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时间:2022-02-27 04:35:06

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依靠自己的努力,独立发现或获取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了解新事物、提出新问题等都是一种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结合学科特点,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循于常规,而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于质疑、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途径、新方法的学习活动。

一、营造氛围,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

1.积极向上、活泼自主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沉闷压抑的课堂氛围会给师生、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而开放、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助于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因此,教师在创设美好教学情境的同时,把“微笑教学”的艺术带入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美好的心境,创新意识就孕育在了这种心境之中。

2.通过关键问题引领思维方向。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从而获得主动的发展机会。

3.善于启发总结,加强合作。对于问题的解决,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活动交流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交互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要及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问题解决后进行小结,将触发思维的因素进行显现,将引导思维的方法、策略进行提炼,让学生分析把握,为今后创新思维打下基础。

4.发挥课堂互动作用,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思维空间。物理课堂应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在课堂上注重知识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之间的引导启发和双边交流。尽量避免在课堂上教师的一边倒授课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想象空间,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各抒己见充分表现自我,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

二、善于联系实际,培养创新思维

1.注重实践。学习新课之前先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让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如科技发展的背景、高科技产品介绍、物理学趣事及其相关知识等。如学习《交流电》之前,学生先了解交流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电的发明、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等,为更好地理解学习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同时培养了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提供各种课外活动的机会。灵感来源于现实,从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看,在物理教学中落实这项任务符合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例如:在“天体运动”这一内容里,可以结合“同步卫星”“神舟号宇宙飞船”“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等例子,向学生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广阔前景;在学过“恒定电流”一章后,可指引学生去思考“保温式电饭煲”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

质疑是探索的前提,是创造的源泉。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挑战”,勇于质疑,及时关注学生思维过程中闪现的灵感的火花,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质疑解惑、想象探究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把知识讲得太死,要引导学生活学活用,不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鼓励学生质疑,点燃每一位学生心中探求新事物的火花,这样可使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得到激励和提高。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首先应当肯定其探究精神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然后加以启迪引导。现实中的大量事实证明,对教师言听计从成绩优异的学生,被束缚的思维意识往往浇灭创造的火花,而大量的发明创造多出自看似“叛逆”的学生。

四、注重学生实验对学生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

物理问题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物理事实的必然结果。在人们的认知活动中认知结构是通过主体、客体间相互作用而逐步建构起来的活动是主客体间的联系点。所以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能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的协作配合精神。

例如:在学习《研究平抛运动》时,大多数书本上只是利用两个小球证明了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而且没有详细的过程,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排除偶然因素,如何利用现有器材设计相应实验验证水平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学生们经过思考和一番热烈讨论,并反复验证,最后终于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使实验取得了圆满成功,每一位参与者都体味到了成功的自豪感。

总之,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当成自己的责任,把学生培养为“创新型”人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其次必须拓宽知识面,广泛猎取各方面的知识,特别是高新科技的信息。同时,教师要多给学生以宽容、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物理学习中创新,在物理课堂上创新,在物理活动中创新,在社会生活中创新,成长为创新型的有用人才。

上一篇: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剖析及交往策略 下一篇:语文教学情感性渗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