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研究

时间:2022-02-27 10:50:45

都江堰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研究

【摘 要】本文以都江堰市主城区公共文化设施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都江堰市主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政府投资、拓宽投资渠道、深化体制改革、加强运营管理、合理规划布局等措施优化都江堰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都江堰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议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发展。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城乡文化发展的基础,也是城乡建设的重要内容[1]。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提高。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影剧院等各级公共文化设施是政府为城乡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场所,是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活跃文化生活的重要活动场所。文化设施是城市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主导的公共投资的主要领域,它不仅能丰富城市高品质的生活,更能够体现城市文化特征与精神,在满足现代城市功能,彰显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这些文化设施还可以充分发挥文化辐射功能,逐步成为区域性的文化中心,从而对城乡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既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城乡人民精神文明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是传播和弘扬先进文化的有效保障。

都江堰市作为成都市的生态田园城市示范区,努力实施旅游兴市、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为凸显都江堰市的水文化、道教文化、古蜀文化、大熊猫文化等特色文化,近几年来,都江堰市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相继建成了一批文化设施,这些文化设施的主要功能各异,特点鲜明,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吸引力。本文试图深入分析都江堰市主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为优化城市文化设施建设提供建议,也为相关部门建设提供参考,并对其他同类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提供借鉴。

1.2 研究对象

1.2.1 研究范围

本文研究范围是都江堰市主城区,北起建设路,南至二环路,西至灌温路(紧邻金马河),东至灵岩山(自然景区),共约26平方千米。

1.2.2 研究对象

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可以划分为:市级文化中心、区级文化中心、社区文化设施、镇级文化设施四个级别。市级文化中心是指功能齐备、设施完善,代表全市文化发展水平,可以组织大型文化活动,服务范围为整个市域及周边地区,服务对象主要为全市市民的文化设施和场所。市级文化设施主要包括市级的图书馆、博物馆、艺术中心、影剧院以及市级的群众艺术馆等设施,这一层的设施影响范围覆盖整个城市,是文化设施体系的支柱,是体现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服务需求多样性及优质性要求。区级文化中心是指各类文化服务设施比较完善,中型文化设施集中布局,功能综合,可以组织大、中型文化活动,服务范围为所属辖区,服务对象主要为向区内的居民的文化设施和场所,这一层是文化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文化中心是指主要配置居民中、小型文化活动必须的文化设施和场所,服务对象主要为周边居民的社区文化中,分为街道级和小区级两个级别。镇级公共文化设施只是提供方便本镇居民和附近村民,分为中心镇级和一般镇级两个级别,这一层为文化设施体系的基石,主要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基础性文化需求。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指上面所描述的市级文化设施和区级文化设施,是现存和在建的由市级政府设置的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设施,包括公共文化设施、文博设施、广播电视类设施和文化产业项目类设施。

2.都江堰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现状

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都江堰市在2008年以后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适度超前、填遗补缺”的原则,建成并投入使用了一批高质量的市级文化设施,如都江堰市图书馆、古城博物馆、城市规划展览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文化宫等,陆续开建影剧院、文化艺术中心、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乌木收藏馆、实景演艺中心等一批文化设施。其中,在都江堰—青城山景区,依托《道解都江堰》和《道韵青城》等大型实景演出项目,深度挖掘了都江堰市2000多年的水文化底蕴,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城市的文化名片印上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市政府还计划以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群为平台,依托川有的林盘风貌,兴建野外实景写生基地和民俗文化写生基地,以原创艺术为文化主题,发展文艺创作,打造成为融艺术创作、交流、展示、拍卖销售为一体的原创艺术家聚集地和文化创意产品交易集散地。这也为发展都江堰市的文化产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3.都江堰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城市文化设施体系不健全,文化设施总量不足

目前都江堰市的文化设施体系只有市级文化设施较为齐全,区级和社区级文化设施几乎为空白,文化设施总量严重不足,区级文化设施还没有一个行政区达到“两馆一院”的要求,仅部分社区结合社区办公设置有文化室,文化室内的书籍老旧,设施简单,很少有市民来此活动。2008年以前这个20多万人的城市都没有自己的市级图书馆,已建成的都江堰市图书馆、城市规划展览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文化宫都是也是5.12地震后上海出资援建,博物馆、美术馆、艺术中心、实景演艺中心等文化设施的陆续开工建设,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都江堰市主城区文化事业重大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但是由于都江堰市文化设施建设起步较晚,与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相比还缺乏一大批独具特色、规模相当、装备先进、品位高雅、功能完善,能够体现城市文明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文化设施。因此都江堰市建设体现国际旅游文化名城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打造西部文化高地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3.2 公共文化设施分布不均

近年来,都江堰市公共文化设施发展迅速,基本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但公共文化设施数量总体不足,空间分布不均,服务半径均好性较差。图书馆、文化宫、影剧院、文化游艺设施呈饼状分布在一街区、沃尔玛、康复路、奎光西上街、翔凤路附近,其他片区的文化设施则比较缺乏(见图2)。在这种情况下,都江堰市基层文化设施日益显出总量不足和分布不均的弱点,影响了城市的文化生态环境。

上一篇:如何解决汽车常见故障 下一篇:论如何提高水表的计量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