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社各子媒融合发展揽要

时间:2022-02-28 10:11:00

内蒙古日报社各子媒融合发展揽要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发表后,内蒙古日报社党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报社媒体融合发展战略,整合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呈现“优势互补、齐头并进”的态势。在社党委的统一安排、科学谋划下,内蒙古日报社全媒体航母正在试水运行,强劲发声。

内蒙古新闻网:联合多媒体做好新闻宣传

内蒙古日报社主管主办的内蒙古新闻网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新闻类综合性网站。它站在地方新闻门户网站发展的潮头,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密切配合报社整体融合发展进行自我调整。

在重大活动宣传报道上,编辑部和《内蒙古日报》及其他子媒协调动作,策划组织制作,采用专题、手机报、论坛互动、微博等多样化的网络传播手段,以新闻采访、深度解读、嘉宾访谈、论坛跟帖等形式进行全面报道。在转发《内蒙古日报》(汉文报)相关报道的同时,整合电视、广播、都市报的相关新闻,制作推出系列专题。同时,为了更贴近民生,满足受众需求,精心策划组织一些有影响力的线上线下活动,如寻找青城周边好去处、“舌尖上的青城”美食搜罗招募、“寻找身边好人、好人故事” 等等。

新牧歌:满足用户新需求,全新改版升级

2014年8月18日,由内蒙古日报社打造的《内蒙古手机报》和《你好・内蒙古》新闻客户端(蒙/汉文版)正式同步上线开通,这是自治区立项建设的重点新媒体。

《内蒙古手机报》以建立手机报“一省一报一端”为基准,力争走向“一省一报、一市一报、一县一报”;以“全新报道内蒙古”为办报理念,将手机报彩信版与新闻客户端有效结合,优势互补,真正实现移动立体化传播新格局,占领信息制高点,构建移动互联网时代舆论主阵地。目前,《内蒙古手机报》用户超8万户,《你好・内蒙古》新闻客户端下载装机量超过30万(次)。

为了给读者提供更贴近的新闻、更有用的资讯,形成更有效的互动,《内蒙古手机报》已经进行改版升级。改版后的手机报共分为5类,分别为《内蒙古手机报》上午版、下午版、内蒙古快讯、内蒙古便民信息、区域报、行业报。具体为:一是优化版面设计,压缩原有版面,将内容归类,将新闻资讯、深度解读和便民信息类分开。从而使栏目更加新颖时尚,读者更有阅读。二是内容全面升级。手机报升级版不仅在栏目上更接地气,所有新闻内容一律重点包装加工,内容编排更加灵活生动。每天上午版以资讯为主,注重速度,兼顾深度;下午版以深度解读为主,兼顾资讯报道;周末版则更侧重互动性和服务性。

《你好・内蒙古》新闻客户端于2015年1月1日全新改版。作为内蒙古日报社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点工程,改版后的《你好・内蒙古》新闻客户端,除了传播更快速、更及时,互动性更强,充分体现网络时代的传播特点外,还将以用户为导向,致力于内容的丰富性、权威性,特色性,有效吸纳和整合优势媒体资源,为广大受众提供更细致、全面的服务。具体表现在:

1.板块分类更清晰丰富。《你好・内蒙古》新闻客户端改版后,其频道版面看上去更加高端大气、功能清晰,内容丰富,形成 “大本土、大信息量”的格局。新版首页分为“原头条”“新闻墙”“生活馆”“在现场”等4大版块,各个板块分工明确,导览功能清晰。

2.内容更接地气。把优质的、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原创新闻内容融入客户端,并且在首页首屏的显著位置加以呈现,从而使传播内容更加本土化、特色化。不仅如此,新版客户端还整合了内蒙古日报社旗下各子报子刊的官网、微博,产品和活动,力图使内蒙古日报社旗下各媒体品牌、优秀内容、产品、市场活动在客户端上聚合。

3.体验效果更优质。手机登录新版《你好・内蒙古》新闻客户端后,页面打开的速度很快,而且排版简洁明快,很适合在手机上浏览,新版手机客户端浏览体验效果更优质。同时为了保证新闻线索的源源不断和常有常新,采编系统自建全媒体监控系统,对各盟市党委政府,区市(盟)两级广播电台、电视台,两级法院、检察院等官方网络、微博、微信平台进行新闻监控,及时采录,实现同城媒体最快速播报。

大草原:打造草根化新媒体平台

2014年10月30日,内蒙古大草原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经过几个月筹备,2015年1月30日,内蒙古日报社又一个媒体融合新产品――大草原新闻客户端上线测试。

主题定位。“大草原”客户端为了与《你好・内蒙古》新闻客户端相互区别、避免同质,在主题定位上重在突出本土化、都市化、草根化。它以坚持正面、亲民、包容、庄重、活泼的风格,整合本土新闻资源,传播内蒙古的声音,讲内蒙古的故事,做内蒙古文明进步发展的传播者。

菜单栏目。大草原的客户端在测试阶段开设新闻、看草原、看图、人物、享生活、读报等6个频道,以文字、图表、视频、音频四位一体的报道模式相结合,将“有声有色”的内容做大、做深、做活。其中:新闻频道,致力于报道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的新闻;看草原频道,主要突出草原文化和草原旅游。看图频道,是从图片的角度来报道新闻故事,利用图片的相关视觉冲击效果,吸引用户眼光;人物频道,以报道内蒙古的明星人物和草根人物为主要内容,既包括当代人物又涉及历史人物;享生活频道,重在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读报频道,主要包含《内蒙古日报》《北方新报》等报纸内容。

宣传运营。随着大草原客户端内容的不断完善,宣传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方面是通过大草原新闻微信、微博等公众账号进行自我推介。同时积极与用户进行互动和交流,及时得到用户对产品的反馈,通过用户的评价发现问题、进行调整,不断打磨产品,使这个产品受到用户的欢迎。另一方面是借助内蒙古日报社现有的资源包括内蒙古日报的官方微信、微博,正北方网、内蒙古手机报、《你好・内蒙古》客户端等各个媒体进行推广。

《北方新报》:借助多媒体奋力突围

受经济环境和传媒市场革命性巨变的影响,传统纸媒正面临着巨大的困境。鉴于此,《北方新报》及时改变思维模式,改变运营方法,在困境中突围,实现华丽转身。

调整发行版面结构,优化互联网思维。发行量缩减是全球报业的大趋势。面对这种情况,《北方新报》也在做战略性的调整,比如优化发行结构,主动扩大有效发行,缩小无效发行,掌握好盈亏的平衡点;缩减版面,由过去的48版缩减到32版;改变一贯以“内容为王”的观点,在“内容为王”的基础上加强互联网思维,即“内容为王+大数据为王”,从而改变记者只做本土新闻以及对某一事件的单一性报道,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云计算背后的大数据来挖掘大数据背后潜藏的新闻价值,拓宽新闻来源、丰富新闻内容,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更具竞争力的新闻信息产品。

融合发展,利用新媒体。随着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微信、微博等凭借较快的信息传播功能,已成为时下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北方新报》开通了微博、微信等公众账号,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起来,以便全方位为读者服务,满足用户不同的体验需求。

1.利用微信、微博等公众账号开设各个栏目,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推送热点新闻。在微信平台中链接旅游网站,推荐呼和浩特周边旅游信息、旅游攻略、美食等内容。同时设置6项便民查询服务,分别为微友提供违章查询、天气预报、彩票查询、公交查询、快递查询和预约挂号等服务。

2.在推送新闻和信息内容的基础上,注重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微博上增设了话题,让粉丝们参与到话题中,加强与粉丝间的互动,并且联系到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的官方负责人,将设立的话题推成热门话题,以便吸引更多的粉丝参与互动;利用微信平台的“报料台”,吸引微友向平台爆料信息,增加报纸的新闻消息来源。与此同时,《北方新报》还利用微信、微博等多媒体平台开展各种活动,比如房展、车展、读书、食品推介等多种活动,扩大经营领域。

中国蒙古语新闻网:一体化发展中推动全媒体转型

在全媒体时代,中国蒙古语新闻网围绕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打造蒙古语门户网站以及蒙古语移动终端,积极探索构建全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互动、服务平台,转变媒体单一的业务运作模式和策略,以媒介融合的思路实现全媒体产业链的运作。

整合多种优势资源,秉持一体化发展,深化数字化建设。中国蒙古语新闻网整合内外部的报业资源,融合内容、技术和人力资源,依托内蒙古蒙文报网联盟打造良好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突出优势、多元发展。中国蒙古语新闻网的发展重点是积极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网络新闻、地方网站群、数据库、网络社区、网络视频、手机报、蒙古语在线服务系统、移动终端应用体系。同时在网站风格、产品布局以及内容聚合等方面,力图在社交化、个性化、多终端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尝试进军视听媒体和移动媒体,在向全媒体转型中不断创新和探索。

实现报网深度融合,发挥新媒体优势,扩大媒体传播效应。中国蒙古语新闻网树立全媒体理念,主动与内蒙古日报蒙文报从新闻内容、数据共享、形式、人力资源、同步策划、服务活动、品牌资源等方面开展深度融合,为全媒体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优势,通过新媒体互动平台促进与读者的互动,扩大传播范围,适应不同受众的需求;扩展传播方式,拓展新闻来源,提升新闻时效性,提高传播影响力。

发挥策划吸引力,彰显新媒体特色,塑造新媒体品牌。中国蒙古语新闻网充分发挥平台策划、主题策划的吸引力、影响力,通过建设数据库、手机报、蒙古语在线服务系统、《赛努・内蒙古》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开辟《新闻》《人物》《直击问题》3个特栏目,充分展现蒙古语新媒体特色,打造了 “内蒙古手机报蒙文版” 、“蒙古语网络春晚”、“文艺频道”、“视频网”等蒙古语媒体品牌,吸引了一批忠实受众。

打造全媒体新队伍,实施新举措,规范新媒体运营。中国蒙古语新闻网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通过理论学习、外出学习、实际运作,培育培养网络部全员的互联网思维,打造全媒体复合型人才队伍。根据新媒体功能的拓展情况和运行特点,部门内设立网络新闻中心、运营策划中心、地方频道中心、手机报运营中心、技术与设计中心、视频中心,使全媒体化运作更加规范。

主动引导网络舆情,突出主题宣传,传递社会正能量。中国蒙古语新闻网利用网站、手机报、微博、微信平台,围绕重要会议、重大事件、重要活动、重点人物等开展多媒体、多渠道、多终端的展示,形成了及时跟进、现场采集、及时的宣传格局。网络宣传报道的同时,全面加强舆情监测以及评论员培养工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积极引导网上舆论。

《内蒙古少年报》:优化互动,培养文化智趣

《内蒙古少年报》是全国唯一的一份蒙古语少年报,年发行量近2万份,覆盖全国蒙古族聚居的8个省份、340多所蒙语授课的中小学校学生、老师、家长以及关心、关爱少年儿童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

《内蒙古少年报》在办好报纸的同时,抓住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发展机遇,探索传统媒体和数字传播相结合的新兴媒体发展模式,通过新媒体优化与青少年家长、老师和各界人士交流互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开展多种活动,吸引全国小作家、小记者积极参与,培养青少年的文化智趣。

《内蒙古生活周末报》:融合新媒体,增强少数民族传播力

2014年10月,为优化内容制作、分发流程,提升稿件处理能力,《内蒙古生活周报》与内蒙古日报社其他5家蒙古语媒体一同尝试报网融合,抽调30名年轻采编人员,共同成立采集中心,从而为全媒体采编系统建立了雏形。

通过这几个月的运作,发现成立采集中心的模式效果很好,它颠覆传统的采编流程,以放射状全媒体形态,一次开发,多次生成,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多方利用。同时也有利于解决过去采编人员少、采编任务重的困境,让记者、编辑工作更高效。

《内蒙古生活周报》成立将近15年,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由于一些旗县和牧区交通不便,覆盖面有限。对此,《内蒙古生活周报》以报纸为依托,在做好内容生产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媒体融合,应用新媒体,抓住市场,赢得发展机遇。现在《内蒙古生活周报》已建起了蒙古语版的微信、微博,将一步搭建客户端等公共平台,利用这些平台推送报纸内容,推送自己的原创和一些翻译内容,争取做到全方位、立体性传播,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同时,通过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增强与受众的交流和沟通,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获得更多的新闻线索和返馈信息,拉近与受众间的距离;以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为手段,积极围绕“生活”主题的各种特色活动。例如,在牧区有很多能工巧匠,可以组织开展“生活秀”或是“技能竞赛”等活动,联络各地群众进行交流学习等。这些平台都采用蒙古语言文字,让蒙古族受众不仅在纸质媒体上看到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而且在新媒体平台上也能看到,从而促进民族语言的推广和使用,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

上一篇:民族职业教育:可为、难为与何为 下一篇:职业教育应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加坡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