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激趣, 向高中英语课堂要效率

时间:2022-02-28 09:10:46

以情激趣, 向高中英语课堂要效率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实施以情激趣是实现该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笔者结合教学理论与实际,从情绪管理和情感培养两方面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在教学中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活用教学方法和注重评价方式这三个途径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英语;情感;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108—02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对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规定为: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充斥的课堂内,学生很难集中精神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教学气氛因此呆滞,教学效率更无从谈起。如何打破这一僵局来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呢?“以情激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师生之情

师生之情,就是指融洽师生关系,构建心灵桥梁,激发学习兴趣。

(一)管理情绪,以“情”感染学生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有很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在步入班级开始上课之前,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将不良情绪带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表现出来的健康心态、高尚情操和道德修养对净化学生心灵、坚定学生信念和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授课时,教师要尽力将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每一位学生,使其具有奋发向上、对知识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从而真正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笔者以两次考试之后的讲评课为例,说明课堂情感交流的重要性。上学期期中考试结束,所带班级英语成绩不是很理想,回想自己平时教学工作认真踏实、课后也积极辅导学生,顿时觉得学生很不“争气”,白费了自己心血。因此,在步入教室上课时,带着一股“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批评学生上课听课效率低、课后复习不到位。当时,笔者发现学生个个把头压得很低,表情失落,像是受了极大地委屈,似乎是在否定自己的学习能力,打击了学习积极性,该堂讲评课的效果也可想而知。而在接下来的月考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之前有了明显的进步,在讲评时,笔者情绪高涨,令学生觉得他们就像凯旋的士兵接受夹道群众的热烈欢迎。学生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测验,他们看到了希望,坚定了学习的信心。通过这两节情绪不同的讲评课的反应,可以看出教师的情绪对于学生学习兴趣有着很大的影响。而确实只有教师先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加强沟通,注重情感培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播种在这片土壤上。”可见,培养师生情感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应与学生多接触,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情感需求,尊重、理解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教育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在这方面下了工夫。众所周知,默写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检测学生词汇掌握情况的有效途径,对于默写不过关的学生,笔者要求学生到办公室重默。学生对于重默往往是惧怕的,生怕被批评。而笔者所带的2010届学生中有位毕业生在进了大学之后来了封信,说道:“老师,你知道么,我其实很喜欢到你的办公室重默,每次你都是微笑地看看我,鼓励我下次定要好好复习,让我加油,令我觉得这不是可耻的事,反而给了我无穷的动力,为了不辜负你的期望,我才认认真真把它学好,考上了本科,谢谢你的鼓励!”。而这件事也激励了笔者通过体验学生的丰富情感、理解和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学习和生活,用爱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之情

教学之情,是指教师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诱导学生充分理解,实现英语教学中学生能听、能说、能读和能写的教学目标。

(一)转变教学观念

新教材以《新课标》所确定的“听、说、读、写”这四种技能为线索安排整个单元活动。每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以及一些功能表达形式展开。新教材在每个单元都安排了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word power、grammar and usage、task和project这些内容,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教材的设计为教师角色的改变、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灌输者,而更像是学生的朋友,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权威性”降低,引导性更强了,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的“学”作为主体,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发挥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价值和学习的意义,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

如在教授每个单元的reading部分的时候,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使学生掌握文章大意,会直接告诉学生文章的体裁、主旨,和段落大意,直接把难句和重点句型给学生详细讲解。如此教学,教师上课很吃力,学生听课也很累,需要被动地接受许多新的知识,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教师引导性地指导学生利用英语阅读技巧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二)活用教学方法

教育学家斯第多惠认为:教师必须具有独创性。再好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若是每节课都照搬模式化,学生对其兴趣也会慢慢减退。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借助多种能调动学生思维兴趣的具体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可观、可想、可用的英语学习情境。首先要吃透教材,分析把握学生的学情,结合课程所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注重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同时,要引导学生用英语阅读生活,用英语观察身边的人的发生的事,用英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上一篇:缩微大神 第17期 下一篇:浅谈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