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牦牛与野牦牛的“纠纷”

时间:2022-02-24 07:11:00

家牦牛与野牦牛的“纠纷”

胜者为王败者寇。自然界中,雄性间的资源竞争一向残酷无情。被打败的一方只能认怂,默默看着能承载自己基因的卵细胞被胜者揽入怀中。但是,不知何时,在山的那边湖的那边有一群野牦牛,发现了一个诡计――即使在跟同类的配偶竞争中失败了,也能娶到老婆,繁殖下一代――到人类的牧场上去追求雌性家牦牛。

听起来这主意是不错。谁知,这种Loser的对策给野牦牛和人类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为什么?这得从头说起。

野牦牛(Bos mutus),隶属于偶蹄目牛科野牛属,是家牦牛的原始种,分布于青藏高原海拔约4000-6100米的草原和荒漠上,是栖息地海拔最高的有蹄类动物。它们体长3米有余,肩高1.3-2米,体重300-800公斤,有的雄性甚至接近1吨。野牦牛绝大多数为纯黑色,身披粗硬的长毛,头顶一对粗壮结实的弯弯的角;奔跑时吞吐粗气,裙毛轻舞,身后扬起一阵飞尘,气场十足,素有“高原之舟”的美誉。它们外形雄壮迷人,生理习性高度适应高寒高海拔环境,本应是很受欢迎的科研对象,但其严酷的栖息环境不便于人类活动,所以长期以来,鲜有对这个神秘物种的系统研究。据1984年-1994年George Schaller和刘务林的调查显示,野牦牛总数可能不足1.5万头,而羌塘保护区(也就是我们WCS的重点保护地之一啦)约有7000-7500头,占总数50%左右。曾经,偷猎是野牦牛的主要威胁,近年来虽有所缓解,但人类活动、气候变化、草场退化等因素导致野牦牛的优质栖息地在持续缩小。野牦牛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易危级(VU),CITES附录I,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而野牦牛的驯化种――家牦牛,就娇小多了,体重仅200-400千克,性情温顺,亲近人类。家牦牛为人们提供肉、奶、酥油、皮毛,骨骼也被用来做成宗教用品或饰物,甚至连粪便都是重要的燃料。家牦牛浑身是宝,所以在高原牧区,几乎家家养牛,处处成群。

牧民的牲畜越来越多,加之经济发展、生产生活条件愈发便利,人类的牧场不断深入羌塘腹地,野牦牛们突然发现自己的地盘周围多了些娇小版的同类。

温暖的羌塘之夏撩拨着野牦牛的繁殖欲。山里的一群群公牛经过激烈的打斗,决出优势等级,胜者得到了和雌性的权利,高高兴兴地去繁衍后代了。被打败的兄弟漫无目的地游荡着,不经意间走入了牧民放牛的草场。

它看到的是什么呢?遍地处于期的母牛,和寥寥几头公牛,矮小得完全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野牦牛心花怒放,冲进去!高大的它在家牦牛群中肆意追逐母牛,沉浸在唾手可得的机会中。一旦遇到过来妨碍自己行动的牧人或雄性家牛,立刻低头梗脖,用粗壮的角恐吓甚至顶向对方。

在羌塘,每年夏季总会有牧民、家牦牛被顶伤顶死的事件。另外,有野牦牛混在牛群中,牧民不敢靠近,也就无法进行生产活动,比如挤奶。在家牛群中一通捣乱后,野牦牛还会拐带些雌性家牦牛逃离牧场,跟自己回山做“压寨夫人”;有时后面还会再有几头雄性家牦牛晕乎乎地尾随着……几千元一头的牛,就这么丢掉了,对牧民来说是不小的损失。

噩梦还没结束。即使怀了“野种”的母牛留在了牛群中,生下来的杂交牛也难以被牧民驯服,明显遗传了父亲的野性,长大后极易跑回山里,害牧民白白养了它几年。最苦情的是,对于巨型战车一般的野牦牛混入家牛群,牧民几乎束手无策,只能叫人开车来驱赶;期的雄性野牦牛连越野车都不畏惧,驱逐起来十分费力。所以在羌塘,提起野牦牛混群,牧民们都苦不堪言。

换个角度,其实野牦牛这种行为也给它们自己的种群带来了负面影响。家牦牛体型小,习性完全表现为被驯化的样子,又不免有多代近交的嫌疑――混了家牛基因的杂交牛跑回野牛群,并在其中繁衍生息,将给野牦牛种群造成基因污染,影响到野牦牛种群的生存力。

事实上,根据林业部门和WCS在羌塘的长期调查,已知野牦牛群中确实出现了不少杂交牛,纯粹的野牦牛种群不断减少。对于一个本来就在面临栖息地缩减及破碎化的物种来说,种群基因的衰退简直就是雪上加霜了。

因为栖息地与牧场出现过多重叠,家野牦牛逾越了一条本不该跨过的鸿沟,于人于兽皆不利,还使牧民们对大帅牛的好感骤减。我们需要做出些改变,还野牦牛以充足的栖息地,尽量避免与家牦牛放牧草场产生交叉。

近两年,WCS调查了羌塘的野牦牛分布及冲突情况,着力缓解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在Save Our Species联盟的资助下,WCS与羌塘的两个乡(改则县古姆乡,双湖县嘎措乡)签订保护合作协议,将当地的野牦牛夏季集中地划为季节性禁牧区,7-9月避免在此放牛,以便为野牦牛提供一个清静的繁殖环境,并在远离禁牧区的地方设立置换牧场供正常牧业生产活动。作为交换,我们为社区提供保护激励机制,如:在房屋和羊圈外建设棕熊防护围栏,出资支持社区发展不依赖草场的替代生计。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重建家野牦牛之间的鸿沟,为牧民赢得一份踏实,更是为野牦牛守住一片净土。

羌塘草原三剑客之:野牦牛

羌塘是个独特的地方,海拔高、面积大、天高云低、气候多变而显得有些恶劣,相当不适宜人类居住,不过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居住着一些特有的物种,其中野牦牛、藏野驴和藏羚羊号称“羌塘草原三剑客”,它们游荡在这片北部高地并统治着这里。现在正值秋高气爽,野牦牛进入了一年一度的期,集结、打斗、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那么让我们来更多了解下这种神秘的动物。

三剑客的大哥非野牦牛莫属,及膝的长毛配在它们魁梧的身材上,显得那么飘逸,颜色又黑得纯粹(阿鲁盆地的金色野牦牛除外),神态更酷得不一般,尤其是当你碰到一头性格孤僻的雄性,低头甩着尾巴向你的车冲过来的时候,它眼中是对一切的不屑。当然逃跑时姿势依然那么帅。野牦牛有着藏羚羊和藏野驴这两个小兄弟远不能及的攀爬能力,平时深居(山深处)简出(雪后下山溜达)的习性,平添一份神秘气质。

野牦牛身形巨大,雄性体重可达1吨,与世界最大的牛――印度野牛相比,也只是身高(肩高)略逊,体重差距相当不明显。第14对肋骨是所有其它牛身上所没有的,红细胞密度更是3倍于各种牛――毕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哺乳动物。

一年中大多数时候的野牦牛保持着食草动物低调的本色,扭头呆呆地看着你,远远地趴在雪坑里等着雪停,是常见的景像。1-2公里是大多数野牦牛认可的警戒距离。与三三两两的雄性不同,雌性野牦牛通常带着小牛组成大小不同的群,在冬季雪后和春季产仔前,母牛们甚至集结成几百头的大群,黑乎乎的一大片,上百双眼睛盯着你和数百条腿扬起的灰尘看起来都挺迷人的。

夏秋――野牦牛的恋爱季节,成群的雌性和分散活动的雄性开始相互靠近,雄性为权进行0各种争斗。有时候会把争斗对象延展到同域分布的公家牦牛身上(如果牧业已经扩散到这里的话),结果是轻松战胜这些腿短、肚子大、个矮、角小的对手,并收获一群雌性家牦牛为战利品。牧民此时会很惆怅,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们是不被允许靠近母牛的,奶制品损失严重。第二年出生的野牦牛的孩子也更不听话、更容易成年后跑掉。一些经不起诱惑而追逐雌性野牦牛群逃跑的种公牛(甚至是公牛)是另一种损失,牧民也偶有被顶伤的情况。

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知名专家刘务林和WCS首席科学家乔治・夏勒1984年-1994年的调查指出,羌塘部级自然保护区野牦牛约7000-7500头,占野牦牛总数一半左右。羌塘北部三个保护区――羌塘部级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部级自然保护区――这一片连续的无人区是野牦牛的主要分布区,但在野牦牛分布的边缘区域中,牧业的扩张导致野牦牛种群基因退化的风险较高。

上一篇:又到露肤季 拒做粗糙女 下一篇:“翻转课堂”给予小学音乐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