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时间:2022-02-23 06:34:48

浅论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摘 要:质疑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我们当前的目标之一,也是语文教学创新的第一步。

关键词:语文课堂; 培养; 质疑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101-001

质疑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我们当前的目标之一,也是语文教学创新的第一步。

我想,要在语文课堂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创设民主宽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问“

英国一个哲学家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的呼吸。”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就要尽可能的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讨论、质疑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全身心的投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活动,构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全国著名教师魏书生上课时,总爱把教学目标、内容和学习方法与学生商量,他的这种教风,给了学生充分的自,让师生真正处于平等地位,从而把教师的意愿转化为学生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和生机。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以高度的责任感自觉学习探索,思维就会异常活跃,就会积极质疑和释疑。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以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强化其优良行为,学生会表现得更主动、积极。

二、教给方法,引导学生会问、善问

“会问”是指学生不盲目地提出问题,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学中,我们应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让他们有目的地、有价值地去问。

1.从课题入手质疑:课题是一篇课文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眼睛。对课题进行质疑,有利于展开对文本的学习,切入文章的主动脉。如我在教《爱如茉莉》时,先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茉莉花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茉莉花的特点,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概括出茉莉花的特点——清新淡雅,但又不惹人注意。再让他们说说他们所搜集到的表达爱的花,大多是玫瑰、百合等艳丽芬芳、热情奔放的花。然后随即点拨,出示课题,当同学们看到这课题时,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呢?学生针对课题问到:“既然大家都喜欢用玫瑰、百合等来表达爱,为什么作者却说‘爱如茉莉’?”我便在标题下后了一个醒目的红色的问号。由此可见,学生能够紧扣主题提出具有价值和深度的问题,这无疑给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从过渡语段进行质疑:过渡语段——承上启下,既能帮助学生总结回味刚学过的内容,又能激起学生继续学习新内容的强烈欲望。如:指导学生学习《万紫千红的花》第三自然段后,做这样的过渡:先承上“各种花含有的色素”等不同,花色深浅浓淡也有不同,然后启下“有的还会变色”,花是怎样变色的呢?为什么会变色呢?通过质疑,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之能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3.抓中心句,进行质疑:课文中的中心句对理解全文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由此质疑,层层递进,可巧妙地将课文引向深入。例如:在教学《广玉兰》第二课时,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之上,请学生从文中概括出广玉兰的特点,很快学生就概括出了“幽香、纯洁、生命力旺盛”这几个特点,我请他们在文中看看有没有哪个句子概括全了广玉兰的这些特点,他们都立刻回答出了“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这个中心句,然后我引导他们思考,从这个中心句可以提出些什么问题来帮助我们学习课文。他们经过思考提出了“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的?”“广玉兰的幽香和纯洁分别表现在哪?从哪些地方可以品味出?”“从课文哪些语句感受到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等可以有效分析课文的问题,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解疑的积极性。

4.从矛盾处进行质疑:矛盾是资源,矛盾的生成成就了质疑的形成,因此,巧从矛盾处进行质疑,是发展学生质疑能力的又一途径。课文看似矛盾之处,那正是作者独具匠心所在,引导学生将课文前后联系起来读,找出矛盾的地方,从此处质疑,从而悟出道理。还是在《广玉兰》这课的教学中,在分析广玉兰花纯洁这一特点时,我请同学反复读“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玉琢冰雕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这一句,请他们联系作者的身份、成就,体会这句话中有没有矛盾之处?学生在思考、讨论之后提出“他是一位作家,他已经很好地形容出了花瓣的色彩和质感,但为什么还要两次说自己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广玉兰?”我在肯定了他们的质疑后,请他们自己去体会文中两个连续的“我无法用文字形容”怎么理解?体会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结果很好,大部分的同学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细读这句话后,都能体会到作者对广玉兰发自内心的喜爱。从这些矛盾的问题中引导学生思考,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古人云:“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总之,在新课改环境下的语文教育中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敢问、善问、会问,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多角度地思考,形成独特的见解,是我们语文创新教育很重要的一步。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江志贵.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和释疑方法探讨,中国教师,2009年第S1期,中国教师杂志编辑部出版

上一篇:开发生活资源 丰富语文课程 下一篇:盘点大学校长的毕业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