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梆子传统艺术创新与发展浅论

时间:2022-02-23 03:54:53

山东梆子传统艺术创新与发展浅论

摘要:经过百年发展,山东梆子受到了非常普遍的喜爱。众多艺术家以及爱好者在进行实践和创造的进程当中也都进行了很多探索以及尝试,有成功也有失败。本文就将对此展开分析,分析山东梆子的创新和发展,旨在为同行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传统艺术形式 创新发展 山东梆子

在山东地区,梆子属于比较具备地方性特色的一种剧种,它的唱腔比较高亢激昂,但是又抒情婉转,具备极强的表现力,可以抒发出人的感情变化。在经历了艺术家的创新和发展之后,山东梆子也留下了很多优秀的剧目和唱段,给后世的继承以及发展都留下了艺术资料。

一、关于“山东梆子”概述

山东梆子属于比较古老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类型,它具备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以及研究价值。同时,山东梆子也是一种分布于山东西南、中部、西部的地域当中,而且时至今日依然在广泛流传、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的剧种类型。对其进行继承、发扬以及进一步的开拓创新,能够充分体现出古老的艺术传统以及现代文化之间的良好融合,同时也体现出文化发展以及传统文化弘扬的结合。

就最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说,山东梆子最大的收获就是其在传统继承以及创新开拓等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成绩:(1)2015年10月,山东传统戏曲艺术高层次人次培养基地正式在山东省艺术学院揭牌,并成功举办山东戏曲导演培训班;(2)2016年10月,举办了的第二次山东梆子表演专业高研班培训活动。按照学习计划,学员赶赴西安参加中国十一届艺术节进行为期六天的学习观摩,之后回山东艺术学院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培训班时长30天,培训内容分四个板块:一是外出观摩学习;二是专业课程授课;三是学术讲座;四是教学成果汇报演出。

本次论坛是在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关心支持下、依托于山东艺术学院“山东传统戏曲艺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开办,是贯彻山东省戏曲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的部署要求,推动我省戏曲事业持续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山东梆子”的传统创新和现实发展

(一)对传统艺术进行创新

折子戏属于众多的艺术家进行探索和完善形成的戏曲艺术珍品,同时也是一种能充分地体现出戏曲艺术的优秀传统以及艺术精华的一种形式。在评比山东梆子“名演”过程当中,几乎每部折子戏当中都能体现出演员们的高度艺术功底,每一个招式、唱词都能够演绎出戏曲表演艺术的特色。另外,在传统剧情以及唱段当中,不同的演员还结合实际情况融入了不同的角色理解,令人物情感的发展脉络以及变化层次得以掌握,令其在传统的表演和基本功基础之上增加了现代情感信息。比方说杨胜军所演《临潼山》、武兰香所演《吵宫》等,都属于传统戏目,不过在表演的过程当中很多演员都将自己的创造力以及感悟力融入其中,令传统的折子戏也体现出了现代风貌,对于山东梆子艺术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作用。

近几年以来,在新创作的戏曲作品当中最受到关注的就是《泰山石敢当》以及《运河老店》两部,其中《泰山石敢当》由山东泰安市的山东梆子剧院所编演,令观者得到全新的视觉体验。接近完美的呈现、细致的任务刻画、婉转优美的唱腔以及音乐,都令人们感受到了“耳目一新”。作者立足现代观众审美体验,予以全新的美感,将一个在民间传说当中存在的英雄形象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效果良好。特别是该剧目的唱腔,不但完整地复刻了山东梆子唱腔精华的部分,没有对其进行唱腔上的变化,所以观众的认可程度和熟悉程度没有下降。比如在剧中“狐狸大王”唱腔使用的是旦行以及花脸综合的方式,这能够更好地展示狐狸大王所具备的妖性特征。在剧中狐狸大王的扮演者是姜丽丽,兼顾旦行以及净行,能够自由转换两种唱腔,基本功非常扎实,特别是“立嗓”的灵活使用,挖掘出了山东梆子数十年的传统唱法,实现了传承和创新的融合。

(二)发展

山东梆子创新改革需要保证细腻性,不但需要充分地尊重观众的观看感受,还需要确保具备传统唱腔,特别是针对山东梆子经典曲目,更加需要保证其传统的特征,比方说《老羊山》、《铡美案》等,它们经历了时间洗礼以及观众考验,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定式,如果变更太多,不但不能被群众所广泛认可,还会损伤其原有思想性以及艺术性。

山东泰安市山东梆子剧院所力推的戏目《两狼山》,完整地保证了原剧目的精华内容,强调爱主义以及英雄主义的基础上,主创团队还对戏剧的主要结构、角色所使用的语言、灯光和舞美辅助等均予以了全面的革命创造,令其戏剧品味得以全面提升,且观赏性有非常显著的提升,给地方戏曲的改革工作带来了新的探索以及尝试。

早在1930年前后就已经有演员因此而名声大振,也就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窦朝荣先生,随后在1954年左右,窦先生又到上海地区凭借《两狼山》参与华东地区戏曲观摩演出,获得一等奖。在山东梆子剧目当中《两狼山》作为一部经典、优秀的剧目,艺术家将人物艺术形象塑造成了一个经典的、难“复制”的形象,已经形成了客观的尺度,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剧目的编剧陈涌泉先生充分地发挥出其自身的创作能力,保证原作的基本情节主干以及人物的精神品貌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对剧目进行了改良,将其中的模式化、一般化的场面予以舍弃,并加工提炼原作的唱词和语言,增加很多感情戏份,例如杨业和佘太君之间的夫妻之情、和儿子们的亲情等,都加强了渲染的力度,并且触及到了剧中人物内心的世界当中,很好地展示出边关战事的严峻性,强调杨继业的壮烈牺牲。导演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实现了完美呈现,效果非常好,提升了整部剧目的节奏性以及艺术性。

三、结语

人民群众对于山东梆子的强烈期盼、对于戏曲能够再次变成观众所热衷的一种文艺形式的强烈愿望,都从《两狼山》等作品的发展当中感受到了希望以及发展方向。戏曲的传承不但需要给老一辈观众提供服务,还需要更多的吸引年轻群众的喜爱。就实际情况来看,山东梆子的发展道路前景比较光明,但是还有比较漫长的道路要走。

参考文献:

[1]赵悦彤.山东梆子传统艺术创新与发展浅论[J].戏剧丛刊,2013,(04).

[2]潘思亭,林洁.“山东梆子”音乐唱腔的继承与发展――《杨八姐救兄》、《悬云寺》创作漫谈[J].戏剧丛刊,2002,(06).

[3]孙丛丛.小人物书写大情怀--浅析山东梆子现代戏《古城女人》[J].艺术评论,2013,(S1).

[4]李黎,李广元.戏曲原型声腔形式的现代情感――从音配像《玉虎坠》看山东梆子的艺术特色[J].戏剧丛刊,2008,(05).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豫剧团)

上一篇:让生活充满“恋爱感” 下一篇:施工企业管理中的道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