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讨论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实施

时间:2022-02-22 07:57:35

试谈讨论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实施

[摘 要]相比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更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实效。结合苏人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例,深入分析实施讨论式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 主题 方式 教师点拨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相比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更能突出学生主体,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从而增强课堂教学实效。从目前来看,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虽然引进了讨论式教学,但是教学实效却不高,主要是因为:设计的问题过于随意,不具备讨论价值;讨论方式较为单一,不足以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教师的“介入”不够及时、有效等。基于此,本文拟结合苏人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例,深入分析实施讨论式教学的途径,以全面提升教学实效。

一、设计讨论主题,激发学生讨论

在实施讨论式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讨论的中心,设计贴合学生兴趣和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讨论主题,以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一课时,笔者精心设计讨论主题,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课讨论主题是在学生学习完“中华文化”相关的内容之后设计的,旨在促进学生结合中华文化,提出保护文化的合理化建议,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保护责任感。讨论主题:请结合当地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分析如何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性建议(可以从国家、社会、个人三大方面进行讨论分析)。这一讨论主题紧密联系课文内容,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学生结合所学习的思想品德知识和社会认知,与其他学生一起讨论并列举当地的文化遗产有哪些,分析如何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这样的讨论能够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从而增强了学习效果。

二、丰富讨论方式,增强讨论实效

(一)情境式讨论

情境式讨论主要是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吸引学生,再设计一定的情境问题,诱发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形成认知的一种有效的讨论方式。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如综合利用图片、音乐、视频、语言等,让情境生动活泼起来,从而带动学生讨论的情绪。例如在教学苏人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磨砺坚强意志》这一课时,笔者以情境方式引出讨论,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桑兰、霍金的事迹与成就。这个环节结束后,笔者继续利用多媒体播放田震的歌曲《风雨彩虹铿锵玫瑰》来营造氛围,并与学生一起哼唱:风雨彩虹,铿锵玫瑰,再多忧伤,再多痛苦,自己去背……此时,学生已经完全被情境感染了。笔者设计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融入情境讨论:桑兰与霍金的命运有什么共同特点?是什么让他们走向成功?请谈谈你自己的意志在哪方面较为薄弱以及该如何改进。学生结合情境和本课的内容,进行大胆讨论,讨论效果非常好。

(二)辩论式讨论

对于一些具有争议性而又有深度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辩论式的讨论方式,从而使学生增强理解,学会利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在辩论时,双方各抒己见,针锋相对。为了保证辩论顺利进行,教师还必须提前布置辩论任务,引导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搜集辩论所需要的信息。例如在教学苏人版思想品德《培养好习惯》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展开辩论式讨论,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辩论的主题为“习惯决定命运”。教师将学生分为正反方,双方在辩论前搜集辩论所需要的资料,并精心汇编,推选主辩论手,安排记录员、总结员等,做好辩论的一切准备工作。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师的一声“辩论开始”,代表不同观点的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正方举出“习惯决定命运”的具体例子支撑观点;反方也不甘示弱,提出相反的例子进行反驳。

三、教师介入讨论,点拨激发学生

初中生思维非常活跃,教师在实施讨论式教学时,部分学生的讨论会偏题,还会严重影响他人等。为此,教师要适时“介入”学生的讨论,点拨激发学生,确保学生在讨论时不偏题,高效完成讨论任务。如在教学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一课时,笔者适时介入学生的讨论,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节课中,笔者主要引导学生结合当地的文化遗产讨论保护措施。在实际课堂讨论中,有些学生确实围绕主题进行热烈讨论;但是也有部分学生的讨论偏题,他们在谈论自己去过的名胜古迹等等。此时,教师“介入”讨论:“同学们,游览名胜古迹的确能增强人的见识,这些名胜古迹确实具有观赏价值。老师十分了解你们想与人分享的心情,但是目前这些名胜古迹遭到严重损坏,急需保护。大家要好好讨论一下如何保护这些名胜古迹哦。”在“介入”时,教师应以委婉的语言点拨和激发学生,促进学生“言归正传”,从而促使讨论有序进行。

总之,讨论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实施能够突出学生主体,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师要不断优化和改进讨论式教学,以增强教学效果。

上一篇:浅谈人文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渗透 下一篇:普通高中学校核心价值观引领特色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