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语文教材中悲剧性作品的生命期待

时间:2022-02-26 10:46:54

试论高中语文教材中悲剧性作品的生命期待

摘 要:高中时代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关键期。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它在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方面不可推卸的责任,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悲剧性作为审美形态的一种,因其巨大的感染、净化和启迪作用,在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方面具有特殊功能。它关注生命本身,寄予了青年学生最殷切最珍贵的生命期待——乐观、担当。

关键词:悲剧性;高中语文;乐观;担当

人一生的发展要经历许多的关键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高中生个体的生理、心理发展逐渐接近成人,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发展,但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时常发生冲突,因此健全人格的培养尤为重要。悲剧性作品是最能震撼人们心灵的艺术,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用了大量的悲剧性作品,成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的一个重要阵地。《哈姆莱特》《浮士德》《离骚》《窦娥冤》《孔雀东南飞》等这些中西方经典悲剧艺术的动人之处,恰恰就在于悲剧主人公在悲惨命运之下毫不退缩,用他们竭力的抗争显示出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彰显着对生命个体的期待——乐观面对、勇于担当。

悲剧似乎总在描写一个悲惨的结局,但消极的悲观主义绝非悲剧艺术家创作的本义,让读者领悟到悲剧主角骨子里的积极乐观才是他们的苦心。伟大的悲剧作品无不洋溢着一种乐观精神,悲剧的根源在于对生命的敬仰,对美好的、有价值的事物的挚爱。尼采说:“人生充满痛苦,但面对可怕的痛苦世界,我们不必悲观绝望,因为悲剧可以拯救人生,帮助我们脱离苦海,让我们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痛苦并不是悲剧中唯一的东西,“悲剧在征服我们和使我们生畏之后,又会使我们振奋鼓舞,在观赏悲剧中,随着感到人的渺小之后,会有惊奇和赞叹的感情”,悲剧主角面对不可避免的灾难与毁灭时所表现出的勇气、意志和伟大的人格,带给读者强烈震撼,给人无穷的生存力量,鼓舞我们保持乐观的精神和积极面对的态度。

人生在世,没有一帆风顺的道路,失败、痛苦、灾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这一切所吓倒,“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俄狄浦斯的伟大便在于他敢于接受悲惨的现实,在对自我的惩罚中完善了自己的人格。几乎所有的悲剧主角都曾竭力以自己的努力来否定命运,虽然有的仍未能躲过命运的操纵,但他们的努力和反抗本身正体现了那种对无情命数的否定和摒弃,用自己穷竭生命的伟大抗争,摧毁一切看似可怖而神秘的力量,使其所遭受的苦难、痛苦有了意义,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高中生即将独立面对人生,在踏上漫长的人生旅途之际,给他们的生命注入积极乐观的血液,这无疑比给予他们其他任何财富都更有意义。

亚里士多德说:悲剧是对好人的模仿。在悲剧作品中,正义被一代又一代的悲剧主角延续和发展着,他们在同邪恶势力反反复复的斗争中,克服重重困难和阻碍,为争取正义和理想的胜利进行百折不挠的抗争,无论胜利还是失败都能鼓舞人,因为他们身上有一种与恐惧相抗的精神和力量,它强大了我们的内心,使我们不做精神上的侏儒,而一个精神上的强者,必是一个行动上的巨人。

人类生活在现实缺憾中,注定要面对无法逃遁的种种不如意,并经受由此带来的各种痛苦与折磨,只有敢于承担的人,才是生存的强者。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神性的火花,他不允许我们自甘失败,却极力激励我们热爱冒险。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审美”和“自省”的能力,就应让他们“置身”到鲁迅先生的《祝福》《药》中,到曹禺的《雷雨》中,到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到《罗密欧与朱丽叶》《孔雀东南飞》《窦娥冤》等中,让他们在“电闪雷鸣”的恐吓下感受到生命的威胁,感受到生命无坚不摧的力量,体会到自己作为青年的“社会担当”。

悲剧人物的毁灭,反映出的正是人的不甘毁灭,孩子们只有在悲剧作品中历经了内心的煎熬,历经了心灵的纠结与折磨,才会找到他们生命中缺失的东西,才会产生对生命的敬重与思考,才会真正地敬畏生命。这份激励、震撼和动容的力量,让他们敢于直视苦难,更有信心面对苦难,征服困难。那么,就让他们“到悲剧中去”吧,去痛苦,去挣扎,去重生。

“哭泣过,再欢笑,这欢笑才更灿烂。”

在悲剧中痛苦过又重生了的人,一定会是一个善良、乐观、正义、担当的人。

参考文献:

[1][德]尼采.悲剧的诞生[M].谬朗山,译.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

[2]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作者简介:谷明明,女,生于1986年,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研究生。

上一篇:关注动态生成,优化科学课堂教学 下一篇:谈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备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