼尔森公司最新的一份亚太各国网民的用户习惯报告称,整个亚太地区只有中国网民发表负面评论的意愿超过了正面评论,约有62%的中国网民表示,他们更愿意分享负面评论。而全球网民的这一比例则为41%。[5]不少网络媒体为迎合网民“偏好负面消息”的心理、提高点击率,热衷于发出另类声音。

自2012年以来,从“表哥”“房叔”的落马,再到不雅视频等,网络反腐日益引人关注。然而,网络反腐娱乐化、低俗化现象也日趋严重。艳照、不雅视频等在网络上发酵速度惊人,挑战公众的道德底线,如果不加以引导,这种非主流就会显现出不良的社会效应。主流媒体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来观察、分析网络上的热点难点问题,从群众关注点入手,主动跟进,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最佳时机将社会大众急切想知道的焦点、热点问题公诸于众,旗帜鲜明地表明正确的立场,引导人们了解真相,正确认识事实真相,有效凝聚社会共识。要把社会公众的关注点引导到社会发展的主潮流上来,更多地关注我们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正确认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鼓舞人,引导人的宣传目的。

1.主动发声,营造网上正面舆论强势

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舆论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网络的自发舆论传播迅速,而网络发出的另类声音给和谐社会带来不和谐的声音。主流媒体必须强化对网络舆论的掌控引导,对重要事项主流媒体要正面、正面造势,形成强大的良好网络舆论场,不给有害信息预留生存及蔓延的时空。比如,汶川地震与唐山地震,前者信息及时、充分、全面,反响强烈、积极、正面,形成了全国乃至国际支援灾区的氛围;后者不谈灾情、伤亡与举措,以致谣言泛滥,成为美国大学新闻教学“迟到新闻”的负面案例。[6]

2.多渠道发声,传播正能量

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网络日益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阵地,越来越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主流媒体要强化对网络舆论的掌控引导,就要充分利用网络新技术、新手段,通过建设新闻网站、开通微博、论坛等渠道拓宽舆论阵地,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用正面宣传挤压各种噪音杂音泛滥的网络言论生存空间,用正面声音消解各种错误观点的不良影响,通过多渠道发声抢占舆情的主动权,传递正能量,凝聚社会共识。

三、 提升新闻工作者的政治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传播引导正能量的主体是新闻从业人员。新闻从业人员要担当起弘扬主旋律、传播引导正能量的职能,必须做到“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要有过硬的政治业务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

1.新闻工作者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质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新闻工作者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要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服务的思想,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在大是大非面前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思想观念上与时代的脉搏同步,把传播社会正能量当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2.新闻工作者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业务素质是新闻工作者采访和写作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具有广泛的社会活动能力、敏锐观察事物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纯熟的表现能力。新闻工作者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要多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体验观察生活,逐步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及时地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3.新闻工作者要保持高度的职业良知,自觉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职业道德决定职业精神,新闻记者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肩负起神圣的使命,才能完成好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要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廉洁奉公的作风,维护新闻的真实性。要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自身形象,转作风、改文风、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大力传播社会“正能量”,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注释:

[1]潘建中:《创新重大主题报道的温州特色》,《新闻实践》2011年第9期

[2]梁建增:《略论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新闻战线》2007年第11期

[3]巫莹:《负面新闻的正面引导与正向效果》,《中国记者》2008年第8期

[4]宣万明:《负面新闻的宏观控制与正面引导》,《青年记者》2007年10月下

[5]邵生余:《热点事件的“微传播”及媒体责任》,《中国记者》2012年第11期

[6]邱尚仁:《网络舆论引导的被动与主动(2)》,《网络传播》2011年2月22日

(武汉人民广播电台)

上一篇:传统印刷企业如何转型 下一篇:教育报道的读者心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