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病人用药误区

时间:2022-02-28 04:04:34

再谈病人用药误区

[摘要] 药物是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重要武器之一,生病就得吃药。然而,由于医药人员、患者二方面对合理用药的认识有偏差,有的专业人员的有意无意的乱开药、乱卖药,有些患者盲目用药,这些不仅没治好病,还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尤其是病人,他们没有专业的知识,有时还对专业人员存在各种偏见,这样就产生了许多用药误区。作为患者应听从医务人员的建议,在药学人员的指导下,并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以达到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地用药。

[关键词] 药品; 误区; 合理使用; 病人

[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98-02

1 误区一:盲目使用OTC 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原因之一是方便广大群众,一些小伤小病可以就近购药,免去请假、误工费时、费钱、费力之苦,为了使公众更为方便、又将非处方药(OTC)中安全性更高的一些药品划为乙类,此类更是可在超市、宾馆、百货商店销售。正是可以方便的选用OTC,盲目服用OTC是患者最常见的用药误区。首先许多患者认为OTC在各药店自由选购,是安全的、无毒副作用的,他们自认为“久病成良医”,生病后自己诊断为“老毛病”,或者自己认为是什么病,不假思索地选用曾经用过的药品,或者武断地用什么药物,而当自诊不明,对用药拿不定主意时,就去药店按说明书选购OTC使用。其次许多患者对医务人员和药学人员存在许多的偏见,认为到医院要做各项检查、费时、费钱、医生拿回扣,不如自己选购实在、方便。

其实自选的OTC未必对症,比如发烧、头痛,是许多疾病共有的症状,不能简单地服用一些止痛退烧完事;又如腹痛,也是一些疾病的共有症状,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使用止痛药,就会掩盖一些急腹证的症状,贻误病情而造成严重后果。另一方面非处方药本身均来自原有的处方药,一般多是经过临床较长时间使用、疗效确切、服用方便、安全性比处方药相对要高的药品,但不是绝对的,有些非处方药在少数人身上也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有时甚至能引起死亡。再一方面,虽然存在医患的矛盾,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医务人员和药学人员都是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

因此首先患者必须在能作出自我诊断的前提下,才可到药店选择适宜的非处方药自我治疗,其次,OTC的选购必须在药学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另外,非处方也要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服用,还有,患者必须及时与专业人员沟通。

2 误区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抗生素属于抗菌药中的一大类,一般属于处方药,本来患者不能随意得到,但现实生活中抗生素等抗菌药的滥用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2.1 用药随意性:把抗生素当做消炎药、感冒药,什么病都用 由于我国对抗菌药的管理存在纰漏,患者可以随意在医疗机构配到许多抗生素,同时患者不按医生的建议,将抗生素等同于消炎药或感冒药,一旦有炎症或“感冒”,就赶紧服用,甚至患者自我服用以前留下来的抗菌药。

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其他类型的炎症,如过敏性炎症(如接触性皮炎)、变态反应性炎症(如过敏性哮喘)等无菌性炎症无效,同样,抗生素也不宜用于治疗流感(病毒性感冒)。如果滥用,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因为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这些菌群互相依存或制约,保持体内的微生态平衡,如果不分病情使用抗生素,会杀死体内正常有益细菌,引起菌群失调,招致其他疾病的发生。

因此首先医生要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作用,坚持医生的原则,不要随便满足患者的要求,决不滥用抗菌药尤其是抗生素;其次病人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此类药往往属于处方药,不是一般的感冒药,服用一定要遵医嘱。

2.2 追求新、全、贵:越新越好、抗菌谱越广越好、价格越贵越好 患者在就医时,往往迷信新药、好药、贵药,认为抗菌药“越新越好、越广越好、越贵越好”,要求医生给自己使用所谓的好药。

其实:①每种抗生素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因病、因人而异。比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而且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新药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②抗菌药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药物,但其价格往往是虚高不下,而疗效相差不多,又要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用药,所以在选用抗菌药时,完全没必要追求昂贵的药物。③当我们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时,体内正常菌群同样会被杀灭或抑制,其受抗生素影响的范围大小,取决于所选用抗生素的抗菌谱的广或窄。抗菌谱窄的抗生素只对一种或少数细菌有活性,副作用小,如青霉素G,主要只作用于阳性球菌;广谱的抗生素可对两种或较多细菌有活性,如头孢曲松,可对多种肠杆菌科细菌有效;超广谱抗生素即对多种或大多数细菌有活性,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不但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有效,而且对厌氧菌也有作用。可见,抗生素的抗菌谱越广,受影响的细菌也越多,受杀灭或抑制的正常菌群也越多,同时副作用相应的增多,对人体的危害越大。因此,治疗感染应根据引起感染的病原菌来选用窄谱、有针对性的抗生素。这样既可以有效杀灭病原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又可避免或减少对正常菌群的杀灭或抑制作用,维持体内菌落的平衡。因此患者在使用抗菌药时不要过于迷信新药、好药、贵药,而要看药物对病人的疗效。

2.3 使用过程不合理:疗程不当,频繁换药 有的病人对抗生素期望值过高,使用某种抗生素一两天后没有明显好转,就要求换用其他抗生素,或增加其他抗生素。其实治疗时间的长短应取决于感染的严重程度、临床反应和细菌的种类,通常对于急性感染,抗生素的疗程一般为5-7天。所以患者长时间使用同一种抗生素而不更换品种,或更换品种过于频繁,这两种做法都不正确,容易造成耐药性、抗药性等不良后果,损害患者的健康,任何抗菌药的使用都要遵循科学的规律。

2.4 不适当的联合用药:同时使用几种抗生素 有些患者一味要求所谓的效果,自作主张同时使用几种抗生素。抗菌药联合使用的目的是为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不仅不增加疗效,反而可能降低疗效,增加不良反应或增加细菌抗药性产生的机会,因此联合用药应予以严格控制。

3 误区三:过度害怕药物的副作用 一些患者对药物的副作用缺乏科学的认识,过分夸大药物的副作用,认为副作用多的药肯定不是好药,所以生病后不愿服用,以至于延误了病情,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其实,虽然药物都有相应的副作用,而且药物的副作用是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出现,但只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药物的副作用都在可控范围内。所以,只要是国家批准的药物,副作用多的药同样是治病的良药。

4 误区四: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特效药”及补药 一些患者认为新药一定比老药好,一旦新药上市,就迫不及待地使用。其实新药刚问世,人们对它的药效和毒副作用认识不足,盲目使用会产生一些毒副作用等意想不到的结果。

好多病人认为价钱贵的药就是好药,其实不然,因为药物的价格是由其本身的来源、成本、生产的产量以及生产的厂家来决定的,而药品质量,是以其疗效高低及不良反应程度来衡量的,合资药厂生产的药就比国内的药厂生产的贵,进口药就更贵了,所以贵不等于好,关键在于是否对症。

同样,许多患者很崇拜进口药品,认为它们疗效好。其实一些进口药并不适合我国病人。

时下许多药品广告大肆渲染是治某病的“特效药”,从而迷惑了许多缺少医疗常识而又治病心切的人。其实同一种病有不同的症状、不同病程,每个病人又有其个体差异,只有选择适合的药物对症治疗、标本兼治才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有人认为“有病必虚”,生病后乱用补药。其实病有虚实,对于实证是不可使用补药的,即使是虚证也未必非用补药不可。滋补药本身也是药,药品本身都有两重性,不但要遵守规定的用法用量、不能滥用,而且在正常用法用量下也能在一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应。

许多人对维生素、矿物质方面的认识也有偏差,其实其中多数属于药物,也有规定的适应证、用法用量服用,否则也能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引起残疾或死亡。例如长期、大剂量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D引起发热、腹泻、中毒,大剂量静脉注射维生素C引起静脉炎、静脉血栓、死亡等。所以人们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取也要适量,并不是多多益善。

5 误区五:忽视中草药的副作用 一般来讲,良好的安全性是中成药、中药的优点之一。所以许多人对西药的副作用都非常重视,谨慎小心地使用,而对中草药却认为安全可靠。其实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服用时都有可能引起毒性反应、变态反应,机体产生耐受性或药物依赖性,所以服用中草药也应注意其副作用,要注意病愈即止,同时注意饮食禁忌。

为了避免中药毒副作用的发生,医生不但要全面掌握中药的性味、功能、用法用量、毒性、配伍宜忌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还要熟悉中药现代药理知识,了解每味中药的主要成分、体内代谢、毒副作用等。作为患者,一般不要擅自购药,一定要在医药人员指导下购药。

6 误区六:盲目联合用药 一些患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数种药物联合应用,以为能增强疗效。其实合用的药物越多,它们之间在药理或理化性质方面产生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越大,何况每一种药物对机体都是一种“外来的物质”。所以应尽量避免盲目的联合用药。

7 误区七:打针比吃药治病好 诚然注射剂通过血管吸收比口服要快,见效就快,但实际上一些吃药就能解决问题的病,并不需要打针,何况注射给药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或静脉炎,也容易发生肿块、硬结或局部感染。再则,注射不如口服用药方便。

8 误区八:随意停药或改变剂量 有些患者吃了几天药后,自认为症状消失,疾病痊愈了,不遵医嘱擅自停药的现象经常出现,或者求快心理作怪,求愈心切,希望药到病除,一两天不见效就加大剂量。其实这种做法徒劳无益,甚至是有害的。药物停服过早,疾病还没有彻底治愈,会留下隐患,导致旧病复发或病情反复转成慢性,尤其是对高血压、糖尿病等需终生服药的患者,随意的停药有时会危及到生命,当然当剂量超过极量时,药物也就变成毒物了。

9 误区九:随意改变用药方式和用途 任何药物的任何剂型都有相应的适应症和给药途径,但一些患者认为注射剂的质量标准高于其它剂型,所以用作口服、外用,其实这是绝对不可取的,一方面,注射剂的生产标准比较高,价格就高,针剂用作口服或外用不经济;另一方面,由于吸收途径各不相同,用针剂口服或外用往往不能发挥药物最佳治疗效果,同时针剂还会刺激胃肠道;再一方面,许多药物都有首过效应,随意的改变给药途径会使药物失效或成为毒药。

10 误区十:经常使用避孕药 随着我国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人们对情感方面的思维也在不断的变化,据统计大多数青年男女都有两性的经历,而且是往往是没有安全防护,现在的好多流动人口也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所以避孕药和计生用品有相当的市场。由于有市场,而且部分药品属于OTC,需要的人员可以方便的购买、使用,所以经常有关于使用避孕药出现的严重后果的报道。

长效避孕药虽然很方便,但也有副作用,最明显的就是肠胃反应强烈,所以经常需要配合抗副反应片。长效避孕药每一片的激素含量很高,在停药之后,还需要几乎长达1年的恢复时期,让体内留存的激素药物全部自然释放完毕,否则不能确保在这期间怀孕孩子的安全。所以一般医生是不会将这种方法推荐给年轻女孩的,从现实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即将被淘汰的避孕方法。就紧急避孕药而言,也含有大量孕激素,其副作用主要包括恶心、呕吐和月经紊乱,所以如果长期、盲目、大量服用,后果极为严重。

11 误区十一:保健品、食品当药品使用 这种现象在农村和老年人中具有普遍性,一些人有了病,就用保健品,甚至把烟酒作为良药,这些最终会延误病情。药品是用于疾病的治疗、诊断和预防的,作用就是治病救人,而保健品顾名思义,就是用来保健和辅助治疗用的。所以作为患者,生病唯一的选择是药物;而保健品、食品则是用来平常保健和辅助治疗。

12 误区十二:使用伪劣药品 市场上经常会出现无药品批准文号的“抗癌新药”,没有任何标志的“降糖药”以及所谓的“民间单方”、“宫廷御方”等等。一些患者确实在用,一是因为看病难、看病贵,二是因为许多病情无法用常规的药治疗。其实患者如果购买、使用了这类“药品”,不但对疾病没疗效,浪费了金钱,而且有可能危及到生命。

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超过有效期、变质等情况都属于伪劣药品,都不能再使用。患者可以从药品的外观加以识别,比如看(颜色、发霉、有效期等)、闻(气味)、尝(味道),一旦发现问题,应毫不犹豫的舍弃。

13 误区十三:过分相信药品广告 国家允许OTC的广告,但是对医药广告有相当严格的审批手续以及严密的广告用语。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广告中经常会出现不规范的用语,如使用绝对化的语言、高治愈率、感谢信等等。对这些药物的使用,患者一定要明辨是非。

14 误区十四:特殊病人用药不加以区别

14.1 老年用药 人体的肝脏是药物转化的最重要器官,而肾脏是人体最大的药物排泄器官,老年患者的各个器官功能有所减退,所以一般要适当地减量,一般为成人的3/4。

14.2 小儿用药 婴幼儿、儿童期人体的许多组织器官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对药物非常的敏感,最易受到药物的影响。所以国家有专门的儿童医院,一般的医院设有儿科,还有儿童患者用的儿童专用处方、儿童用药物以及儿童用药剂量标准等等。

14.3 妊娠期与哺乳期用药 要充分考虑药物对孕妇的影响,药物对不同孕期胚胎的影响,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哺乳期妇女用药对婴儿的影响,所以原则上应权衡利弊后使用药物。

14.4 糖尿病、高血压等病人用药 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药物种类较多,但许多病人甚至是基层医务人员在这些病治疗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当然包括了上面一些情况,这里还应特别强调:①不要查出糖尿病、高血压就用药,其实一般新的患者应先进行饮食控制、坚持适当的体力活动、生活有规律、保持情绪稳定等,只有经上述处理后血糖、血压控制不满意者,才用适当的药物治疗。②一旦吃药,就得按照要求服用,而且要定期复查。③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目前还都没有解决这类病的根治问题。④不要过度降糖、降压,否则不仅使药物副作用增加,而且容易矫枉过正,非常危险。

14.5 肝、肾功能不全病人用药 肝功能减退者可使用氨基糖苷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避免使用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药物,其他应减量慎用。肾功能减退者可使用或调整剂量使用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类、克林霉素类等,应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

14.6 过敏体质用药 药物的过敏反应具有普遍的多发性,我国相关资料显示高达3%-8%。药物过敏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首先,过敏体质者到医院就诊时,应将家族及自己的药物过敏史告知医务人员,从而避免过敏药物的再度使用。其次是应严格遵守药物皮试的使用规定,用前应严格做好皮试,切莫敷衍了事。即使皮试显示阴性结果,在药物应用后,仍需按规定时间作必要的留观,以进一步避免可能发生的药物反应。

总之,病人要购买OTC,应当确诊自己是什么病,然后在药师的建议和指导下购买和使用;对医生来说用药必须在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下开写药品;在患者使用药品过程中必须遵医嘱,并按药品说明书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群华.实用药物商品知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 张建华,吴志勇.医药商品购销员(初级)[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5.

[3] 王冬丽.医药商品购销员[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4.

[4] 刘燕,吴美珠.优良药房工作实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9.

[5] 仇朝东.医药商品购销员(五级)[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12.

上一篇:大学生营养对肺结核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下一篇:银屑病患者心理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