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县建莲蜜蜂授粉效益比较试验

时间:2022-02-26 04:01:54

建宁县建莲蜜蜂授粉效益比较试验

摘 要:比较了建莲蜜蜂授粉前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蜜蜂授粉后建莲平均结实率提高15.5%、单粒鲜质量增加0.27 g,每667 m2增加产量33.5 kg,增加收入2 000多元,增产效益达36.3%。通过蜜蜂莲田授粉,可使莲农、养蜂户双丰收,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关键词:建莲;蜜蜂授粉;效益

中图分类号:S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3)18-0135-02

建莲是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一个栽培品种,为我国子莲良种之一,是建宁县的传统名优特产。近年来,随着建莲优良品种建选17号、建选35号的成功选育及大力推广,建莲产量、品质有了大幅提升,建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全县种莲面积达到3 330 hm2,并向省内外其他子莲产区扩散。

莲花单生,两性,雌雄同株,有“雌蕊先熟、雄蕊后熟”的特性,所以建莲是一种以异花授粉为主、自花授粉为辅的植物,是典型的虫媒花,靠昆虫活动完成授粉,而蜜蜂是最理想的授粉昆虫。蜜蜂被誉为“农业之翼”[1],蜜蜂授粉能显著增加作物产量。为准确了解蜜蜂为建莲授粉的效益情况,我们于2012年6月27日至 8月25 日开展了建莲蜜蜂授粉效益试验,为全面推广普及蜜蜂授粉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面积、蜂种、蜂群量

调查地点选择在建宁县均口镇修竹荷苑、黄埠乡贤河村门口段两处较集中成片的示范田。修竹荷苑位于均口镇修竹村孔明段,距离县城20 km,是部级农业旅游示范点,面积约66.7 hm2,试验品种为建选17号,授粉蜜蜂为意蜂,112群,群势 12 个标准框。贤河村示范点位于贤河村门口段,面积约53.3 hm2,试验品种为建选17号,授粉蜜蜂为意蜂,90群,群势 12 个标准框。

1.2 试验方法

②蜜蜂进、撤场时间 建莲初花期在5月下旬至6月初,但此时莲田花量少,一般在6月底至7月初莲田进入盛花期阶段,这时是养蜂户将蜜蜂运转莲区的最佳时间。修竹荷苑蜜蜂进场时间是6月25日,至8月22日撤场;贤河门口段蜜蜂进场时间是6月27日,至8月24日撤场。蜂箱应尽量选择有树荫的地方,且尽可能摆在草地上。由于莲田成片,需要分散摆放蜂群。

③蜂群饲喂 莲花开花时,只排粉不泌蜜,蜜蜂授粉时要消耗大量的蜂蜜。蜜蜂进入莲花场地后,必须对蜂群饲喂白糖糖浆,每群蜜蜂每1 d的饲喂量以 0.25~0.5 kg 为宜,视蜂群群内的贮量而

定[2]。饲喂蜂群在傍晚进行。

④花粉收集与统计 养蜂员在蜂箱巢门口把蜜蜂带回蜂巢的花粉截留下来,收集晾干,撤场时统一称其质量。

⑤授粉增产效果测定 为了解蜜蜂为建莲授粉的增产效果,对未经蜜蜂授粉及经过蜜蜂授粉的成熟莲蓬(以莲籽果皮带浅褐色为标准)的平均心皮数、实粒数、结实率、单粒鲜质量进行室内测定。每个试验点随机选择3~5户,品种均选择建选17号,每户随机取样10~15个成熟莲蓬,授粉前与蜜蜂授粉后各调查2次,因莲花从授粉受精至果实成熟需28~33 d[2],可以推断7月23日之前成熟的莲蓬基本未经蜜蜂授粉,而7月23日之后成熟的莲蓬基本经过蜜蜂授粉,因此确定授粉前调查时间为7月10日、7月15日,授粉后调查时间为8月8日、8月12日较为合理。

2 结果与分析

蜜蜂授粉不仅提高了莲籽结实率,增加了产量,莲籽颗粒也比没有蜜蜂授粉的大、饱满,从而提高了莲籽的商品价值;蜜蜂授粉还能增强建莲植株抵抗不良环境及病虫害的能力,从而起到增产和提高品质的目的;同时,蜜蜂授粉在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蜜蜂授粉成本低廉、增产显著,是无污染的绿色措施。

3 小结与讨论

蜜蜂莲花授粉方法简单,效益高,非常值得推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要解决好蜂源问题。本地养蜂户不多,主要因为蜜源作物花期不能跟上,需要人工喂养,影响养蜂效益,如7、8月莲花盛开时花粉足而蜜少,要补糖。二是要做好莲农、养蜂户之间的组织管理。蜂箱运输、人工喂糖及养蜂户工资等费用需要从受益莲农得到补偿,但因涉及到各家各户,而且不易确定受益程度和收费数额,收费难,所以应在莲籽集中种植区鼓励以村民小组等形式牵头组织引进放蜂,并给予养蜂户适当授粉补贴,提高养蜂户主动来放蜂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蜜蜂授粉习惯。三是要注意授粉期间农药的使用,莲花花期尽量不要用药,即使一定要用药也必须使用生物农药或低毒农药,避免对蜜蜂的毒害[2]。

参考文献

[1] 席芳贵.加强蜜蜂饲养 服务白莲产业[J].中国蜂业,2011(62):38.

[2] 席芳贵,彭玉锦,姜玉明.蜜蜂莲花授粉技术[J].蜜蜂杂志,2012(1):22-23.

上一篇: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 打造“董家”放心茭白 下一篇:马鞍山地区水生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