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成,让“错误”美丽起来

时间:2022-03-02 02:23:32

学生作业中出错源于学习活动的过程之中,他们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或是思维方式等出现了某种偏差,直接反映了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 这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 作为教师应把学生的错误这一宝贵的资源加以利用,做到重视学生的错误,容忍学生的错误,课前充分预设错误,课中善于捕捉错误,课后认真反思学生的错误,关注生成,因势利导,让错误成为学生学习的宝贵资源. 在学生的错误上面做些文章,就可变废为宝,让“错误”美丽起来,为数学课堂添上几道亮丽的彩虹.

一、容忍错误护自尊

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正常的,他们由于年龄、生理、心理、认知能力各方面的限制,遇到问题可能出错,这是常见之事,作为老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应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不斥责、不挖苦学生. 我在课堂上就经常对学生说:“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就大胆地说出来,说错了没有关系,大家帮你指正好了. ”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消除了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情绪饱满,思维活跃起来,一个个小手举得高高的争相发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 因此,我们老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容许学生出错,保护他们的自尊,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但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评价,让他们明白是对还是错,错在哪里,切切不可不负责任地不加评价就让学生坐下.

二 、预设错误促养成

学生作业出错了,问其原因,大多数学生会回答:把题目看错了. 为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我会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预设错误,将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重点、难点以错题“陷阱”的形式出示,当他们落入“陷阱”而还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时,及时指出他们的错误,通过对错题的辨析和讨论,让他们从错误中猛醒过来,引导学生将易错点变为注意点,巧妙地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等式的性质(二)”时,在巩固练习环节,我出了这样一道判断题:(1)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小数,等式仍然成立. ( )许多学生异口同声地喊起来:“错!”只有少数几名学生睁着茫然的眼睛看着黑板. 我不动声色地又出了一道题目:(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大部分学生说这两题一样,刚才沉默的学生不干了:“不一样!”我让大家仔细地去观察、比较,到底一样不一样?通过比较,所有同学都发现这两题不一样:小数不包括0在内,所以“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小数等式仍然成立”是正确的,由此,学生不但明白了问题的关键所在,还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学习品质教育,纷纷表示一定要吸取教训,细心审题,“吃一堑,长一智”,不能再掉进“陷阱”里了,教师预设的错误在这里发挥了双重作用.

三、 捕捉错误巧利用

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有效课堂,有探索就免不了有错误发生,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应善于捕捉错误,巧妙进行因势利导,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如在教学“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例1时,要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在两个边长分别为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里,看能不能正好铺满?我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看一看,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之后,进行交流汇报:一名学生在视频展台上演示了用长方形铺在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里的过程,当铺到第八块时,他发现不好铺了,在那里犹豫,我插了一句:“还能铺满吗?”底下马上有人说:“能.”我没有马上指出其错误,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让他亲自上来在视频展台上摆一摆,试一试. 通过实践,大家都明白了,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不能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铺满.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课堂上,我们应当善于捕捉学生的错误,巧用错误,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四 、反思错误究原因

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宝贵资源,可是在课堂上许多老师认为课堂上无错误就是好课,甚至上公开课时尽拣好答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而对那些错误答案一带而过,不加评价,浪费了宝贵的课堂生成资源,因此学生不能深入理解知识点,同一道题第一次做错之后,简单订正,下次还是错,造成恶性循环. 例如,学生在完成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作业中出现了以下几种错误:“4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40”“5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2”,如果仅仅将错误呈现屏幕上,让学生判断答案对不对,然后让他们自己订正好了上交,就算完成订正任务,这样对出错误的学生毫无帮助. 对此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黑板上的题目,找找错误原因,再在通过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讨论探索错因,通过反思错误,探索原因,学生明白了错在哪里,学生学到了知识,加深了理解,出错率也大大下降.

由于小学生受年龄、知识面等限制,他们的认识能力、情感态度还很不完善,在作业时难以避免错误. 因此,我们做教师的应蹲下身子看学生,应该宽容地看待学生的错误,把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当作宝贵的资源加以巧妙运用,把错误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观察错误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在分析错误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在反思错误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订正错误的过程中得到提高,真正做到变废为宝,让“错误”美丽起来.

上一篇:优化自我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 下一篇:品味数学文化 彰显学科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