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

时间:2022-03-02 03:53:44

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

促进社会和谐是十七大主题的重要内容。就企业而言,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履行社会责任。在此,结合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情况,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支持“三农”: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基本定位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共性要求,也有各自特殊的要求。与其他企业尤其是其他银行类金融机构相比,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股权结构、服务对象、服务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扮演着特殊的角色。

经济学告诉我们,当小农经济仍然是农村经济主导的时候,大型商业银行往往无法克服信息非对称带来的高昂交易成本,而且农村可贷资金的稀缺以及农民居住的分散性,又使交易成本进一步提高,这就弱化了大型商业银行为农村经济提供信贷支持的动力。这也是“市场失灵”的一个表现。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起初是农业生产者为了改善自身融资地位,联合起来组建的以合作制为特征的金融机构,后来通过增资扩股,使其又具有了股份制的显著特征,由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建立在社员彼此熟悉信任的基础之上,所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相比,具有节约交易成本的优势,从而成为农村经济主要的信贷提供者。

自然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的统一,是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有别于工业生产的核心特征。这就决定了农业生产总是具有“靠天吃饭”,即弱质产业的特性。经济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当农业生产仍然停留在一家一户小生产阶段时,作为小生产者的农民,其抵御各种意外事件的能力是低下的。当意外灾害来临时,往往会使农民财富严重缩水甚至走向破产,其融资能力也往往随之丧失。但是,农民面临各类灾害之时,也是最需要金融机构给予信贷支持的时候。而且,尽管灾害会使农民遭受严重损失,但其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仍然会保留下来,这就给农民恢复再生产乃至获得更多财富带来了希望。这就意味着,如果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能够让农民拥有融资能力,使其在获得信贷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恢复生产,也就是恢复其创造财富的能力,农民就会借助信贷机构的帮助,减少甚至彻底消除灾害带来的影响。所以,当前农业的弱质性特征也决定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仅要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把“三农”作为基本的客户群体,而且,决不可以在农民处于危难时实行市场退出。也就是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具有准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征,在面临效率与公平的抉择时,要更多地考虑公平。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支持“三农”上承担更大的伦理责任。

创建“和谐农信”: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途径

总的来说,历史包袱沉重、需要负重前行是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最大的特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外需要处理农民、个体工商户、农业企业要求扩大贷款规模与资金来源有限、抵押物不足之间的矛盾,监管机构以商业银行标准监管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身实力不足之间的矛盾等;对内需要处理历史包袱沉重与化解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业务发展对员工提出更高要求与员工素质偏低之间的矛盾、员工要求提高待遇与自身盈利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盘根错节,是其他银行类金融机构所不曾面对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履行社会责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就必须以和谐为主线,认真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创建“和谐农信”的思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创建“和谐农信”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要打造“和谐农信”,必须把发展放在第一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只有在存贷款规模不断高速增长、不良资产逐渐下降、经济效益持续改善的前提下,上述各种矛盾才会逐渐缓和乃至化解。当然,这种发展不仅要着眼当前,更应为未来的永续发展做准备。也就是说,不仅要追求量的扩张,更要注重质的提升,使其发展具有又好又快的特征。

另一方面,要统筹兼顾。也就是说,在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面前,要区分轻重缓急,要兼顾长远与现实,要协调内部与外部关系,不能急于求成,要兼顾方方面面的利益,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成果既能够让员工、入股社员享受到,也让农民、个体工商户、涉农企业受益,让党委、政府和银行监管部门满意。

同生共赢: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前景

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自成立以后,秉承“同生共赢”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坚定服务“三农”的业务发展方向,努力营造农村信用社与“三农”和谐共生、诚信共赢的氛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是被迫的,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方针,具有美好的前景。

2005年11月初,锦州市遭禽流感疫情的侵袭,受灾区域波及1.3万户养禽户,宰杀家禽560万只,禽类养殖和加工业受到重创,养殖户直接经济损失1.1亿元,间接损失2亿元以上。省联社以解农民忧、帮农民富为己任,积极做好应对禽流感疫情的金融服务工作,共向受灾养禽农户让利700余万元。

2007年3月,辽宁省遭遇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场暴风雪,受灾乡镇964个,受灾村9201个,受灾农户107万户,分别占全省总数的87.7%、71.9%和17.3%,损失总金额达88.6亿元。针对这场雪灾,省联社在贷款期限、利率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扶持政策,截至2007年6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通过信贷手段支持受灾农户恢复生产达15万户,其中为11.8万户发放贷款11.7亿元,为3.2万户农户贷款办理延期,因降低受灾农户利率而让利近3000万元。

针对今年生猪及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的问题,省联社为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缓解生猪等“菜篮子”商品供求矛盾作出了积极贡献。截至今年7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生猪贷款余额为20.7亿元,其中,用于养殖17.7亿元、屠宰加工0.5亿元、饲料2.3亿元。

目前,辽宁省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的投放量已占到全省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投放量的91%。农信社在为支持“三农”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在今年资本市场日益火爆、吸收新增存款困难的背景下,辽宁省农村信用社存款规模依然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截至今年9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49.6亿元,增幅为13.6%,其中低成本存款占比为32.3%,同比提高了4个百分点。在辽宁,农村信用社积极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努力帮助农村信用社解决困难;农信社的支农行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形成了互相帮助、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营造了农信社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党委、政府与农民积极支持农信社发展这样一个和谐共生的氛围。

这就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社会积极支持企业发展,大家共建和谐社会。

上一篇:探索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 下一篇:文艺应有自觉的道德担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