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的巴西“名记”

时间:2022-02-25 07:25:29

来自中国的巴西“名记”

在巴西,记者是一份有着很高社会地位的工作,可以在媒体上批评政府的做法。祖籍广东恩平的安东尼奥・冯,曾任圣保罗记者工会主席,见证了巴西取消新闻审查制度。

从巴西第一大城市圣保罗到中国南粤小镇恩平市牛江镇,安东尼奥・冯用了不到3天时间,就站在了梨园里冯氏祖祠大门前,这里是他的故乡。83年前,他的父亲、22岁的中国青年冯友才从梨园里出发到落脚巴西,用了数年时间。

祖祠大门上“葵荫裔泽,日照宗源”的题字,被细雨冲刷得醒目有神,安东尼奥看不懂这些“古怪”的汉字。但当祖屋斑驳的土墙上一副手绘人像映在眼前时,他一下子来了精神,没等翻译解释,就一眼认出这是,立即拉着夫人,从亲人的拥簇中出来,走到墙边,举起右手,让当地的记者给他们拍照留念。“每个人都会怀念自己年轻时的信仰和生活,作为一个革命领袖,是我一生都非常崇敬的人。”安东尼奥激动地表达着自己的情绪。

后来,当记者通过越洋电话和邮件与这位60岁的老人交流时,他还念念不忘:“我的父亲告诉我,帮中国人找回了自尊、自重。和许多中国人一样,我对充满景仰,在巴西,在拉丁美洲,很多人都十分崇敬。”

在巴西,安东尼奥・冯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著名记者,曾任圣保罗记者工会主席,与巴西总统卢拉曾经并肩筹建劳工党,在争取新闻自由的战斗中被捕入狱。但当叱咤风云的记者步入迟暮之年时,他坐在圣保罗市中心的办公室里无数次想起的,是父亲描述中的梨园里的这几间祖屋。

2004年底,安东尼奥在巴西当律师的胞弟受邀前来北京参加一次国际会议,带着父亲当年与国内亲人的书信,几经周折,一家人终于找到了自己在国内的亲人。此时,安东尼奥的中国母亲和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都已相继去世,2006年2月28日,在牛江镇迎接他的是两位年届80的兄嫂和他们的后代。

“我知道有一个中国成语叫‘叶落归根’,我现在就是这种情感,无论在外面多好,都要回来看看自己的祖屋。”安东尼奥说。在他的这趟寻根之旅中,这位在巴西有着40多年工作经验的“名记”,对中国同行的状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身为同行的我们作了相当多有趣的交流:关于巴西,关于中国,关于政治,关于新闻。

遥远的中国故事

第一次来中国,安东尼奥的衣服上绣了个好玩的徽标,徽标上的图案是由中国和巴西两国国旗组成。“这是同事送给我的,在我回到中国寻根之前,我的同事都来恭喜我,纷纷送礼物表达祝福,我最喜欢这个了。”安东尼奥说,从离开巴西那一刻他就一直戴着。虽然他的血统一半是中国一半是巴西,但他非常乐于别人把自己看成中国人,他很清楚地记得,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的辈分来算,自己是广东省恩平市牛江镇梨园里冯氏第31代子孙。

20世纪初期的中国动荡不安,填饱肚子对于许多中国农民来说都是件奢侈的事情,出洋谋生是沿海一带农民的无奈选择。1923年,牛江镇22岁的冯才友娶妻生子后,不堪家庭重负,只得加入了出洋打工的洪流。离开牛江镇时,他的大儿子冯鲁振只有3岁,小儿子冯寿振尚在十月怀胎之中。远涉重洋,原本只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不料冯才友此去却再也没有回到故乡。

上世纪20年代末,辗转来到南美巴西的冯才友,在无望回国的情况下,娶了一位巴西女子为妻,组建了新的家庭,并生下了安东尼奥・冯和他的4个姐弟。冯才友到巴西以后,从做小买卖开始,生活艰辛。1978年冯才友在圣保罗去世,尽管一直想回到故乡,但是直至临死前,他都未能实现自己的心愿。因为只有他一人懂得中文,与家乡亲人的联系从此中断。

知道安东尼奥中国背景的人都喜欢问他:你的性格更像中国父亲还是巴西母亲?因为,中国人的含蓄和巴西人的奔放,差别实在太明显了。但安东尼奥不这么认为,“在我的印象里,中国人很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也很愿意和我交流,一点也不含蓄,中国人很开放,几乎和巴西人一样。”在父亲的教育中,有四千词语他记得很清楚:诚实、勤劳、真诚、礼貌,“父亲从小就是这样教我们做人的”,安东尼奥认为,这代表了中国人最突出的优点。

当想象中的故乡展现在眼前时,安东尼奥很惊奇:“比我想象中的好多了,我爸爸过去是农民,我的亲人也都是农民,都在种田,可是,我看到他们的生活安逸而愉快。不像在巴西,那些大的地主仍然在不停地剥削着农民大众,世界上像中国这样,如此亲善和易于开心的民族不是很多。”

对于自己的中国父亲,安东尼奥说,他一直在准备写一些有关父亲生平的文章。“他在中国和巴西都生活过,这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很好玩。”此次的中国之旅,他也打算写成文章在巴西的报刊杂志上刊登,他是当地多家主流报纸、杂志的撰稿人。“巴西人不该只从美国人的口中获取有关中国的信

巴西记者与总统卢拉

安东尼奥的履历中,有一条特别引起了他的中国朋友们的好奇。他跟巴西现任总统卢拉同岁,都生于1945年,并且曾经并肩战斗,交情很深。

在巴西最知名的圣保罗大学,安东尼奥读的是新闻专业,1965年毕业后,他就成了一名记者,此后的40年间,他写过巴西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万象。其中最让他满意的是上世纪70年代,一篇关于当时巴西对待左翼政治囚犯的暴力行为的报道,那篇文章第一次为他赢得了巴西新闻界的最高奖项。第二次获奖,是他报道军政府使用一些手段迫害、暗杀左翼分子。另外,关于巴西的心脏医学以及自然灾难的报道,都曾为他争得了巴西新闻业内的全国性荣誉。

到了70年代,一场反抗军政府独裁统治的斗争在巴西全国展开,此时的安东尼奥成为圣保罗记者工会的领导人之一。当时,在圣保罗的各个工会组织互相都有联系,它们联合起来,一方面抵抗军政府的独裁统治,另一方面保护工人权益。安东尼奥在工会运动中与总统卢拉走到了一起,并且与当时身为圣保罗工会主席的卢拉成了好朋友。

“我们在一起筹划成立劳工统一工会,同时筹建巴西劳工党。那时我们主要筹划罢工等活动,这期间包括后来卢拉参选的时候,我们的关系都非常密切。”安东尼奥说。1980年2月,卢拉联合工会运动人士和知识分子创建了劳工党,并使该党很快发展成为巴西最大的反对党,此时的安东尼奥以圣保罗记者工会领导人的身份,成为参与劳工党筹建的工会领导人之一。

出身贫寒的卢拉在后来的总统竞选中,失败过3次,直至第四次才最终取得了成功,成为巴西历史上第一位工人出身的总统。这期间,安东尼奥一直是工会运动的坚定支持者。

记者与总统的交情,让不少同行深为羡慕:即使不能在政治上谋求利益,也至少可以因为总统的关系获得不少采

访便利。但安东尼奥不这么认为,“现在,我不再是卢拉总统的朋友了。”他告诉记者,“当我们一起在工会运动中并肩作战的时候,我们是好朋友,但在卢拉成为总统后,我们的交情就基本终止了,主要是我无法赞同他某些不和谐的执政策略。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有6年没有因私人原因会面了,我期望当他不再当总统的时候,我们能够重拾友谊。”

“我是一个左派”

对卢拉总统某些执政行为的不满源于安东尼奥坚定的左翼立场,作为一个新闻人,在工作中行使对政府进行监督与批评的权利。在电话中跟记者探讨时,安东尼奥不断地重复说:是的,我是一名左派。他的父亲信仰共产主义,非常尊敬,这也影响了他一生的政治倾向。

1966年至1967年,当时的巴西共产党开始在国内反抗军政府的独裁统治,但是不久,党内出现分裂,一部分人选择了武装斗争与军政府对抗。当时,同为巴西共产党党员的安东尼奥兄弟加入武装斗争的行列。他的弟弟参加了游击队,和军政府展开武装斗争,安东尼奥则主要是在政治斗争中以记者身份做一些文职工作。

1969年,安东尼奥・冯与弟弟先后被捕。因为没有参与游击队斗争,当局得到的活动资料也非常有限,安东尼奥在关押了两个月以后被释放,但是他的弟弟却因为参加了游击队,在监狱里度过了长达10年的牢狱生活,直至1980年才被释放。回忆起这些战斗的岁月,老人眼里含着泪光。

安东尼奥的妻子丹妮斯这次也陪着她一起来到了中国。丹妮斯是一位巴西的意大利后裔,同时也是一位从事报业40年的老记者,现在担任巴西圣保罗州职业新闻记者道德委员会主席和圣保罗州小型工业工会的主席。

说起当年和先生认识的过程,丹妮斯说,那时他们都在从事新闻工作,同在圣保罗的一栋大楼里上班,但属于不同的报社,两人就这样认识并且相爱了。两位含蓄而平和的老人,认真地掐指计算他们结婚的时间。丹妮斯笑着告诉记者,从认识、结婚到现在,他们已经走过35个年头了。

如今,他们唯一的女儿也在圣保罗工作。自从找到了中国的亲人,女儿就通过互联网和家族一个正在华南师范大学读大一的孩子取得了联系,他们用英文写邮件互通来往。安东尼奥动情地说,我们要用几十年才能和亲人相拥一次,但是他们年轻,有现代化手段可以和全世界各个地方的人联系,但愿我们的亲人从此再不失散。

上一篇:商学院人脉之辩 下一篇:易卜生年:民族主义VS世界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