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际应用

时间:2022-02-21 04:15:38

试分析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际应用

【摘要】应新课改的要求,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际应用势在必行。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一体化教学方法有比较优势,同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有其专业的特殊性,因此,必须不断改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条件,营造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实际应用的氛围;推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一体化;教、学、练一体化;等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和促进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际应用。我们应该坚信,一体化教学方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光明前景。

【关键词】一体化;学前教育专业;实际应用

1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一体化教学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训练严重落后于职业技术的变化,中职学校难以准确、及时的培养出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满足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要求的技能型人才。这种落差阻碍了人才、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的补充,同样也面临这些困境。新课改的出现,为我们解决这些困境提供了出路。应新课改的要求,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法应运而生。一体化教学是中职类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的必然选择。否则,中职类学校会陷在传统教学方法的窠臼中,难以自拔。因此,中职类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应用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 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际应用

2.1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一体化教学方法具有比较优势。所谓一体化教学法,即整理、融会教学过程与环节,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视为一个整体,制定相符合的教学计划与课程标准,并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1]。相比传统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注重突破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强调实践的重要作用,更能符合新时期对人才能力提出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一体化教学方法,可以促进教师从“灌输型”向“引导型”转变;促进学生由“模仿型”向“实践创新型”转变;教学工具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转变等[2]。因此,有了这些基本思想观念,基础设施的配套,相比传统教学方法,“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实用性,更加符合,不断变化的环境与时代,更能不断满足新时期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即,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一体化教学方法具有比较优势。

2.2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具有的专业特色。学前教育专业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并日益发展成为一门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专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色在于,其培养对象为儿童,培养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具备专业知识的,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及其他人才。学前教育专业要求本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等相关课程,在实际工作中,能通过观察和分析幼儿的具体活动,对幼儿开展保育和教育活动,即通过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为其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专业的最大特殊性就在于,具有明显的先导性和公益性,蕴含巨大的价值,因此,我们应大力发扬和发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

2.3 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实际应用的具体策略。

2.3.1 不断改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条件,营造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实际应用的氛围。各级党委及政府应高度重视,将一体化教学应用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摆在十分突出和重要的位置,不断合理和完善相关配套的规章制度,继续加大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投资和支持力度,提供和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扩展和完善实习基地,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型教师队伍,落实责任,建立一体化教学问责、监管统筹机制,全方位,多角度的促进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应用。例如,在进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相关老师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并且通过培训与学习,不断转变,在教师的意识思维中普遍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老师的教育教学意识与方式,是变“应试化”到“一体化”的前提条件;其次,学校可以根据教育部相关制度和教学大纲,激活课堂,发挥教师的自主能力和主动能力,并且在理论课堂之外,提供相关的实践课堂比如幼儿园,这样必然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的消化吸收所学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无论在理论课堂还是实践课堂,学生都是课堂的中心和核心,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以一种高效的方法学习所学内容。由此,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必然有利于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2.3.2 课程目标、课程设置一体化。目前,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目标设置模糊,课程设置单一,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相互冲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明确自身的课程目标设置,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向标指引本专业的发展,同时,相关课程设置不应只局限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某一狭小的领域,特殊教育、小学教育、艺术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等专业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相近专业,都应该有所涉及和了解,普遍狩猎各个相关和相近专业,才能保障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一体化”教学就是要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一体化”。因此,相关的中职类院校应以教学大纲为准,不断实现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材编写、课程设置、课程目标、实践能力一体化,全面保障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具体开展和推进。

2.3.3 教、学、练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就要不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贯彻“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3]。时刻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专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开展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教中学”是前提,即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过程,真正学到知识;“学中做”是实现途径,就是要求学生在理论和实践课堂中,积极参与教学互动,通过亲身的体验和学习,消化所学知识。“教学做”是目的,即是通过前两个阶段的进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例如可以经常组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亲身到相关的幼教机构去参观、学习,通过与幼儿的亲身接触,结合所学知识,配合其他员工,参与幼儿学前教育的具体工作,相信通过类似的具体实践,必然能够很好的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的问题,促进学生及时消化吸收所学知识,达到所学有所用,不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和普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3 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大意义

如前所述,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际应用中,持续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吸引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促进教育工作者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促进学前教育专业这一科学的发展。我相信,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际应用,必然能够不断的培养出具有较高实际操作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当这些优秀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去时,必然能够积极的发挥他们身上蕴含的正能量,并将这些正能量传递给那些接受学前教育的孩子们,最终受益的不仅是学生,更是我国教育界的一大硕果。

总之,一体化教学方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际应用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在我国中职类学前教育专业中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新的发展和突破,须政府、学校、教师、学生自身多方努力,并保证制度、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教材、实践课堂等“一体化”因素多方配合,共同促进“一体化”教学方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普遍应用,实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星瀛.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有效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J]. 职业技术.2011.09.

[2]人民日报: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怎么实现教育公平 .中国文明网.2011.08.22.

[3] 学前教育专业详情.四川天一学院.2013.07.15.

上一篇:中职计算机创新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专家引领的“反复跟进式”校本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