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

时间:2022-02-25 01:23:50

信息化与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读者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复杂化以及多样化的特点。然而,目前的图书馆管理难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并且服务方式比较落后,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因此,本文对管理体系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及探讨,提出应当对知识背景下的图书馆实行信息化的变革,通过资源的有效的整合,以及网络平台的搭建,改善服务的手段以及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等相关的措施,从而实现对图书馆管理方式的创新。

关键词:信息化 图书馆管理 创新 相关研究

我国目前的高校图书馆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信息化程度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并且,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有效的方法以及工具。所以,将网络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管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有效地提升了图书馆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一、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读者需求呈现出的特点

1.读者的信息需求更加的复杂。

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及深刻。然而,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已经无法适应用户更加的复杂的信息需求。但是,随着教育普及面越来越大,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读者对信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庞大的读者群体已经被分为许多种类型,例如:某些读者需要通过比较成熟的学科方法指导工作,某些读者则是通过信息获取国内外的信息动态以及新的进展,从而实现在最新的成果上的创新,某些读者需要较多的综合信息以及休闲娱乐方面的信息。由此可见,由于阶层、年龄以及职业的不同,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呈现出了更为复杂的发展趋势。

2.信息获取更加的全面化。

传统图书文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读者需要通过人工在图书馆进行查找从而获得相关的信息,或者需要通过查询图书馆的藏书目录获取。显而易见,这种方式在获取有效的信息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消耗了查阅者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随着互联网逐渐地普及,读者的信息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逐渐地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对世界信息资源的共享已经成为信息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人们在网络时代当中,读者已经不再局限于获得一些较为简单的概念,而是希望获得与信息相关的历史成果以及论证办法等一系列的内容。所以,逐渐地扩大了读者查询以及获取信息的范围,信息来源不仅包罗了广阔的网络知识,更是涵盖了各种各类的数据库,因此,读者获取知识信息呈现出了全面化的趋势。

3.信息载体多样性。

随着信息快速的发展,网络的普及面越来越广,图书资料的载体形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资料的储存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改变了以往以纸质书籍以及报纸杂志为载体的方式,将信息载体运用到网络以及电子产品,并且新的载体形式具有知识容量大,方便携带,图文并茂等特点,广受读者的好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大,简单的纸质印刷品已经无法再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然而,将新技术产品作为载体的信息存储方式会是读者进行信息查询的重要途径。

二、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方式的现状

1.服务方式比较落后。

随着电子传媒的高速的发展,读者提高了对信息服务质量的要求,通过网络查阅资料以及办公的方式越来越普及。然而,目前我国的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主要是以人工服务为主,并且没有齐全的软硬件设施,致使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不够完善。根据图书馆的整体情况而言,我国的图书馆管理员的整体素质比较低,知识结构以及技能已经无法满足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要。伴随着图书馆里信息化不断地深入,缺少专业的馆员队伍以及技术人员,工作热情普遍不高,老龄化的现象严重。

2.安全问题需要提高。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系统建设,应当以计算机设备以及互联网环境为重要的依托,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传播以及资源的共享。在建设图书馆信息资源系统之前,首先需要实现信息化建设的管理的规范化,使得网络信息资源更加的丰富,并且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然而,目前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依然处于建设的初期阶段,相对应的安全保障措施依然比较薄弱,应当提高网络信息系统的信用以及安全保障。

3.不科学的管理体系。

图书馆需要面对的是读者无穷无尽以及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因此,收藏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或许需要在比较遥远的未来才能够被读者所阅读,致使大量的图书馆藏书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然而,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便是存在着缺陷的图书馆的管理体系。因为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体系的人员服务的效率较低,并且服务的方式比较落后。

三、创新图书馆管理信息化的举措

1.实现资源的共享。实现图书馆信息化的管理应当结合图书馆的整体优势以及网络优化,通过借助网络信息的服务功能,从而实现对图书馆的信息进行管理,建立起一个适应时展以及读者需求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操作的主要方式是以中心管—分管的形式建立起的一个图书馆服务网络,辐射以及统领是中心馆的主要功能,促使服务能够向各个分管进行延伸,利用网络技术充分地发挥出图书馆知识的辐射作用。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浓郁的文化气息,奠定信息的发展与飞跃的基础。通过总分管的服务体系,可以促使图书馆资源的有效的整合,实现统一的检索平台,并且一次性地认证用户,完成各个系统无缝地链接,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从而促使读者能够通过对图书馆的检索,完成对馆藏所有的文献的查阅,恰当地解决资源无法进行共享的问题,从而为广大的读者提供更加全面的、高效的服务。

2.改进图书馆服务的方式。

通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搭建起图书馆网络平台,其中,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的基本条件是图书馆的信息,并且成为了支撑整个信息化系统中的根本要素,承担着重要的任务,例如:信息资源开发以及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任务,成为了分析处理以及传播各种信息的物质基础。信息化的图书馆管理,通过网络实现对资源的收集、加工以及整理、服务等整合资源以及流程,促使信息化服务能够在图书馆的应用中顺利地运行。构建一个完善的资源文献保障体系,开展内容丰富的图书馆服务。日常的图书馆的服务的实际操作中,应当充分地发挥出智能的技术,使得读者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不再受到时间以及地点的限制,并且能够随时随地获得读者所需要得全面的信息。

3.提升服务水平。

图书馆应当改变重视收藏却忽视使用的现象,树立起以读者为上的理念,提高读者服务的能力,并且提升读者服务的效果,促使读者能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充分地享受便捷地查阅资料。现代化的图书馆需要树立起竞争意识,不断地创新观念,并且充分地了解网络信息技术,对在网上获取信息能够熟悉。此外,图书馆的服务人员应对网上的信息进行适当的组合,方便读者的使用和查阅。综上所述,服务人员应当转变工作的重心,使其能够更地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提高读者的服务满意度。此外,服务人员应当对自己所拥有的信息进行加工以及转换,发挥出自身最大的努力以满足各个层次的读者的需求。

4.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应当将信息化管理、网络管理以及图书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的前提是建立起健全的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且相关的部门应当制定起网络信息的管理法规,从而保护网络信息的安全,保证信息有效地使用。换句话说,应当根据实际的情况,对各个专业层次的馆员的中长期的培养目标进行制定,从而加强对服务人员的管理。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首先,应当向每一个服务人员灌输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促使其能够对自己的知识进行自主地更新,从而使自己成为适应现代化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优秀的人才;其次,向图书馆的服务人员提供一定的经费以及时间,从而促使其能够更新知识的结构,并且提高业务的水平以及道德等综合素质,为其提供更多的机会以及保障;再次,积极地引进高层次的人才,从而给图书馆管理灌入更新和更高效的管理理念;最后,需要在图书馆内部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激励制度,从而提升服务人员的竞争意识,并且能够通过工作的业绩以及成效来适当地拉开收入的差距,使其成为升职考评的重要标准。

四、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知识资源搜集以及利用的水平和效率,深刻地影响了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图书馆是信息资源当中主要的发源地,在信息技术迅速的发展的背景下,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建立起将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的系统的管理机制以及模式,从而改变传统的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目前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应当利用信息以及计算机技术,对观念进行不断地创新,对模式进行不断地革新,对技术进行不断地改进,并且改善图书馆的服务的水平,对图书馆制度进行不断地创新,从而使得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发展要求,最大程度地发挥图书的资源价值,为社会文化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陈黎敏.基于信息化视角的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2]齐亮,佟昕.信息化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的创新管理研究[J].兰台世界,2014(20).

[3]徐征.基于信息化视角的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4(16).

[4]王雪娟,童晓娟.浅析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创新举措[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2(03).

[5]王琳.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研究[J].科技信息,2012(24).

作者:李楠 单位: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

上一篇:公共图书馆管理上法人治理的运用 下一篇:现代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