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笑哈哈 不觉泪纷纷

时间:2022-02-28 05:44:12

摘要:着重分析了《孔乙己》人物悲剧的三个根源和看似喜剧的表现形式,总结了"以乐景写哀"的传统文学创作技法,通过"悲喜交融"的特点揭示了作品的主题意义。

关键词:孔乙己;悲剧;喜剧;悲喜交融

【中图分类号】G630

鲁迅曾经对悲剧有过精辟的论断:"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他的小说《孔乙己》中就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己这样一个下层知识分子被自己所虔诚信奉的封建思想和衷心拥护的科举制度愚弄以至毁灭的悲剧。这种悲剧既是人物本身的悲剧,也是社会悲剧,但在这种悲剧中却始终贯穿着众人的欢笑,弥漫着快活的空气,充分体现了作品"悲喜交融"的特点。

一、《孔乙己》的悲剧表现

1.是一种精神追求的悲剧

封建科举制度一再宣传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封建思想,孔乙己对此深信不疑。因此,他才满口之乎者也,把"什么君子固穷"、"多乎哉?不多也"、"窃书不能算偷"等挂在嘴边;因此,尽管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洗也没有补,他也不舍得脱下来。可以说,这些都是读书人的标志,是"劳心者"的象征,是不能和"短衣帮"相提并论的表现,更是孔乙己安身立命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寄托。但结果呢?"中秋过后......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自命清高的他,最为珍惜的那件可以显示自己高人一等的长衫永远离他而去,最不情愿的是与"短衣帮"为伍,却不得不穿上"破夹袄",成了真正的"短衣帮"。

2.是一种物质追求的悲剧

"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等封建古训已深深浸入孔乙己的骨髓和灵魂,成为他生活的信条。他几十年如一日痴情科举、苦读经书的物质追求就是"颜如玉"和"黄金屋"。可以想象,在咸亨酒店柜台外站着喝酒的孔乙己看着在柜台里"要酒要菜,慢慢坐喝"的长衫主顾们,该是多么心驰神往!甚至做梦都想像他们一样昂头背手,趾高气扬地"踱进来"真正地"坐喝"一番。然而现实呢?他胡子花白,穷困潦倒,孑然一身,只能靠给人抄书勉强糊口,打发余生。可好吃懒做的恶习却使他不仅丢了赖以活命的饭碗,而且先后被何家"吊着打",被丁举人家"打折了腿"。

3.是一种人格追求的悲剧

作为在科举文化氛围中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孔乙己既有自命清高的精神追求和荣华富贵的物质追求,同时又有自己的自尊自爱、洁身自好的人格追求。表现为:"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更加可贵的是即使在他被打折了腿濒临死亡边缘的时候,掌柜追问:"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他仍然没有否认自己确实欠掌柜十九个钱的事实,只是很无奈地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甚至哪怕是这最后一次在咸亨酒店喝酒,孔乙己也是付了现钱的。但孔乙己最终还是没有把那十九个铜钱还上,可以说,孔乙己至死连这一点清白也没有留下。

二、《孔乙己》的喜剧表现

1.孔乙己是滑稽可笑的人物

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孔乙己只是一个滑稽可笑的人物。这"可笑",首先表现在他外貌的奇特:孔乙己是酒客中间唯一的"读书人",又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单从这幅独特的肖像看来,也约略可以判定,这是一个颓唐不堪、没有前途的书呆子了。其次表现在思想的迂腐:他不愿意抛弃那件"破长衫",还要摆出"读书人"的臭架子,穷酸相,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以表示自己比别人高明几分。

2.孔乙己是解闷取乐的工具

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孔乙己只是一个可以解闷取乐的工具。对于这样可笑的人物,周围的人不但不把他放在眼里,反而借此逗笑取乐。孔乙己是有自尊的,当有人直截了当地揭穿了他因偷何家的书被吊着打的时候,他恼羞地争辩着,从而引得众人幸灾乐祸的哄笑:"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可是别人又故意刺痛他,问他为什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手,这就使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回答不出,于是众人再次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一面是灾难、痛苦和不幸;另一面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把"乐趣"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面,特别是咸亨酒店的掌柜,到结尾念念不忘的是孔乙己欠的十九个铜钱,却对他这个人的命运漠不关心。封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无情,正是通过这一幅幅"可笑"而又可悲的画面暴露无遗。

三、《孔乙己》的悲喜交融特点

"以乐景写哀",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传统技法。如唐朝大诗人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又如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为了揭示四大封建家族逐渐衰败最终灭亡的命运,曾极度描绘大观园的奢华热闹,尤其是"元妃省亲"一回更是写尽了富贵繁华的场面,荣归风光的人物,喜庆热闹的气氛,然而让读者看完后悲从心来,感物伤怀。《孔乙己》同样如此,在结构上安排很有意味,把故事从头到尾都安排在群众熙攘的咸亨酒店,孔乙己从别人的"笑"声中迂腐地登场,最后又在别人的"笑"中悲惨地死去。鲁迅以"笑"作为战斗的武器,用辛辣的"笑"揭露了"丁举人"和"掌柜"的冷酷无情,又不厌其烦地描绘群众中爆发的一阵阵哄笑,把孔乙己身上的封建教育毒害放在喜剧的笑声中进行辛辣的批判,更重要的是作者细致描绘、反复渲染了社会人们对这个可怜弱者的逗弄赏玩,取笑作乐,反衬出他们也是被"笑"的对象而不自知,以此揭示出愚昧的国民一种麻木的精神状态。这就把一个更大、更严重的社会悲剧触目惊心地推到读者面前。

鲁迅曾在作品后记中表明过对此类人物的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见他在描绘这个被旧社会扭曲了灵魂的"多余的人"的悲惨一生的时候,是交织着爱及憎两种相当复杂的感情的。孔乙己不是坏人,在他身上还保留着善良、诚实的品性,对此鲁迅寄予他深切的同情;可是,作为一个背负着受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悲剧人物,鲁迅又给予了严厉的鞭挞,毫不留情地把他从历史舞台中葬送出去,替他唱出了一支无限辛酸的挽歌。正如文中结尾的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预示着这既是孔乙己人物的结局,又能让读者再次感受到"看得见的笑影背后,隐藏着看不见的眼泪"。

上一篇:关于初中历史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下一篇:施肥处理对酸浆观赏性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