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技校生综合素质

时间:2022-03-01 02:24:09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技校生综合素质

摘 要:新形势下,社会对技校生的要求相应提高,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技术水平,而且要求他们具备口语交际的能力、阅读能力、创新观念与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本文论述了在重视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写作能力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 能力

技校语文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和工具课,它具有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功能,技校生只有具备这些基本能力,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召唤。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创新,谈一谈我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从口语训练开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鼓励学生,让学生敢说

1、为了克服怕羞心理,首先要锻炼学生胆量,能大方地面对观众。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把"说话训练"和管理教育学生结合起来。当学生有了问题和困惑时,允许并鼓励学生通过和老师谈话,以求解决。在训练中,教师要反复给学生讲清说话的要求:讲普通话,语音清晰,态度自然;语句连贯,意思完整;内容具体,有条理性,并相应地开展各类活动:配乐诗朗诵,课前三分钟,每日论坛,你说我说……

2、 循序渐进,让学生会说

学生敢说了,还得会说。我通常开展口头作文、命题演讲、辩论赛、讲故事等活动促使学生自行查找资料,筛选信息,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综合素质也得到提升。吕淑湘先生在《关于语文教学问题》一文中说:“让学生在语言方面得到应有的训练,说起话来有条有理、有头有尾,不重复、不脱节、不颠倒,语句连贯、用词恰当,还愁他不会作文。”可见,学生会说了也就会作文了。

3、 创设情境,让学生乐说

利用节假日,抓住机会,开展一系列语文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如“三八妇女节”,举办“我心目中的妈妈”作文竞赛,“中秋节”开展“中秋趣谈”知识讲座,“五四”青年节开展“我与技校”演讲比赛……对于精彩的演讲要给予适时的精神鼓励,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每位学生去积极思考,提高学生们参与的热情。

二、注重应用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应用文是处理事务、沟通关系、联系工作、商洽业务等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能写应用文是技校生必备的素质。加强应用文教学,是满足学生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

首先,将功夫下在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在阅读教学中,采用了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和全面把握文章基本要素(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的基础上,每一个单元突出一个教学重点的方法。如记叙文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积极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深入思考生活的能力和习惯;议论文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课文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并辩证地吸收作者的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对事物及现象进行分析议论的能力等。

文章是文化的载体,教学中我还注意潜移默化地给学生渗透一些优秀的人文精神,如《荷塘月色》中的欣赏自然,向往自由的情怀;《世间最美的坟墓》中对朴素之美的由衷礼赞;《邓稼轩》中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以及敬业乐业的精神;《荷花淀》中爱国主义和革命乐观的精神;《离太阳最近的树》中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意等。

其次,根据写作的心理过程,改变写作教学中凭感觉、凭经验施教的局面。写作过程肇始于作者主动而饶有兴趣的观察和倾情感受,观察与感受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对写作产生正确的认识,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想的写出来。鼓励学生做个有心人,处处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使自己有东西可写。练笔先从记叙文开始,将自己生活的范围象宿舍、食堂、教室里发生的事写出来。不求文采的华丽,只求字词的正确,语言的流利,条理的清楚。然后,再将话题引入到以我的理想、人与环境、人生价值等为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论说文写作上。鼓励学生独辟蹊径,提倡对同一个问题各抒己见,能提出新的观点,并能找出充足的证据来证明之。通过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辩证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每位学生都能写出观点新颖、逻辑严密、内容丰富的文章来。

再次,写作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素质。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仅靠在校园里学习教材上有限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课外不断地充实。一靠博览群书。在课余,我引导学生大量涉猎健康有益的课外书籍,让学生有选择地读中外文学名著,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加学生的聪明才智,积累写作知识;二靠体验生活。任何作家的创作都离不开深入生活,学生作文也是如此。我经常鼓励或带领着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在节假日出游、看望孤寡老人、参加义务劳动、搞社会调查等。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并能融入自己所生活的社会,扩大视野,增长见识。通过这种身体力行的实践训练,提高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使学生在用心感受生活不同层面的过程中,受到震撼,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邃的认识和理解。如有的学生到山区,看到山区的落后和学生学习及生活的艰辛之后,写了一篇很感人的文章。在这样的读书与实践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自立、自强,及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最后,教育是塑造人的高尚工程,是天底下最神圣的事业。我始终以一种平等、平常心对待每一篇习作。针对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注意保护好学生那颗积极向上的自尊心,以散文化的语言给其下评语。在给一位学习较好但性格较内向的学生习作的评语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鲜花和掌声永远青睐勤奋的人。如果插上开朗的翅膀,并能持之以恒,你就会‘文武双全’。给一位写作水平一般,字写得好的学生的评语是:“文如其人,端庄、朴实、自然,能否再添点文采,再使字如其人,如何?”这样的评语,使老师的心和学生的心贴得更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代沟也同时消除了。使学生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对他们的尊重、给他们的希望。老师的批评变得温柔了,更有人情味了,学生也会在愉悦、积极主动的心境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成才。

上一篇:“诵读”教学的作用及指导方法 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