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中学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理念

时间:2022-02-26 12:14:57

论现代中学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理念

摘 要: 现代中学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就是在管理实践中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确认,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价值的尊重,对中学教师的客观需求的满足,要实现这一理念要求,应该在办学理念、育人理念、管理团队和制度建设上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教师的需求,建设学习型管理团队。

关键词: 中学学校管理 以人为本 实施对策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也是指导我国中学管理活动的基本思想,本文在把握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现代中学学校管理中以人文本的基本内涵并明确了中学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具体要求,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学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代中学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

以人为本是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对人的本质属性和价值需求的科学界定,它要求任何工作和实践都以从事实际活动的有生命的个体的人出发,将人的价值、人的发展作为任何实践活动的根本价值。在科学的以人为本理念中,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二者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需求、人的价值、人的发展为本,其理论基点就是对作为主体的人的重视,人不再是单一的客体性存在,而是主体性存在,人的存在、发展和价值是第一位的。在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作为具有整体指导意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仅适用于指导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国的教育管理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人为本是中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现代中学学校管理而言,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确认。在中学管理中,需要正确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学生既是学校管理的对象,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因此,实现现代中学管理的以人为本,首先要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学校的教育方针、政策制定都要从学生的需求、发展出发,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的生命和价值,有教无类,从而提升每个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在学校管理中全面树立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学校管理的目标在于实现学生的发展。

第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价值的尊重。对中学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更深层次的内涵在于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将发展学生的体力、智力、个性、兴趣等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尤其是中学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生理、心理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时的学校管理应该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是现代中学学校管理的核心价值目标。

第三,对中学教师的客观需求的满足。我们在探讨中学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时,必须对教师主体做出科学的认识和分析。中学学校管理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学老师,因为任何学校管理理念的落实都离不开教师。对教师主体而言,以人为本首先意味着对教师客观需求的满足,包括基本待遇、教育培训、职称晋升及发挥教师才能等方面,其次在“人尽其才”上,根据教师的学识个性、学历特点、爱好特长、主观愿望、能力水平不同而配置不同的岗位和任务,使之能够通过不断努力而成为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等,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使教师主体能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并为这一地位的巩固而努力进取、努力工作。

总之,在现代中学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理念要求管理者将学生和教师都视为学校发展的主体,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二、现代中学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具体要求

在明确了中学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之后,中学学校管理的以人为本理念对中学学校管理者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为核心领导者的中学校长应该加强学习,努力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校长。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它必须以科学精神做支撑。这里的科学精神,就是保证以人为本理念得以实施的具体的科学方法和措施。中学校长应该自觉学习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认真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努力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校长,通过科学的措施和方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

其次,全体管理者团队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理念,这是中学学校管理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灵魂。办学理念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办学理念中是否能够渗透以人为本精神,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育人理念是学校教育质量的灵魂,育人理念中能否包含以人为本,直接关系到受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声誉。因此,学校管理者在制定、实施办学理念和育人理念时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最后,学校管理制度和机制要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这里主要指的是在制定教师管理制度是要尊重教师的需求、心理、工作特征和人格,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教师管理制度要在全体教师参与、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增强学校管理制度的认同度,提高教师遵守制度的自觉性。

三、现代中学学校管理中实施的“以人为本”对策

任何理念的贯彻落实都离不开具体的对策,在现代中学学校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理念,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坚持科学的育人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始终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管理活动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只有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进步,学校才算完成了使命。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是学校科学育人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坚持科学的人才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的目标、计划、愿景都是通过教师实现的,学校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需求和发展,教师才能发展,教师发展了,学生才有可能发展。因此,尊重教师的需求,发挥教师的潜能,促进教师的成长,是中学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和必然要求。

中学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还需要政府部门、社会部门对学校工作的支持,这些宏观环境和政策对于学校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卓玉.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人本主义的回答.商务印书馆,2009.

[2]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浅论中学学校管理中的有效激励 下一篇:关怀理论视域下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