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给药方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对比研究

时间:2022-02-25 03:55:51

不同给药方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考察不同给药方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B组、C组)每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同时A组应用奥美拉唑40mg加入250ml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B组和C组分别采用40mg泮托拉唑及60mg西咪替丁替换A组所使用的奥美拉唑配制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三组均在连续治疗7d后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1%,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1%,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2%,A组临床效果较其他两组稍优,B组稍优于C组,但三组两两比较总有效率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将奥美拉唑确立为临床治疗胃溃疡的首选药物,值得推广其应用范围。

【关键词】胃溃疡;奥美拉唑;泮托拉唑;西咪替丁;治疗;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3.05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1058-01

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为消化内科临床的多发常见病,其主要病理机制为胃肠黏膜被自身的胃消化液所消化,进而对黏膜和黏膜下肌层组织造成损伤,发病部位可位于消化道的任何位置,而胃溃疡即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此外,胃溃疡通常在春冬季节表现出更高的发病率,再加上受多方面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比如抽烟和饮食方面等,因此男性患者普遍多余女性患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笔者一直从事基层医院门诊医生工作,基于基层患者的胃病比较多见,因此为指导门诊施治,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不同给药方案对102例胃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门诊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102例胃溃疡患者,其中包括男58例,女44例;年龄22岁-71岁,平均年龄(39.4±12.3)岁;病程2-l1年,平均病程(7.5±3.7)年;所有患者均经胃镜和病理活检证实为胃溃疡,溃疡灶直径0.2-1.8cm,其中胃窦溃疡64例,胃角溃疡38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检测采取胃窦幽门前区黏膜标本作快速尿素酶测定,其中HP 阳性76例,阴性26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合并有胃溃疡穿孔、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或幽门梗阻等并发症、癌性溃疡或未能排除癌变的溃疡、卓-艾综合征、严重性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以及不能按照服药或未复查胃镜者。将此10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B组、C组)每组各34例,组间患者的以上临床资料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本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积极给予基础治疗,包括心脏及肝肾等重要脏器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患者机体水及电解质平衡的维持,同时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实施对症治疗,以此防止多方面并发症的发生。在以上基础治疗的同时,A组应用奥美拉唑40mg加入250ml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B组和C组分别采用40mg泮托拉唑及60mg西咪替丁替换A组所使用的奥美拉唑配制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三组均在连续治疗7d后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1.3疗效标准参考相关资料进行本研究临床疗效标准的制定[2]。治愈:胃溃疡症状及相关体征消失,机体各指标恢复正常,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显效:胃溃疡症状及相关体征减退明显,机体各指标表现出较大程度的恢复,较大程度地提高了生活质量;有效:胃溃疡症状及相关体征有一定程度减退,机体各指标及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无效:胃溃疡症状及体征未见消失征象,机体各指标未见恢复,生活治疗未改善甚至持续恶化。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本组所有统计学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相关定量数据采用(χ±s)的标准差表示,行χ2检验,以P

2结果

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1%,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1%,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2%,A组临床效果较其他两组稍优,B组稍优于C组,但三组两两比较总有效率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有研究提示,治疗胃溃疡最有效的方式便是给予患者更有效的胃黏膜保护措施,保证其氧份及营养物质的充足供应以及良好的血运等,与此同时,还用妥善保护好胃黏膜所释放出的氢离子,如此便更有利于碳酸氢盐的转运,最后还应最大程度地减少多方不良因素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的影响[3]。奥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之一,其药理作用可有效阻滞胃酸及氢离子的过多分泌和释放,以此免除高浓度胃酸及大量氢离子对胃黏膜造成损害,同时,奥美拉唑还有一定帮助溃疡愈合修复的作用。泮托拉唑为德国某医药公司首创的新药,它与奥美拉唑一样均为苯丙咪唑磺酰基衍生物,但与奥美拉唑不同的是两者在吡啶环和苯丙咪唑环上具有不同的取代基团,有研究显示,两种药物虽在结构上存有细微差异,并因此造成了两种药物各自略有不同的药物动力学及药理学特性,但就减少胃酸分泌及帮助溃疡愈合等方面的情况来看,两药物所起到的效果并无十分明显的差异。而西咪替丁在本研究中虽与前两者在总疗效方面差异不大,但多数研究资料均显示其在控制胃酸分泌及帮助创面愈合等方面的效果均较前两种药物更差。最后,在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功效相当的情况下,基于有目前有资料显示奥美拉唑在治疗应激性胃溃疡(SU)方面表现出更为满意的临床疗效[4],因此为在治疗胃溃疡的同时也尽量减少病发SU患者所造成的应激性损伤,因此笔者建议可将奥美拉唑确立为临床治疗胃溃疡的首选药物,值得推广其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WangJ,YangK,MaB,eta1.Intravenous Pantoprazole as an adjuvant Therapy Following Successful Endoscopic Treatment forPepticulcer Bleeding[J].Can J Gastmenteml,2009,23(4):287-299.

[2]罗中敏.注射用奥美拉唑控制胃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1931-1933.

[3]罗江君.胃溃疡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7(1):155.

[4]李信健,杨志余,黄根林,等.120例应激性胃溃疡的临床探讨[J].吉林医学,2010,31(19):3058.

上一篇:AVR导联ST段抬高对窄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及旁... 下一篇:当前形势下浙江银行业的演变趋势和发展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