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探讨

时间:2022-03-02 08:45:02

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随机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用传统方法对产妇实施健康教育。结果:进行护理干预与传统的健康教育的产妇比较剖宫产率降低,产后出血率下降(P

【关键词】护理干预;产妇;分娩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166-01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围产医学的发展,剖宫产的适应证逐渐扩大,剖宫产率也逐年上升[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8年2月~2008年9月在我院住院分娩,骨盆内外测量及胎位检查正常、无头盆不称、无明显高危妊娠病情及严重并发症的初产妇242例。年龄18~38岁,平均年龄29.5岁,孕周37~40周。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1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传统产前与产中健康教育采用的是经验式和功能式方法,内容为针对产妇产前与产中临床出现的症状、体征展开指导,产妇接受的是被动接受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运用如下护理干预方法实施指导,从产妇进入待产室由1名具有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态度的助产人员全程陪伴,负责产妇的监护、产科检查、生活和心理护理。

1.2.1主动了解产妇的心理状况及需求向产妇耐心讲解分娩有关知识,让其知晓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增加了产妇亲情感和信任感,为产妇树立信心,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的不良心理。同时向家属做好宣教,让其了解她们的支持对产妇的重要性,允许家属陪伴分娩。为产妇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及生活方面的全程服务。

1.2.2进入第一产程严密观察产程的进展,认真仔细地为产妇进行检查,随时告之其产程进展情况。初期可鼓励产妇下床活动,分散注意力,产妇一般可以忍受,陪产人员应积极给予表扬与鼓励。在宫缩间歇鼓励进食、饮水,保证能量的及时供给,分娩时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

1.2.3第二产程中陪产人员要更加热忱细心,熟练果断,尽量满足产妇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宫缩频繁,体力消耗,大多数产妇身心疲惫,失去信心,应不断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与鼓励,指导产妇正确的躯体放松及呼吸技巧,根据宫缩正确屏气用力,以增加腹压,促进胎儿下降至娩出,每次宫缩都要应用暗示性语言鼓励产妇。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及各产程时间等,并通过详细的数据统计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本组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本组结果见表1。

3讨论

分娩是一种自然生殖生理过程,但又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现象,由于其本身的特点,产妇在生产过程的疼痛也是非常剧烈、难以忍受的[2]。当前专业化、个性化的最新型护理,为护理学科发展提供了机遇,从而取得最佳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干预的基础在于:一个人对已,对人,对事的看法,观念或想法,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心情及行为。通过与产妇的交谈,引导产妇认识并放弃不正确的认知,通过相关医学知识教育和典型例子的示范作用及认同机制,使产妇以合理的认知代替不合理的认知,从而解除心理障碍。进行情绪干预,就是帮助产妇以正性情绪去克服或代替负性情绪,使躯体功能得到有效的调节。还可以通过主动交流分散产妇对疼痛的注意力,由此减轻恐惧、焦虑感。松弛肌肉可使产妇全身放松,休息充分,减少子宫收缩乏力。行为干预能够矫正产妇的不良行为,使产妇的行为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行为的调节、控制还能反馈影响产妇的心理及生理,同时行为的改变还可以影响认知的改变,有利于认知重建和情绪加工。通过心理干预帮助初产妇减轻焦虑和恐惧,缓解分娩期的负性情绪,帮助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建立对分娩的信心,配合产程,缩短产程。

参考文献

[1]杨秀壬旬,卢锡芝.护理学科面临新挑战[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3):1O8.

[2]黎薇.产程全程护理模式临床实施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746.

(收稿日期:2009.03.10)

上一篇:玻璃体切割眼内硅油填充术后高眼压的观察及护... 下一篇:围婚期人群婚前保健和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