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留足成长空间

时间:2022-02-23 11:53:11

给学生留足成长空间

【摘 要】 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给学生留足空间的艺术。本文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至少要为学生留足四种空间:读思空间, 品悟空间, 思辨空间,历练空间。

【关 键 词】 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空间

【作者简介】 董旭午, 江苏省泰州中学, 中学正高级教师,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全国模范教师, 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江苏师范大学语文学科教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语文课堂45分钟,不宜教师一讲到底,把缝隙都填得满满的,也不宜不做任何预设,让学生随意地去自主阅读生成,发表一些不着边际的独立见解,更不宜以“学生合作探究”为名进行放羊式探究,浪费学生学好语文的美好时光。当然,那种只让学生满堂考练的做法就更不值得肯定了。其实,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给学生留足空间的艺术。那么,到底留足哪些空间呢?依照笔者的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实践,教师在课堂上至少要为学生留足四种空间。

一、为学生留足读思空间

小说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作者又是通过塑造主人公形象来表情达意的,所以小说教学离不开对人物形象的赏析以及对小说主旨的理解和把握。那么究竟该怎么教读小说呢?是由概念到概念、半生不熟地讲授,还是真正给学生留足读思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去阅读、发现、思考和品悟呢?笔者选择了后者。每当接触小说教学,都会先与同学们很随意地(实则是精心预设的)聊上一段:

师:同学们,要想了解我董老师你们该怎么做啊?假如我只给你三五分钟的时间。

生:那就只能看您的相貌和衣着打扮了――看您慈眉善目的,衣着又比较整洁,想来该是个善良、利索又比较严肃的老师。

师:那我要给你一两个月时间呢?

生:那就还要看看您怎么说和怎么做,就是要看看您的表现。

师:假如我给你一两年时间呢?

生:那就更要看您怎么表现了。不仅如此,我还要了解您的兴趣爱好、脾气秉性,最好还能够了解您的一些个人隐私。比如,晚上说梦话是不是也喊“我中了五百万!”有时间是不是也喜欢和朋友玩麻将,下雨阴天是不是也情绪不佳等,当然还要听听您的同事和朋友们怎么评价您。

师:好!同学们在初中时就接触小说了,老师肯定会对你们讲小说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那么,小说作者到底会怎样去塑造人物形象呢?同学们一定是从我们刚才的聊天中悟出来的。

话音刚落,学生就积极反应:该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侧面描写等手法来塑造。

师:好!这个单元必讲的小说有两篇,那就请同学们先去自读,看看作者到底是运用怎样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请同学们自己总结和归纳。之后,我们再来具体探究一些问题。

教读不同类课文时经常会遇到类似情况,我们何不回归生活情理,活泼有趣地启发、引导学生自觉、实效地去自主读思和品悟呢?所谓的教文立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体现在为学生留足读思空间,并生活化地、智慧地启发和引导去自主读思和品悟上。这个过程既是学生自主读思和品悟的过程,更是学生自主自觉学习和思悟的过程。

二、为学生留足品悟空间

欧・亨利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并没有直接写贝尔曼如何在黑夜风雨中画最后那片常春藤叶的情景,只写他也因寒冷患上肺炎,最后去世了。小说中有这样一段细节描写:“他的衣服和鞋子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对于这几句细节描写,笔者引导学生展开了这样的对话探究:贝尔曼肯定是穿着雨衣的,他的衣服和鞋子为啥还都湿透了呢?有学生说是雨太大。雨再大,把雨衣裹得牢牢的,还会被浇得那么透吗?思考了一会儿,有同学说,是因为风太大,雨衣都被吹起来了,不能遮盖住贝尔曼的身体。有学生说,不仅风大,贝尔曼还要画树叶,要做动作,雨衣不可能裹得很牢的。还有学生说,时间又特别长,几乎整整一夜啊。难道贝尔曼就真的一点儿也没有想过回屋内避避风雨再说吗?他到底是怎样咬牙坚持下来的?我接着再追问。有学生说,贝尔曼一心只想着救人了,根本就没有在乎雨大风大、夜黑天寒;有同学说,贝尔曼也许动摇过,但救人第一的心理终于战胜他的畏惧和动摇。

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用生命去体验、感受、思考和透悟作家的写法,是必须要引导学生如此生活化地深入文本生活来微观、细察和深品的。同时,深入无痕地进行情感、精神、品格、人格等人文因素的渗透。

三、为学生留足思辨空间

十几年前,笔者教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就曾启发学生对小说女主人公马蒂尔德的“虚荣”展开思辨。以下是学生写的思辨随笔(摘要):

同学甲:我认为,马蒂尔德是一个很爱美且努力追求美的女性。可话又说回来,哪个不爱美?哪个女孩不想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哪个女孩不喜欢听到别人说自己很美?女孩有强烈的爱美之心,这并不可怕。所以,我认为,马蒂尔德参加舞会前想打扮一下自己,并从朋友那里借一挂项链来美一美自己,这无可厚非――谁能料到项链会丢呢?我承认,马蒂尔德爱美、追求美的心情确实太强烈了,简直到了图慕虚荣的程度,但是,还不能算特别过,还不像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人,不能满足虚荣就去偷去抢去骗去诈去贪污!马蒂尔德确实有虚荣心,但她有权爱美,也有权追求美,这无大错。

同学乙:我认为,马蒂尔德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女性。玛蒂尔德虽然貌美,但她出身卑微,丈夫的社会地位也不高,婚后家庭生活条件一般。我认为,马蒂尔德完全有理由不甘心于她家庭的生活现状,希望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些。总不该想都不要想吧?但是,请看,当她背上那么重的债务,遭遇到那么大的挫折时,她也没有悲观厌世,没有自寻短见,更没有不讲诚信,而是用行动一个铜板一个铜板地还债,一步步地去努力改善着自己的生活。这只能说明,马蒂尔德是积极向上的,是勇敢顽强的,心里始终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她没有不择手段地去满足虚荣、追求享乐,甚至出卖自己的美貌和姿色换来所谓的幸福。

同学丙:我认为,马蒂尔德是一个勇敢、坚强、刚毅的女性。丢了项链,马蒂尔德毅然决定赔偿项链。在挣钱赔偿项链的十年里,她家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剧变,简直是由天堂堕入了地狱。但马蒂尔德没有退缩,没有自贱,更没有寻短见,而是选择了勇敢、坚强、刚毅地活下去,把债务还掉!最后她真的成功了!马蒂尔德是幸运的,幸运就在于残酷的现实使她终于明白,生活不仅仅要有幻想和憧憬,更多的应该是脚踏实地一步步闯过去。我欣赏她的勇敢、坚强、刚毅,我更希望改革开放背景下的人们,都能够选择勇敢、坚强、刚毅,扎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安心地过好自己的日子。

同学丁:我认为,马蒂尔德是一位守诚信、讲尊严的女性。有借必有还,这是马蒂尔德的人生信条。就为这个人生信条,即使自己只有一万八千法郎,买项链还需要三万六千法郎,她也没动过用假项链偷换过关的邪念,更没有像现在的一些人那样耍起 “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臭无赖。而是毅然决然地打定主意,必须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坚守住了自己的人格的尊严,也甘愿为了保全自己的人生尊严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我认为,马蒂尔德比当今社会那些在金钱和利益面前不守诚信、不讲尊严的人不知要强多少倍呢!

同学戊:我认为,马蒂尔德守住了那颗金子般的心,这最为可贵。一个人对美,对富贵,对安逸生活有追求,这是人的本能,这是天经地义的,不存在什么阶级之论。玛蒂尔德也是一位美丽的姑娘,幻想有一个有钱的公子爱她、娶她,过体面的日子,这也是天经地义的。她不安心于小职员家庭的生活现状,憧憬过上更富裕、更有地位的生活,想在舞会上展示一下自己的美貌,这没有什么大过错。我深信,当她听说项链是假的时,依然还会坦然面对这个残酷的生活玩笑。有多少人的良心在当今社会这物欲横流、道德滑坡、尊严和人格跌份的现实中失落了、烂掉了,而玛蒂尔德那颗金子般的心最终却没有被毁掉。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举这个案例,就是想强调语文课绝不等于照搬教参和教辅地死教死练死考,而是要活教活学,自觉注重树德立人,高度重视学生思辨能力、自主精神、健全人格等的培养。

教读课文时,这种自觉发育思辨能力、自主精神、健全人格等的机遇确实是很多的,每一篇讲读课都会遇到,只要教师肯去思考、发现并积极预设。如教《逍遥游》,引发学生对“绝对自由”进行思辨;教《渔父》,引导学生思辩“屈原是否就必须得自杀?”;教《师说》,引导学生思辨“‘生乎吾前其闻道也’是否就一定‘先乎吾’?”;教《季氏将伐颛臾》,引发学生思辨 “仅树仁德是否即可安天下”;教《我的叔叔于勒》,引发学生思辨“母亲是否有可理解之处?”,等等。此外,还可以引发学生对作者为什么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招用技等问题进行思辨。

四、为学生留足历练空间

为学生留足历练空间,是指语文课堂上需进行的口语、书面语历练以及依文表达历练等。语文课堂上,教师首先必须指导学生做实做好口语、书面语历练。如总结、提炼和概括句意、层意、段意,写作技法和布局谋篇的好处等,甚至还包括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等。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生活,把握课文主旨来一字一句地总结、提炼出句意、层意、段意,写作技法和布局谋篇的好处等。只有课内教好教会,学生才会在课外去自觉地历练,做到课内外互补共生,养成意识和习惯。这不仅会不断促进学生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也会不断促进自主、自觉学习习惯以及独立精神、自主做事能力等的提升。

其次,教师一定要教学生深入课文生活,紧抓住其中的某个契机点进行扩写、补写、续写、改写等训练;同时还可以引发学生即境进行祝福语、主持语、颁奖词、点评、发言稿、启事等。这样的写作契机点和训练活动就融在课文教与学的生活之中,最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也最能确保学生写真文、真写好,人人都有好收成的写作教学效果。这样的写作训练会在课文学与学的过程中极有效地自然夯实学生的写作基本功,会为学生课外的写作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同时,学生还会由课内到课外,形成自觉、养成习惯,这不仅有益于课内发育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辨力,更有益于由课堂到课外、循环往复地发展学生的自主精神、独立人格、辩证思维、健全心理等。如,把苏轼的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中的“无言”扩写成不少于150字的夫妻对话;给莫泊桑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续写一个《于勒最后的日子》;扩写出《最后的常春藤叶》贝尔曼画树叶的情景,等等。再如,为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母亲”,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的“贝尔曼”,杨绛《老王》中的“老王”等写挽联、颁奖词、祝福语、点评等。此外,还可以指导学生仿写、续写,写读后感、思想和艺术评论等。

上一篇:《美国语文》教你怎么读写结合 下一篇:构建充满乡土味的思想品德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