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的病虫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02-28 04:54:30

摘 要: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森林面积不断扩大,危险性的病虫害也呈不断增加趋势。 油松是北方地区最主要的树种之一,近年来病虫害种类和发生面积逐年增加,对林产品的质量、产量造成重要影响。严重阻碍了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建设。本文对北方地区油松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种主要病虫害的技术防治措施。

关键词: 油松 病虫害 发生原因 分布规律 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F32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油松(红皮松,短叶松)为松科松属针叶常绿乔木,属常绿树种,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油松人工林面积快速增长,和全球气候变暖、局部气候异常、外来有害生物等原因,,油松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加大,给林业生态建设造成很大的危害和损失。目前,油松主要虫害有油松毛虫、红脂大小蠹等 10 多种,病害主要有油松针叶锈病和松落针病等近 10 种。病虫害的多样性和环境条件的复杂性,给油松毛虫的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防治工作呈现出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

1 油松病虫害发生原因

近年来,随着绿化步伐的加快,作为主栽树种油松的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林龄结构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极易受病虫侵害。另外,大规模大苗栽植过程中苗木的长途运输也给病虫害提供了一定的传播条件。多年出现的暖冬和干旱少雨天气有利于油松毛虫等病虫害的越冬和滋生繁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外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作为主要的外包装材料,油松病虫害远距离传播机会大大增加,新的病虫害种类不断增加。由于对病虫害的严重危害性认识不足,有的地方没有把防治工作摆到相应的位置,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灾情监测和预报工作薄弱、防治投入资金不足、责任制度落实不够、综合性营林措施不落实、防治手段落后,以及防治不及时不彻底等问题。

2 油松病虫害分布规律

2.1 人工林重于天然林。人工林不仅受人为影响较大,而且在树木被定植地点,还受到土壤、气候、地形、海拔,以及树种、品种、种籽、苗木质量密度等条件的制约,这些条件中稍有不适,油松便难以正常生长,最易受病虫害的侵袭。同时,人工林大都树种单调,林龄相同,普遍缺乏下木,失去对病虫害的抑制能力,反利于其发生和发展。

2.2 纯林重于混交林。由于油松纯林中的昆虫种类比混交林少,昆虫相互间的制约能力较低,抵御病虫害危害的调节能力较混交林弱。

2.3 生长不良的林地病虫害较重。油松是北方地区主要的用材林树种,由于过度和不合理采伐,更新不及时,造成林地卫生状况差,树木生长环境恶化,长势减弱,有利于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

3 油松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措施

3.1 营林措施是防治的基础环节。从生态建设的全局出发,树种选择时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通过选育抗病虫品种,营造混交林,从根本上提高林木自身的保护性能,为预防病虫发生打下基础;通过科学抚育管理,封山育林,保护灌木植物,纯林逐步改为混交林,单层林变复层林,疏林变密林,逐步形成树种多样、林种多样、林分类型多样的森林体系。

3.2 苗木的检疫和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关键。造林时做好苗木检疫,能从源头上控制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结合当时当地气候条件和林木生长发育状况,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推断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及时发现,及时防治。

3.3 人工防治和物理机械及物质引诱是最基本防治方法。人工防治方法包括捕捉、砸卵、草把诱捕、诱饵木清理虫源木、剪除病害枝等,物理机械及物质引诱方法包括捕杀、阻隔、诱杀、树干注药、高温处理等,采用上述防治方法既不污染环境,也不会破坏生态平衡,简单易行。

3.4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是综合防治的重要方法。生物防治包括微生物防治、利用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防治。化学防治包括化学药剂防治、仿生制剂防治、局部熏杀、毒签、植物源农药防治、性引诱剂等。采取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使其互相协调,互为补充,是当前综合治理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4 油松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4.1 油松毛虫

油松毛虫是发生量大、危害面广的主要森林害虫。主要的防治方法是:①加强营林技术措施,营造针阔叶混交林,作好封山育林,防止过度修剪,提高林木的自控能力。②在幼虫上、下树前,采用树干喷涂毒环或毒笔、毒绳来阻隔毒杀防治;越冬幼虫下树后,在树干周围地面撒施湿型白僵菌制剂进行防治。③成虫期用黑光灯高压电网诱杀。④轻度发生林地,采用人工释放赤眼蜂进行防治,1hm2释放有效雌蜂 45 万 ~150 万头,均匀设置放蜂点 150 个/hm2。⑤郁闭度高的松林,在幼虫上树前可用苦参碱、灭幼脲烟雾剂防治,用量 1kg/0.067hm2。

4.2 红脂大小蠹(华山松大小蠹)

红脂大小蠹主要危害胸径在 10 cm 以上松树的主干和主侧根,以及新鲜油松的伐桩、伐木,侵入部位多在树干基部至1 m处。当虫口密度较大、受害部位相连而形成环剥时,可造成整株树木死亡。要适地适树,在造林设计和更新改造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大力营造混交林、复层林,提高林分的自然抗虫能力。利用植物引诱剂诱杀,并对诱捕器周围有新侵入孔的林木,干基绑塑料布投入磷化铝密闭熏杀侵入树干内的成虫、幼虫及卵。大小蠹发生地禁止采伐。对于大小蠹危害的枯死木和濒死木的砍伐,砍伐的时间应在休眠期和成虫羽化前。此时大小蠹大部分集中于树干,特别是集中在伐桩的主根和侧根内,因此处理砍伐下的木材和留在林地内的伐桩就成为关键所在。砍伐下的木材一定要运出林地后进行剥皮或药物熏蒸处理。伐桩处理采用塑料布覆盖投入磷化铝熏蒸。剥下的树皮用火烧或深埋、或用质量分数 40%氧化乐果乳油 500~800 倍液、2.5%的菊酯类农药 1 500 倍液喷洒毒杀。也可将树皮装入塑料袋,用溴甲烷、硫酰氟或质量分数 56%的磷化铝片剂熏杀处理。将带虫原木归垛,集中采用溴甲烷、硫酰氟或 56%磷化铝片剂熏蒸处理,用药量分别为 20~30 g/m3和 12~15/m3,熏蒸 24 h 和 72 h。

4.3 靖远松叶蜂

在低矮林,人工剪除有卵、幼虫的枝条,并集中处理。在重灾区林地,人工挖除活茧,降低虫口密度。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用含孢量 100 亿个 /mL的白僵菌粉剂喷洒,用量为 22.5 kg/hm2,也可用苏云金杆菌乳剂原液,用量为 22.5 kg/hm2,进行防治。低龄幼虫的防治,使用灭幼脲农药,用量为质量分数25%的灭幼脲Ⅰ号 200 g/hm2、25%灭幼脲Ⅲ号 700 g/hm2。

4.4 油松针叶锈病

该病的症状是松针初产生淡绿色小斑,后产生黄褐色丘状突起,受害林木生长衰弱,松针提早枯萎脱落,主梢生长较短,连续发病易造成树木枯死。造林时不造油松与黄檗的混交林,尤其是隔行混交林,可营造块状混交林,但两树种的迎风边行应植 1~5 行其他树种。发病初期,于8月中下旬向油松上喷施 1∶1∶100 波尔多液,或敌锈钠 200 倍液,或波美度 0.5 石硫合剂,或粉锈宁800倍液。每15 d 喷1次,喷 1~3 次,可防其侵染。结束语

油松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除自然因素外,常与其间伐强度、作业方式、改造利用措施以及工业污染等因素有关。为了更好地发挥油松的材用价值及其保持水土和绿化环境的功能,做好油松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关键。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结合营林、生物、化学、物理等防治方法,因地制宜,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梅.陕北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生物学特性与天然化发育评价[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2]第一苗木站.油松病虫害防治[EB/OL].http.//wwwmi.-/.2012.

[3]陕西省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陕西林木病虫图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77.

[4] 于海艳.森林病虫害的防治[J].民营科技. 2010(9)

[5 ]崔向臣.浅谈森林病虫害的特点和预防措施[J].价值工程. 2 010(3)

上一篇: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打造会计诚信基石 下一篇:试析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