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主播口误及纠正

时间:2022-02-28 01:28:25

电视主播口误及纠正

[摘要]什么是口误?口误可以完全避免吗?怎样最大限度的减少口误?本文将站在神经语言学角度,分析电视直播过程中电视主播的口误。

[关键词]主播 口误 纠错

口误是说话时因粗心或疏忽而说错的话[1]。电视节目中,受众偶尔会遇到主持人或播音员吐字发音不准,语意表述出错的情形,这都属于口误的范畴。 口误会影响主持人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减少信息的有效传递,削弱媒体的权威性。怎样避免或减少口误,对主持人或播音员来说,很有必要。

关于口误的研究,国外从公元8世纪Al-ki-sa’I的《大众的语误》一书开创了口误研究的先河,其后的国外研究者们以德语、英语等母语为基础,从心理学、语言学等多角度对口误解释、分类及其研究方法方面的理论分析。国内关于论述口误的文章有从上世纪1990年张宁的《语言研究与口误》到2013年李婷婷关于《汉语口误的语用研究――以电视直播节目中的口误为例》及2014年刘安祺《央视主持人口误的心理语言学分析》,再到2015年荣晓《大陆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误分析 》等论述,国内关于主持人“口误”的论文,对口误的成因、现象及补救机制进行过论述及探讨。

基于前者的研究,本人以已经出现过的大陆电视直播栏目主播口误为例,试用神经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对大陆地区电视主播(以下简称主播)直播中出现的口误进行分析并提出预警纠错方法。

一、 从神经语言学层面分析主持人口误

神经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将语言系统看作是一个由若干层次联通而成的关系网络。层次也就是关系网络中的一些局部网络,是语言系统中的一些子系统。从大脑功能区和语言现象的角度出发,语言系统都应该有相应的三个层次:概念层系统、语法层系统、语音层系统。语言系统的表达层面有语法系统和语音系统,它们和跟概念系统一起组成三层面的关系系统。这三个系统若是出现错误,就容易造成口误。其体现关系可以有两种:语法体现和语音体现[2]。

1.语法层系统口误。

语法体现可以有句法排序体现和功能词汇体现[3]。

(1)句法逻辑错误。

其典型特征就是语无伦次。比如,有的节目快要播出完了,而播音员却说:“如果您对我们的节目和意见有什么看法。”明明是“ 国务院总理会见美国高盛公司总经理”,却念成国务院总经理。而出镜者出错后的反应也不一。一旦出错,有的新闻主播也有在新闻节目中刻意逃避掩饰,不重复正确的内容,或者是说对不起等抱歉性话语等来弥补错误。轻则语速过快,重则语态混乱。表面上这都属于语法逻辑的混乱。

思维涉及到各符号系统的表达,如视觉、听觉、语言等信息。在思维过程中,我们随时可以获得各种外部信息作为输入,这些外部信息都将参与思维[4]。有一些错误可能是由于稿件本身就有没审查出来的错误,或者是加入了临时的环节,但是大脑仍然保有看提词器的照本宣科的惯性。比如,即使主播在播报的过程中意识到了稿件错误,但仍有可能按照惯性思维接收到的文字信息进行处理。因为大脑纠正错误的速度要慢于大脑的定势思维。

(2)功能词汇错误。

有的主播因为不了解一些人名地名或术语,而产生概念认知上的歧义而念错,应属于概念层系统错误导致的口误。

每位主播因为性别差异,认知差异,理解差异,会对有些常识敏感度高,有些常识敏感度低。比如,有的主播理性思维较好,对数字极为敏感,那么在关于财经新闻等关乎数字的新闻的直播过程中出错率较少。而对数字极不敏感的主播遇到类似内容时,则容易出错,甚至对自己的错误浑然不觉。这种无意识的错误有相当部分是自己知识结构不全面,出现一些盲点造成的。比如,像“B2C、O2O”“天姥(Mu)山”这样的术语或约定俗成的地名,播报者如果概念认知一开始就出现偏差,则出错是必然的。大凡涉播报者不熟悉的领域时,这种无意识的错误就容易增多。比如,新闻主播涉及到体育类新闻报到时若是对相关常识不熟悉,则出错概率,会比正常播报新闻时高。

2.语音层系统口误。

体现包括概念和语音之间的义音体现,语词和语音之间的语音体现。

(1)概念和Z音之间的发音口误。

具体分析,出镜者说错话,可能归咎于某一部分语言系统的能力偏差,但语言概念层系统与语法层系统、语音层系统互相联系而不能绝对分割。例如“中央电视台”和“中央气象台”在大脑中可能储存于临近的位置,如果注意力分散,原本应该提取“中央电视台”就有可能会变成“中央气象台”。由此可以推断最容易出错的恐怕是体育主播。因为他们大多主持现场直播的体育赛事,一方面赛事种类繁多,参赛人员众多,另一方面比赛现场变数大,尤其竞技类比赛,需要眼、脑、嘴、手非常快速准确地配合才能把比赛主持好,如果没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对眼、脑、手进行很好地监控协调,出现口误在所难免。

有时候,一些可能避免的错误却避免不了,或者说绕不过去,这种错误往往会出现在最熟悉或最陌生的环节。这在节目中临时新增的版块或环节中,演练预估不够,概念不清,或者身体状况不佳(比如感冒导致鼻音,口齿不清等),语音传达就容易出错。

(2)语词和语音之间的语音错误。

有的主播把一个“好逸恶劳”中的“好”字的四声念的二声,类似的发音不准应属于语音层系统协调错误导致的口误。

二、 预警及纠错方法

语言信息的加工是在大脑中进行的。例如:一位发话者想把“厦门冬天很暖和”这一感受告诉受话者,首先在大脑中他要有“厦门冬天很暖和”这一概念信息。然后他的大脑根据概念指挥发音器官发出相应的语音串。语音串通过空气传播到受话者,被他的听觉器官所接收,并在大脑中加工成概念信息。人际语言信息交流过程不仅仅是从发话者发音器官到受话者听音器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交流必须包括发话者将概念信息赋予语音载体的过程以及受话者将语音处理成概念信息的过程[5]。主播的语言表达是以让受众听明白为前提,才能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这不是不动脑筋的照本宣科,而是大脑对概念信息的内化理解后的准确表达。要避免出错,将概念信息内化,就要调动一切方法来加强认知理解。

1.提前演练。

即使时间仓促,也要背稿至少3遍及以上。除此外,尽量做到与直播连线的各个环节提前沟通。多熟悉了解背景内容,了解自己不熟悉的内容常识,以备不时之需,才能尽量减少口误。

2.控时训练。

要想不出错又不露痕迹结束,就要有时间概念,以此在语言概念层方面进行调节,如对稿件的理解与预案。为了保证直播节目准时结束,主播脑海中就要提前预估节目结束时间,平时计算一下自己不同语速下一分钟的播报字数量,按节目结束时间的需要,以自己的理解把稿件适当精炼或延长成自己的话语结束。

3.点钞原则。

银行工作人员进行真假币甄别训练时,只让工作人员接触正版人民币,这样一旦他们经手到假币时,因为与平时训练时真币的手感不同,而能即可辨别出钱币的真假。因此,一开始就在脑中树立播报正确的概念,专注正确的读法。

4.临时补救。

在直播中,一旦出现一些重点地名,人名,数字、量词、日期等的错误,只有一种纠错方法,那就是重复正确的内容。在严肃的新闻播报中,尤其要注意及时修正错误。 一些内容,可能在提前熟悉的过程中,在脑海中有了自己的理解,在现场表述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和准备稿件有出入,这时候,较为不露痕迹的做法就是在不违背表述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组织的语言把内容表述清楚。

5.科学排班。

飞机场调度员有着严格的休息安排时间,因为一旦调度出错,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所以调度员在工作时间要严格执行换班休息制。这对主播的排班安排也是有借鉴意义的。在直播中,主播出错,除了自身原因之外,很多情形是源于无法言说的身心疲惫或不合理工作安排导致的。要保证直播工作的准确率,合理安排主播工作时间很有必要。

结 语

电视主播在直播过程中是否能够完全避免口误?也许一场直播节目中,主播能表达流畅,不出现任何口误,但在其直播主持生涯中,口误在所难免。这是电视主播作为人的本质决定的。电视主播属于党和国家的喉舌,具有工具性质,但毕竟不是播报机器,因此只要有生理差异、心理变化、情绪波动,其播报状态也会受这些变化而起伏变化。要想达到零口误的最佳播报状态,就需要有意识地进行体能及心智训练,合理安排工作休息时间,以此平衡到最佳的身心状态,适应不同环境状态下的播报。

注释:

[1]现代汉语辞海编委会编《现代汉语辞海》,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635

[2]程琪龙:《认知语言学概论――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第203页

[3]程琪龙:《认知语言学概论――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第204页

[4]程琪龙:《认知语言学概论――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第122页

[5]程琪龙:《认知语言学概论――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第37-38页

参考文献:

[1]程琪龙: 《神经语言学--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版

[2]李峰:《逻辑与语言表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程琪龙:《认知语言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年版

[4](德)约翰内斯・恩格尔坎普:《心理语言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5](美)塞缪尔・早川、艾伦・早川:《语言学的邀请》,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年版

上一篇: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资源平台应用对策研究 下一篇:左手品牌 右手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