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做好现场工程施工管理的基本要素

时间:2022-02-23 03:10:58

试论做好现场工程施工管理的基本要素

【摘要】施工现场是建筑企业的主战场,是企业经济目标向物质成果转化的场所。科学合理的施工现场管理,对保证施工质量、促进施工进度,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必须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要素

一、施工现场管理的含义

施工现场就是直接建造建设工程的地点和为建设工程提供生产服务的场所,即劳动者运用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完成一定生产作业任务的场所。所谓施工现场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对施工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如人(操作者、管理者)、机(机械设备)、料(原材料、半成品、配件)、法(工艺检测),环境、资金、能源、信息等,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激励等,保证现场按预定的目标,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文明的生产。施工现场管理的首要任务是保证施工活动能高效率、有秩序地进行,现场出现的各种生产技术问题,有关施工人员在现场应该及时解决,实现预定的目标任务。

二、施工现场管理的意义

建筑施工企业系列标准的贯彻控制,要求施工企业把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施工现场,突出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考核建筑施工企业的第一系统目标,即质量、安全、成本、工期四大指标的落脚点也都是在施工现场。施工现场露天高空作业多,多工种联合作业,人员流动大,是事故隐患多发地段,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加强工程操作的系统性推行。另外,在施工现场的改善人、物、场所的结合状态,减少或消除施工现场的无效劳动,能减少施工材料的消耗,为施工企业节支增收。工期的拖延或赶工都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安全和成本因素。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合同履行率,能确立企业信誉,保证企业效益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各项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是整个施工企业管理的基础。

三、施工现场管理的任务

有人将施工现场管理仅仅理解为现场材料合理堆放,搞好环境卫生,组织文明生产,这是很不全面的。施工现场管理任务主要是合理地组织施工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索,并优化配置,使之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生产系统,并处于正常、有序、可控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和文明生产的目的。具体任务是:

(1)全面完成生产计划规定的任务,包括产量、产值、质量、工期、资金、成本、利润和安全等技术经济指标。

(2)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尽可能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开展技术革新的合理化建议活动,消除施工现场的浪费现象,实现高效率和高效益。

(3)优化劳动组织,搞好班组建设和民主管理,不断提高施工现场人员的思想和技术业务素质。

(4)健全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等现场管理制度,降低物料和能源消耗,减少生产储备和资金占用,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5)健全与完善技术工艺、质量、设备、计划调度、财务、安全等专业管理保证体系,并使它们在施工现场协调配合,发挥综合管理效应,有效地控制施工现场的投入和产出。

(6)推行施工现场标准化,做到事事有标准。现场所有工作应按标准进行,按标准检查,按标准考核。

(7)整治施工现场环境,改变施工现场”脏、乱、差”的状况,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作为一个工程项目,其施工工艺复杂,材料品种繁多,各施工工种班组多。这要求我们作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务必做好技术准备。

1、必须熟悉施工图纸针对具体的施工合同要求,尽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项(部)工程,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各气候等自然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并以横道图或网络图表示出来,从大入小,由面及点,确保每一分项工程能纳入受控范围之中。

2、针对工程特点,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技术储备包括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长及工人,新技术新工艺培训,施工规范,技术交底身先士等工作。只有拥有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员,洞悉具体的施工工艺才能确保施工过程的每一工序步骤尽在掌握之中,了然于心,做好各方面突况的处理准备方案,以保证能按时保质地完成。

3、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技术交底,可以使施工技术工人,工长熟悉新的施工工艺,新的材料特性,共同提高技术操作、施工水平,进而保证施工质量。

4、从技术角度出发,施工质量问题是否达到相关的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标准要求,仅仅从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做出严格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相应的质量检查制度,而建立完善的质检制度、质检手段都必须经过科学的论证,所以,必须做好技术储备,针对每一工序、每一施工工艺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质量验收标准,以确保工程质量。

5、材料供应。配合设计方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

6、材料采购,面对品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必须将数量(含实际损耗)、品牌、规格、产地等一一标识清楚,尺寸、材质、模板等必须一次到位,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进而影响工程进度。

7、材料分类堆放。根据实际现场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抽检抽样,并报检于甲方、设计单位、。整理分类,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

8、材料发放。使用追踪,清验。对于到场材料,清验造册登记,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并且需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避免材料丢失,或者浪费。特别是要对型材下料这一环节严格控制。对于材料的库存量,库管员务必及时整理盘点,并注意对各材料分类堆放,易燃品,防潮品均需采取相就的材料保护措施。

9、加强验收工作

工程竣工验收是工程质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考察投资效益,检验设计和施工质量的重要步骤。工程项目工时,监理单位首先要会同承建单位对工程进行预验收,然后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检测单位、施工单位及政府有关建设管理部门进行正式验收,对照设计图纸,按验收规范对工程进行全面的严格验收,检查核对工程技术资料、材料、构件和设备质量合格证明和分部分项验收记录等。对存在的质量缺陷,提出整改措施及期限,直到合格为止,然后报质检部门备案。同时,根据工程保修的有关规定,要求施工单位在交工一定时间内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保修。另外,所有竣工资料要到齐全、规范、准确、全面、真实,确保每项工作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施工的关键是进度和质量。对于进度,原则上按原施工组织计划执行。但作为一个项目而言,现场情况千变万化,如材料供应,设计变更等所难免,绝对不能模式化,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安排。施工质量能否得于保证,最主要的是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国家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要求来完成每一工序,严禁偷工减料。必须贯彻执行“三检”制,即自检、专检、联检,通过层层的检查,验收后方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一个项目的管理,除了材料、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认别,还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资料的管理。任何项目的验收,都必须有个竣工资历料这一项。竣工资料所包含的材料合格证、检验报告、竣工图、验收报告、设计变更、测量记录、隐蔽工程验收单,有关技术参数测定验收单、工作联系函、工程签证等等,都要求我们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要一一注意收集归类存档。如有遗漏,将经竣工验收和项目结算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有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

上一篇:新形势下污水处理工艺分析 下一篇:浅谈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