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物联网信息安全系统的构建

时间:2022-02-23 01:35:31

浅析物联网信息安全系统的构建

[摘 要] 近些年来,物联网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它为人们提供了许多便利,贴心的服务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在提供便利和迅速发展的同时,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物联网的安全,制约了物联网的发展,更不利于消费者利益的维护,因此,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对物联网信息安全系统的构建问题加以阐述。

[关键词] 物联网; 信息安全; 系统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4. 052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4- 0087- 01

伴随着总理的“感知中国”的战略提出,物联网这一概念已经活跃在了人们的视野里,我国加强了对物联网的关注。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也都相应地做出了一系列的计划,对物联网的发展做出了详细的部署和规划,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物联网的发展和进步。

1 物联网的内涵

从目前来看,物联网的确是一个很热门的词语,但是在人们的思想里,对物联网的理解程度还不是很深,许多人都将物联网和互联网混淆,认为物联网就是互联网,互联网和物联网是一回事。这种错误的理解制约了物联网的发展和进步,也制约了物联网效能的发挥。

在我国,物联网并非是个拿来词语,从我国对物联网的发展历史上来看,物联网在我国有着其历史根源和中国性质,比如说在2009年就曾经提出过“感知中国”战略,可以说世界各个国家在发展物联网上都会有适应本国国情的计划和战略。从世界各国物联网发展的情况来看,和物联网相依相存的便是互联网,他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同时物联网也在取得进步,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由于受各个方面的限制,物联网的发展并非是被广泛认可的,还有许多质疑的声音出现,但是,无论怎样,我们都坚信,发展是不容置疑的,物联网如果顺应发展的大潮,那么它的普及也应该是不容质疑的。

2 物联网存在的安全隐患

物联网存在着设备化、智能化和互联化的特征,这些特征成为了物联网发展的有力武器,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物联网也正是由于这样一些特点致使物联网存在着一系列的安全隐患,需要予以重视。

(1) 物联网容易受到物理攻击。由于物联网主要是依托互联网进行的,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大多环节并非在人的监控下进行的,也就是说失去了人这一环节的保障,失去了人的监控,正是由于物联网这种替代人来完成一系列工作的这个特性导致物联网极容易受到物理攻击。许多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物联网的这种替代性,趁机使用各种手段对物联网的传感器节点进行攻击和破坏,破坏物联网的系统,获取不法利益,这严重威胁了物联网的安全。

(2) 传输信息安全受到威胁。由于物联网的信息传输都是依靠无线信号来进行的,许多重要的信息都是通过无线信号来传输的,这样在输出和输入的环节中,无线信号很容易受到拦截,阻碍了信息的安全到达。同时,许多不法分子通过信号干扰来阻碍信息的传输,在传输过程中受到不法分子干扰的信号无法正常地到达目的地,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整个网络的瘫痪。可以说信息丢失和信息隐患成为物联网的一个重大威胁。

(3) 个人隐私存在安全隐患。在物联网中,物品感知是非常普遍的,每一种物品都是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以及二维码等技术对物品进行扫描,这样以确保人们能够在需要的时候确定所需要的物品所在的位置及其他的信息,这样确保了物品的共享性。但是与之相对的,由于感知物品会被不同的人们所使用,当感知物品是一般化生活用品时,人们使用一般生活物品的时候会忽视这种物品的感知性,所以很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监控,失去了个人的隐私空间。

(4) 传感节点自我保护能力差。物联网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覆盖面广,那么要实现覆盖面广的效果,就必须要有大量的传感节点作为支持。

3 物联网信息安全系统的构建

基于物联网的安全隐患所导致的诸多问题,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建立信息安全系统是当前所必须做到的,那么在建立信息安全系统方面,需要各方面的技术支持和保障,确保信息安全。

3.1 加强信息传输安全保障

信息安全是物联网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信息安全方面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加强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建立安全体系。建立严密的信息传输密码系统,既保证了信息监控的可操作性,也保证了信息安全的切实可行性。

3.2 加强信息保密系统的研究

针对一些通过物品而获取他人信息的隐患问题,可以通过对芯片和节点等技术的研究来加以完善,建立严密的信息保障体系。在针对一些物品的标签进行扫描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处理,使一些标签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自动消磁或是阻碍其他人的监控,保证使用者的信息不被盗取。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物品和使用者双方信息的安全。

3.3 加强安全管理机制和法律体系的构建

由于物联网是代替人的这样一种性质,致使物联网缺少了人的参与,加大了信息的安全隐患。因此,要加强人的参与程度,加强安全管理机制和法律机制的构建,通过法律和体制的监控来维护信息的安全,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和应急体制,并通过法律层次加以要求和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超,李秋香,李春芳. 物联网安全保护与管理探究[J]. 信息网络安全,2011(11).

[2] 孙知信,骆冰清,罗圣美,等. 一种基于等级划分的物联网安全模型[J]. 计算机工程,2011(10).

[3] 孙长鸣,李亚平,周健. 基于3G的物联网安全机制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31).

[4] 张横云. 物联网感知层的信息安全防护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9).

上一篇:浅析信息化助力集团财务管控 下一篇:网络速率提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