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时间:2022-06-21 06:18:59

油松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摘要:指出了油松是常绿乔木,属于暖温带树种,抗旱、耐寒、耐瘠薄,是北方土石山区造林的先锋树种,对立地条件要求并不苛刻,但由于油松人工林的树种大多比较单一,加之近几年气候干燥,雨水缺乏,造成病虫害种类繁多,导致油松免疫能力比较低。各类病虫害对油松的生长带来了严重阻碍,已成为油松的第一大威胁。通过对油松病虫害的相关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方法。

关键词:油松;病虫害;感染原因;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8017002

1引言

目前,我国树种病虫害问题十分严峻,但是相关部门并未对此提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幼林保存率十分低下,给我国林木业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损失。面对当前的病虫害形势,运用先进的经验和技术,积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尤为重要。

2树木感染病虫害的原因

导致油松发生病虫害的原因有多种。首先,我国林木结构分布十分不合理。树种单一,林木抵抗能力低下,导致病虫害盛行。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发展,导致新型病虫入侵和繁殖,而大多林农对病虫知识知之甚少,不能及时对林木进行检疫,也是病虫害发生的一大原因。而且由于全球变暖,气候异常,使病虫有了更高的生存能力,严重制约着林业的发展。

3常见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

3.1油松立枯病

油松立枯病是油松苗期主要病害。幼苗出土后不久,产生褐色长条形病斑,逐渐扩大,苗根变为红褐色,后苗根皮层腐烂枯死。严重时苗圃松苗成片死亡。

由于苗木受感染的时期不同,表现症状各异。在播种时,种子刚发芽时感染表现为种腐型。在种子发芽后幼苗出土前感染表现为牙腐型,幼苗出土后嫩茎未木质化前受感染表现为猝倒型。苗木木质化后,由于根部受感染,使根部发生腐立枯病。腐立枯病的病原菌因地、因时而异,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非侵染性原,如土壤粘重,排水不良,覆土过后;另一类是侵染性病原,主要有丝核菌、镰孢菌、腐酶菌等一起。

(1)选好圃地。尽可能避免用连作地,以及易感病植物的栽培地块和洼地育苗。如不得已时,需用2%~3%硫酸亚铁水溶液以9L/m3进行浇灌,或用70%敌克松4~6g/m3或撒生石灰20~25kg/亩。

(2)细致整地,改进播种方法。苗圃要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的地块或采用高畦育苗,圃地要平整,深翻细耙,以免播后高低不平而积水,土块太粗而漏风,影响出苗;整地宜在土壤干燥和天气晴朗时进行,以免水分太大造成板结,幼苗不能出土;苗圃土壤需消毒时,每平方米苗床施用50%拌种双粉剂7g或40%五氯硝基苯粉剂9g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9g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g兑细土4~5kg拌匀,施药前打透底水,取1/3拌好的药土撒于地下,其余2/3药土覆在种子上面,即“上覆下垫”法。

(3)选好种,适时播种。

(4)合理施肥。施用农家有机肥时,特别是施用垃圾肥或堆肥时,必须充分腐熟后施入。

(5)出苗后的防治。发病初期喷淋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2~3L/m2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五氯硝基苯悬浮液500倍液。幼苗出土后如遇连续阴雨天气,则应在雨停后抓紧扒土,并用敌克松、25%多菌灵或50%代森锌等药剂制成药(1份)土(50份)后洒在根茎部,或用1∶1∶100~200倍的波尔多液喷洒苗木可以收到较好效果。

3.2油松松针锈病

松针锈病病原为黄檗鞘锈菌,病原菌冬孢子于当年8月下旬、9月上中旬成熟。产生的担孢子积留于叶面上呈白色,靠风雨分散传播。遇油松松针时,萌发产生的芽管便由气孔侵入并增殖。少数病松针上可见少量子器,后随松针越冬。至第二年春,4月下旬开始生出大量的性孢子器,5月开始出现锈孢子囊。6月上旬锈孢子飞散侵染黄檗,经几次再侵染后,形成冬孢子堆。

发生规律:以菌丝在油松针叶中越冬,主要危害油松针叶,引起针叶枯黄早落,使新梢生长缓慢或死亡。在树冠下部发病较重。

(1)生物防治。避免营造油松和黄波萝的混交林。

(2)化学防治。喷洒1∶1∶170的波尔多液、石硫合剂0.3~0.5°Bé的浓度或15%粉锈宁1000倍液,敌锈钠1∶200倍液,退菌特1∶500倍液隔半月1次,共喷2~3次。

3.3松树腐烂病

主要为害中心干及主枝下部皮层。病部初呈红褐色,略隆起,水渍状,后皮层腐烂,常流出黄褐色汁液,湿腐状、有酒糟味,病斑圆形或椭圆形,边缘不清晰,有时呈深浅相间的轮纹状。

(1)加强栽培管理,及时修枝间伐,透光通风,提高植株抗逆性;及时砍出病株烧毁,减少病原;选择当地抗逆性强的树种,营造混交林。

(2)药剂防治。刮净病皮,涂抹1~2次杀菌剂,药剂可用40%福美砷、退菌特、石硫合剂、843康复剂、腐烂灵等。

3.4松树白粉病

主要为害新梢及嫩叶,也可危害花及幼果。新梢受害后,节间缩短叶片细长,叶缘上卷,质硬而脆,被害部覆盖一层白粉,后期变为黄褐色,严重时整个梢枯死。

防治方法:清除病原;加强栽培管理;药剂防治,主要有甲基托布津、多菌灵、苯来特、福美胂等。

3.5松树轮纹病

该病是树上一种很严重的病害。主要为害枝干和果实,叶片受害较少见。枝干受害,以皮孔为中心,形成近圆形,直经为3~20m的红褐色病斑。病斑中心突起呈病状,边缘开裂,使表皮显得十分粗糙。果实受害,也是以皮孔为中心,生成水渍状褐色腐烂点,很快呈同心轮纹状向四周扩展,5~6d可使全果腐烂。病斑不凹陷,病组织呈软腐状,常发出酸臭的气味。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喷药保护。常用药剂有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波尔多液等。

3.6油松毛虫

油松毛虫一般多发生在春节,最初的发生期在3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上树冠为害,最严重的时期是8、9月份,主要以幼虫危害针叶,以3~4龄幼虫在树干基部或附近草丛下浅土层中越冬。

(1)物理防治。消灭越冬幼虫、综合治理,清除落叶和杂草。对于大苗,采取阻隔法。秋季幼虫下树前或春季幼虫上树前,用毒纸绳或毒纸环捆绑在树干上,阻杀下树越冬及上树危害的幼虫。

(2)化学防治。幼虫期用2%安得利粉剂,11.25~15kg/hm2进行喷粉防治,效果达95%以上;或用25%灭幼脲防治,每公顷用有效成份90g。

(3)农业防治。营造针阔混交林,改造油松纯林为混交林,封山育林,防止强度修枝,提高自控能力;注意剪除有虫枝,秋冬季清除地面落叶,集中烧毁;人工摘除虫茧,在幼虫大发生期人工捕捉,捕捉时注意毒毛。

(4)生物防治。人工繁育释放天敌赤眼蜂每公顷60万头左右,寄生率达80%以上;幼虫期可用松毛虫杆菌、苏云金杆菌、“7216”芽孢杆菌,含菌量为1亿孢子/mL进行喷雾防治,效果达90%以上;白僵菌菌粉含量50亿/g,每公顷量15kg进行喷粉防治,效果达85%以上,在林间并有再侵染作用;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每公顷用2250亿病毒含量,加水喷雾防治,都能达到理想效果。

4结语

树木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并且涉及树木生命周期中种植、生长、开花、结果的各个时期。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树木的生长状况,还是响应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步。我们应当把树种的病虫害防治列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对待,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魏红梅.浅谈常见树种的病虫害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1).

[2]张亮.油松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R].庆阳:庆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10.

[3]赫福成,于勇.浅析油松种植技术及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新农村(黑龙江),2013(8).

上一篇:金沙江干热河谷采种时间对新银合欢种子品质影... 下一篇:五年制高等护理专业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