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一颗心归来 做个卓越的“医”者

时间:2022-02-27 03:05:43

胡仁明教授比想象中更平易近人。他温和的笑容,舒缓了炎热而紧张的夏季气候,让记者和摄影师感觉轻松了很多。交谈中,说到胡教授对祖国的贡献和对糖尿病事业的贡献,他轻描淡写地笑笑,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放弃机会,毅然回国

1988年10月,胡教授开始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Dr Degroot内分泌研究室进修。随后的六年时间,又在美国加州大学尔凡分校任博士后、助研。当时很多留学的中国人,在美国有好的机会和项目,选择了留在美国。胡教授因为各方面成绩都比较优异,也符合一些项目比较苛刻的条件,在内分泌领域内,优先在美国申请到研究课题和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机会。

1996年,国内内分泌学科权威专家陈家伦教授跟他说:“现在国内内分泌领域缺少人才。”胡教授毫不犹豫,便放弃了自己正在美国进行的科研项目,毅然回国。很长一段时间,胡教授都是美国、上海两地奔波,请人一起帮忙完成了美国的科研项目并发表了论文时,科研资金都还没有用完。

胡教授的家人现在都在美国,除了胡教授去美国开会的机会,一般只有圣诞和春节才能家人回来团聚。记者问到“想不想念家人”时,胡教授腼腆地笑了,说:“有时候忙得没空想念。”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年底,家人就要回国了。”妻子将工作辞掉了,回国来定居,胡教授终于可以跟家人团聚了。

专业医疗,业余科研

胡仁明教授每天忙碌于门诊、查房、疾病讨论、会议等,不仅周一到周五的时间忙碌着,即便到了周末,也忙碌于科研工作,基本上晚上十点之前不会在家里。胡教授自己调侃说:“因为家人都在美国,所以自己的时间比较自由,成为了工作的有利条件。”

胡教授一直以医疗工作为主,他对病人非常负责。门诊当天限号20个,他仔细看诊,希望给病人最好的治疗,要求自己不能有误差,所以与病人交流在时间上都尽量充足。有时候,有外地的病人慕名过来,胡教授考虑到外地的病人来一次不容易,不愿意人家多等一天多花销,所以照顾一下,会加号。即使加号,每天也最多加到25个号。有的病人情况比较复杂,胡教授把病人的身体治疗好了,在他看来虽然不是很大的成果,但他也会感到非常开心。

胡教授的科研工作主要安排在晚上和周末。目前为止他指导的硕士博士生及博士后50余人,一到周末,便将在研人员召集起来开研讨会。胡教授认为糖尿病主要是一种代谢性炎症,慢性低度炎症,这也是他目前所做的科研项目之一。他大声疾呼,大家要注意这个代谢性炎症,控制这个炎症!

建议糖友,多多运动

胡教授在美国进修学习又研究内分泌科,花了整整8年时间。对中美之间在糖尿病领域的差距是深有体会的。

美国的糖尿病发病率比中国低,稍微多于4%,与几年前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差不多。2009年11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学术会议上,杨文英教授宣布出来的结果:我国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发病率已达9.7%,把中美的糖尿病发病率的差距拉开了。

胡仁明教授认为,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瞬间增长的原因,与现在生活环境的改善有很大关系,具体说来,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升了,饮食结构改变了,活动量减少了。以前上下楼都走楼梯,现在楼梯少走了,都是坐电梯,即使去健身中心健身,人们也要用电梯上楼。

当然,老年人的运动项目,不大建议登山等运动方式。胡教授认为,运动锻炼应持之以恒,但是运动强度要有一定限制,既不能盲目大量运动,也不能运动量过小而起不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运动锻炼可以用心率确定适合的运动强度。最大安全运动心率=220-年龄,一般要求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安全运动心率的60%~70%左右为宜(即170-年龄),如果情况良好,可逐渐增加,一切以身体能否耐受、有无不良反应、达到健康锻炼目的为度。

提醒病友,自我管理

低血糖一直是糖尿病人一个很危险的急性并发症。胡教授对待病人的低血糖情况,比较认真谨慎。在他们的科室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任何一位糖尿病人的主管医生,在给病人诊治的时候,如果自己的病人出现了低血糖现象,且病人血糖低于2.8mmol/L,那这位主管医生就将受到处罚。

胡教授提醒糖友们,一定要注意,防止出现低血糖现象。他对我们的糖尿病读者朋友们有几句寄语:“糖尿病病人的病情掌握在自己手上,医生虽然也很重要,但是总归只能作为一个辅助,只能提醒病人需要做什么,生活中要注意什么。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会紧跟随病人的日常生活,病人不能完全依赖医生,医生没有那么多时间照顾每一个病人。每个病人情况不一样,需要自己在生活中总结生活经验,只有自己才能管理好自己的血糖!”

科普宣传,成为编导

胡教授开玩笑说:“我不务正业,目前在投入一项重点工作――拍电视!”原来,胡教授正在拍摄一部糖尿病科普知识的故事片,主题为《抗击糖尿病》,利用视觉效果反映科普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计划在今年十月份完工。这部电视片主要由上海市卫生局和复旦大学内分泌糖尿病研究所合作拍摄。

胡教授给记者们看了片头,其中男主角的外婆戏里戏外都是真实的糖尿病病人。他骄傲地说:“我是编导之一。”这部宣传糖尿病科普教育知识的电视片,让人充满期待。

专家简介

胡仁明,医学博士,教授、博导,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复旦大学内分泌糖尿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病分会常委;上海市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内分泌学会委员;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糖尿病学组副组长;上海市糖尿病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组长;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二审专家。兼任《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编委,《Diabetes Care》中文版主编,《中国糖尿病杂志》副主编。

在国内外杂志共165篇,SCI收录的论文65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46篇,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的论文被评为2000年度全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一,应邀在第十二届世界内分泌大会上应邀作专题报告。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次(第一及第五完成人),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科技进步奖等。主编《内分泌代谢病新技术新理论》《内分泌代谢病诊治策略》。

上一篇:前沿追踪 第8期 下一篇:带泵如何开心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