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创新的另一重要源泉:非理性

时间:2022-02-26 08:36:05

知识创新的另一重要源泉:非理性

【摘 要】非理性和理性相互作用、相互交融、相互批判、相互依存,同时却又不可分离的存在着。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不只是理性和理性因素在起着重要作用,非理性和非理性因素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人类知识的不断丰富意味着人类理性的进步,这种理性的进步使整个世界渗透了非理性,渗透了非理性的进步。理性是知识创新的源泉,非理性同样也是知识创新的源泉。

【关键词】非理性;非理性因素;知识创新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3-190-02

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理性及理性因素始终贯穿于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非理性和非理性因素也同样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人类知识的不断丰富,是人类理性的进步,这种理性的进步使整个世界渗透了人的意志,甚至渗透了人的审美意识。豍而人的意志、审美意识是非理性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理性的进步中渗透了非理性因素及其进步。因此,理性是人类认识改造世界、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源泉,非理性是则是另一重要源泉。

一、非理性概念的界定

在人的意识要素“知”、“情”、“意”中,“情”和“意”归属于人的“非理性”的因素,是非逻辑的主体心理形式,不具理性思维,属于非理智、非认知的方面。非理性是人类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理性所不具有的非逻辑的认知功能。据此,非理性就是:人的精神所特有的、与理性相对的,在心理上表现为本能意识,在认识上表现为主体的非逻辑认知形式和认知功能的要素的总称。可以分为两类:1.是指人的非理性的心理现象,即意志、欲望、情感、情绪等;2.是指人的非理性的认知形式和认知能力,即直觉、灵感、顿悟等。豎

理性存在的基础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和情感,即没有生命就不会产生理性,没有作为人类生存需要和情感的非理性,理性则不可能成为人的对象化的产物,因此,非理性是理性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不存在脱离理性而单独存在的纯粹的非理性,也不存在脱离非理性而独自存在的纯粹的理性。

二、非理性的基本特征

人的心理和行为是非理性和理性的统一,是理性和非理互作用的结果,非理性不是一个空洞的、不可捉摸的范畴,而是一种关于人的特征及认识能力的精神构成。原则上说,并不存在纯粹的非理性形式,至少它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非理性大致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豏:

(一)非自觉性

本能是非理性的根基,非理性是非自觉思想和行为,是人类先天具有、与生俱来的无意识活动,并不受理智的支配,而非理性一旦受到人们理智的支配就转变成理性了。人的非理性本能是促使社会规范产生的直接原因之一,蕴含着深刻的环境和文化冲突,这种非自觉思想和行为,包括直觉、情感、无意识等,都属于心理活动,与人的各种行为、活动发生联系一般都是行为主体毫无意识的、本能自发的行为过程,纯属一种不自觉的行为过程。

(二)潜在性

人的非理性是不知不觉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心理活动的深邃基础,是意识活动的决定力量。无意识的心理活动采取了一种内化形态,通常因其隐蔽性而难以捉摸。同时,它具有言语思维不能描述的内容,即越出言语和逻辑加工的范围之外,有点像人们通常所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当人们试图去把握或领会它时,它就逃得无影无踪;相反,它又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影响甚至左右着人们的意识活动。

(三)非逻辑性

非逻辑性是相对逻辑性而言的。人的非理性本能欲望是难以捉摸、模糊易变、杂乱无序,非理性因素中的直觉、灵感、顿悟等,非逻辑性更是其显著特征。非理性因素的共同之处是根本就不需要推理,在瞬间即可把握目标,达到某种认识或形成某种观念。由于来自客体的很多信息复杂多变,或因其非线性、无序性等特征,以致于逻辑或语言系统无法对这些信息进行解析,使得这些信息很难以结构的方式存在,因此,只能用直觉等非逻辑认识方式去把握它们。

(四)情绪性

非理性与理性完全不一样,因为非理性一般是非逻辑的、不自觉的、潜在的精神活动,所以,非理性不是以观念或观念体系的形态表现出来,而是以情感或情绪的形态表现出来。正是非理性的情绪性,使得非理性具有理性所没有的特点。首先,非理性不是间断的,而是持续的;其次,非理性不是平稳的,而是波动的;再次,非理性常常是突发的。

三、非理性在知识创新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非理性因素控制和调节着人类的认知活动的发生、发展与停止,同时调节和控制着主体认知能力的发挥与抑制,在人类认知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非理性因素,如情感、意志、直觉、灵感、顿悟等,给人类的知识创新活动等提供动力、动因和调节控制机制,对人的认知、学习等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推动认知发展的初始动力是实践。实践必须通过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来产生作用,积极的情感能给认知活动注入一定的活力,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而意志这个强大的力量支撑并推动着人类认知活动的进行。饱满的激情和坚强的意志是激发认识主体的创新性思维的钥匙,使人产生灵感,引发直觉,灵感的产生,直觉的引发又使人的情感更加强烈,意志更加坚强。

第二,推动认知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场”力作用。在认知过程中,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激发会导致直觉和灵感,而直觉与灵感作为一种非逻辑力量的创新性思维,可以弥补逻辑思维的不足,在认知的飞越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非理性因素作为认知飞跃的中间环节,认知就很难获得创新和突破;如果离开了具体的非逻辑或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将不可能产生认知的飞跃。豐

四、非理性进行知识创新的机理

知识创新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社会互动中永不停息的自我更新过程。显性知识最大的特点是比较容易处理、传递与存储,可以通过书面形式,以系统化的语言表达出来,用数据、公式、说明书等形式进行共享。隐性知识则比较个性化,源自于个人,是隐藏于个人并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知识,植根于人们的行动、承诺、建议、价值观和感情中,体现在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感知之中,很难与他人进行交流。豑只有借助团队精神和个人投入的态度,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含而不露的隐性知识得以共享,利用集体的想象力找出新思路和新角度,酝酿和传播新概念。豒

(一)创新情感:知识创新的根本前提

创新情感包括创新兴趣、创新热情、创新意志等。1.创新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做好绝大部分事情的基础和保证,创新兴趣形成于特定心理需要的基础之上。2.创新热情:热情在创新活动中具有控制和激励功能。创新热情来自于创新主体的心理需要与创新兴趣,是创新活动过程中的一种潜在而强有力的良性心理情感。3.创新意志:创新是一种艰苦的智力劳动,要想取得创新成果,除了有创新兴趣、创新热情外,最重要的一点应该要有顽强的意志。为了实现目标,创新主体必须拥有比其他意志具有更强的自觉性和顽强性的创新意志。

(二)创新直觉:知识创新的基本路径

直觉在创新活动中具有创造,是指创新主体依靠自身的认识能力,凭借感性经验和事实材料,通过形象和概念,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认识客体对象的能力,是在瞬间就能直接洞察和领悟客体对象及其本质的非理性的思维活动,它并不经过明确仔细的分析、按既定步骤进展,而是用猜想、跳跃等方式,直接而迅速地从整体作出判断,创新主体可以凭直觉抓住思维的某个“闪光点”,直接洞悉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福克说:“伟大的,以及不仅是伟大的发现,都不是按逻辑的法则发现的,而都是由猜测得来,换句话说,大都是凭创造性的直觉得来的。”

(三)创新灵感:知识创新的核心和灵魂

在知识创新活动中,灵感具有开启的功能,创新灵感是指主体在知识创新过程中,其逻辑思路因为前行或展开过程中的某些阻力而凝滞,由于外部认识媒介的诱导,注意力高度集中,出现的思想高度活跃、敏锐的精神状态,在实践活动中,创新主体首先用感官去获取客体对象的初步认识,然后在思维过程中逐步提升而形成了创新灵感。人类的科学创新史表明,对任何客体的创新性认识,都必须经历从现象到本质、从积累感性材料到上升为科学理论从而得出研究成果的过程。现代知识创新活动,更应该以科学实践为根本,从搜集材料、积累经验出发,为灵感思维创造条件。

五、结论

综上所述,非理性与理性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两种不可分割的思维形式,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两者互辅互存,缺一不可,人类的认知只有两者的相互作用中才能更加完善准确地反映现实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当然,非理性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也有一些消极地作用,人类应该克服非理性因素的消极作用,发挥其积极作用,理性而科学的看待非理性,正确地运用和不断地开发非理性因素,使其为知识创新,人类认知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做出贡献。

注释: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97.

何颖.非理性积极价值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63-164.

夏军.非理性世界[M].上海:上海三联文库,1998:208-214.

何颖.非理性积极价值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48-269.

王丰,宣国良.知识创造的机理分析[J].软科学,2001,15(5):1-5

李萌.新的源泉及发掘——关于野中郁次郎的知识创造理论[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4):51-52.

劳厄.物理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63.

杨文华.论创新活动中的非理性因素[J].学习论坛,2004,20(4): 26-28.

上一篇: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库建设的若干问题 下一篇:企业自主创新的实现路径及与国外企业的比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