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有效教学方法 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实效

时间:2022-03-01 07:25:37

采取有效教学方法 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实效

摘要:老师应把握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实效。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在教学理论指导下,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激发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关键词:教育观念;提高质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257-02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贯彻“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老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把握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实施方法和技巧,才能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实效。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如何采取多种有效教学方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我认为:

一、改变教育观念,明确职责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质量

不打无准备的仗,上课也是如此。在上每一节课前,我们要精心备课,而集体备课则可以更好地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因此,备课组应认真组织每两周一次的集体备课,认真作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只有在作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我们走进课堂才是有效的。

三、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对于小学生,如果硬生生地告诉他们计算机多么重要,同学们要怎样学习,一般不会有什么效果。如,学习《认识计算机》一课,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计算机时,大家都怀有一种畏惧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计算机可以用来干什么,更想切身体会一下操作计算机的乐趣。学生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有学习欲望的时候。我抓住这一契机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你见过计算机吗?”“计算机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纷纷举手,各抒己见。接着再利用教学演示光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电脑世界,通过观看,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画图、制作动画、编辑声音等工作,它的作用真大”的认识。这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在教学理论指导下,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激发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四、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当。”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既注重设计适合教材内容的“任务”,又注重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要使学生学之有趣、学之有效,就应该说是一种较好的教法。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演示你观看,作你模仿的现象难免出现,这样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学生不能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获取“任务”完成的成功感。被动接受知识与技能现状,造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兴趣逐渐消失,出现了呆坐机房、懒于动手的现象。因此这就要求我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只传授知识的“填鸭式”教育为注重能力培养的“启发式”教育;变死记操作步骤进行简单操作的“封闭式”教学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开放式”教学;变唱“独角戏”的“注入式”单一教法为教师讲授、示范操作和学生观摩练习、矫正反馈、综合练习的“师生同台戏”的多元教法;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合理安排时间,精讲多练,重在实践,加大学生学习、实习的自由度,同时又不是放任自流,不是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着力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觉性,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做到学会学习。

五、营造主动参与,动手实践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一步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习得技能,逐步形成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材“做一做”的操作步骤间安排“小博士”和“金钥匙”,及时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可能用到的知识技能进行提示;在“做一做”和“试试看”之后安排了“知识窗”、“说说看”、“阅读材料”等拓展性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了拓展知识、展示才华的空间,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动手实践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目的。

六、开展小组互助学习与兴趣小组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要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亲自参加学习实践。我们在课堂上开展应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由几个兴趣、个性、学习倾向、学业成绩等几个方面相近的学生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使课堂教学更加民主、科学。同时,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积极开展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例如:选拔优秀的计算机学科教师担任教练,积极准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科普系列活动等创新实践活动。

七、改进学生评价,促进发展

以往的评价过于功利,评价方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对于考察内容进行改变,一是加强信息技术操作的评价,可以用竞赛、上台当小老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于学生在竞赛中获奖或拿到证书的学生可免于学期测试;二是根据学生平时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不在乎作品完成的时间与过程,只在是自己亲自动手做的,让学生体验过程,感受成功。三是信息素养的评价,如:学生对电脑房的使用规定的遵守程度,对电脑操作的负责程度,及信息技术学习过程的态度情况。

八、提高自身素质,优化课堂

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以下最基本的素质:首先是信息技术教师应当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要有较广的知识面,多懂几行语言。其次是能够掌握新的教学、学习与研究方法,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和不断更新的社会需求。最后,信息技术教师要具备学习、创新、创业与服务的精神与能力。因此,加强信息技术教师业务进修,至关重要,自身素质不提高,是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

九、加强自我反思,增强责任感

一个有敬业精神、有责任感的老师必定是一位经常反思教育教学的老师,因此,我们备课组的老师们必须学会反思自己,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促进自我反思:一是读书,在读书中警醒自我;二是观察,在观察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检查自我;三是观摩,在观摩学习及与同事交往中提高自我;四是评价,在教育教学评价中发展自我。

总之,要想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效,首先应改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做到把信息技术课当作一门必修课;其次,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多方面着手,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这些还需要我们好好探索与实践。

上一篇:家长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下一篇:新疆实习支教大学生安全保障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