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职业素质之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2-22 10:54:09

医学职业素质之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 要培养学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注重加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即:医学职业素质的内涵及当前状况、医学职业素质培养的现实意义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进行深入阐述。

【关键词】 职业素质;批判性;模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57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25-02

1 医学职业素质的内涵及现状

医学职业素质包括很多方面,就医学学生来说,可以概括为专业知识、临床技术、道德医德、文化素质和修养等等,这些都是从事医疗行业所必备的条件,而当前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行业需求并不完全符合,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专业知识基础不扎实 医学课程的更新跟不上医疗需求的发展,导致课程体系落后,无法与当代医疗科学的发展相适应,在医学科学出现了高度分化但是又综合性极强趋势的今天,没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是无法胜任这份工作的;再加上师资力量不足,及教育方法上的问题,导致这一现象更为严重。

1.2 临床技术欠缺 当今医疗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具备高超技术的老师都奋斗在临床一线,对学生的指导自然就少,而学生在临床实践时又很难得到患者配合,实践机会较少,再加上很多学生把精力放在考研和找工作上面,疏于实习,导致一些学生在毕业时都没有掌握基本的医疗技能。

1.3 医德修养素质低下 作为救死扶伤的职业,从业者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和素质修养。但是受社会价值阴暗面的影响,部分医学生及医疗人员存在医德与素质修养低下的情况,一些医学生将从业收入作为首要考虑要素,认为高压力高风险的医疗执业环境和收入不成比例,在从业时缺少职业认同感,甚至有些医学生改从其他行业;还有一些学生从事医疗行业并不是为了救死扶伤,而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待遇和发展,在从业时自然无法将医疗工作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放在心上,不注重医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不能为医疗工作作出有利贡献,还会影响医学生的发展。

2 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质有何现实意义

2.1 有利于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医学生在毕业后可以从事医疗行业并从行业中个体获得与继续进步的能力就是就业竞争力,它分为基础素质和职业素质两个方面。但是由于医学学科的高度专业性,在就业竞争力中,职业素质就显得更为关键,所以说培养职业素质是提高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高职业素质的医学生在就业竞争以及事业的发展上定能更为顺利。

2.2 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医学的最终目的是提供医疗服务,而医学生则是医疗服务行业的储备力量,医疗队伍的素质取决于医学生的素质,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产生着直接影响。因此,医学生要想更好地服务人民,贡献社会,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基本功,还要有高尚的职业素质。对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关系到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只有从学生抓起,培养好职业道德及素质修养,才能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2.3 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高超的医疗技术只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而高尚的医德,深厚的人文素质修养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培养医学职业素质不仅可以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术,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他们救死扶伤、无私奉献、为医学献身的崇高品质,并树立尊重患者、关心病人的高尚医德,提高从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更好的关心患者、尊重病人,取得患者信任和理解,建立更为和谐的医患关系。

3 如何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关系到人的内心深处,要达到满意效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需要教育部门和学生之间的配合,要从根本上改变观念,在一定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基础上才能有所收获。本文只从教育方的观念转变和教育方式的改进上来阐述这一问题并给出建议。

3.1 教育观念首先要转变 教育者当为人师表,首先自身要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才能教育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直接实施者,不仅要教导学生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品德,还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倡导批判性思维。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大学形成,而大学教师应该是“授人以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批判性思维,让学生懂得自主吸收知识养分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学生。这是每一个医学教育者应该承担的责任。另外在教学中还要注重教育环境建设和课堂气氛培养,让学生学会分析与独立判断,引导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3.2 转变教育方法 在教学中结合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积极讨论,相互合作,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教导学生不能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要敢于挑战权威,不能盲从等学习方法和原则,在学习中要多问、多思考、要求同存异、多角度思维。建议从以下两点进行这些方面的培养。

3.2.1 要选择一种合适的课程模式来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积极运用网络化教学,通过综合性教学方式来适应现代医学高度分化和综合的发展特征。将传统的学科进行优化组合,按照一定的方式重新编排,融入病例分析和问题解答,运用全新的课程结构促进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深层次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3.2.2 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所改良,各种正确的教学方法都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如果从问题入手,选择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更为有利,这种教学方法将课程内容以问题为链条贯穿起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讨论,通过解决问题而获取知识,不仅可以快速充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推理能力。

4 结 语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又是非常有用、使用的思维方式。在医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积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职业素质修养,然后再结合实践,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将在他们以后的从业道路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坚.批判性思维:逻辑的革命[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

[2] 罗仕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紧迫性和途径[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

[3] 江丽,朱新秤.大学生批判性思维与教学改革[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03).

[4] 王磊,常立涛.论批判性思维的逻辑特性[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5] 王庆位.批判性思维及其价值[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上一篇:孕妇合并乙肝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 下一篇:斯奇康注射液治疗反复发作小儿支气管炎和哮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