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化网络对于大学生的价值及其发展

时间:2022-02-21 09:38:01

浅析社会化网络对于大学生的价值及其发展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对于人类社会模型的模拟越来越真实,自Web2.0概念提出,各种社会化网络应用产品层出不穷,对社会形成很大的影响。本文仅针对高校的教育对象——大学生这个群体为研究对象出发,分析社会化网络对大学生的价值以及社会化网络在教育领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社会化网络,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TN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主要社会化网络产品简介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1.1 博客(blog)

博客这种类似于网络日记的产品为个人的情感、思想的表达和传播提供了一个非常开放的平台,而且可以通过标签技术进行很方便的分类,以及博主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引用,通过响应/留言/评论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反馈。应该说博客是Web2.0的重量级组成部分,理论上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成长会有很大的用处,学生可以利用博客进行学习笔记、情感的记录,以及信息的交流。

现有调查的结果如下:学生浏览博客是普遍现象(不会与从未听说合计9.8%),但是不会定期浏览(定期浏览占9.9%),只是偶然(54.8%);过半数的学生拥有个人博客(占51.5%)。用户行为方面,浏览博客的主要原因是内容吸引(42.2%)和认识作者(28.1%),次要原因除了上述两者,还包括了打发时间(居次要原因的第二位占24.4%)。拥有个人博客的原因是记录生活与分享感觉,至干发表意见(居次要原因的第三位占20.4%)和交换信息则不被多数人看重。

因此可以看出,一般来说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浏览博客是基于内容和作者, 拥有个人博客则是为了记录生活和分享感觉。而且由于录入方式以及终端设备等方面的限制,传统的中长篇幅博客对大多数学生并不适用。所以微博如今成为了最适合学生们需求,最受学生追捧的产品,跨平台、灵活的交互方式及大量社会知名人士的参与,使得现今的微博成为最为活跃的博客形式。而且各个社交类网站人人网、开心网等等也都逐渐转向“类微博”的形态,更大程度的丰富了微博的产品。使得学生的生活记录及情感交流活动更加丰富。但对于学习几乎没有作用。

1.2 维客(wiki)

维客是一种在网络上开放,可供多人协同创作的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也就是说,这是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代表产品有: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等。

调查显示,学生对于维客的接触程度较高(很了解百度百科功能占37%,有所了解占47%学生,不清楚占16%)。对十分了解百度百科的学生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中78%的学生仅限于利用百度百科浏览词条,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有15%左右的学生参与协作式写作,编辑补充词条或评价反馈信息;有7%的学生会创建新词条供大家交流。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处于知识接受者的地位,即使很了解百度百科的学生,其知识共创分享的意识也不是很强烈。

1.3 即时通讯软件(IM)

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主要指一种终端服务,该服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路即时的传递文字讯息、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现今的即时通讯应当已经非常成熟,如PC平台上的QQ、MSN,手机平台上则更为丰富,从最简单的短信服务,到米聊、YY语音、QQ、微信、百度hi、新浪UC、阿里旺旺、网易泡泡、网易CC、盛大ET、移动飞信、企业飞信等应用均属IM的范围,由此也可以看出由于智能手机的发展,IM服务的终端越来越倾向于移动便携设备。

根据调查显示:学生使用即时通讯是普遍现象(未安装占27%;不再使用占1.1%)。最常使用的即时通讯软件是QQ(占65.1%),其次是MSN(占297%)。在用户行为方面,多数会在学习或者工作时间里同时开启(占64.6%);至于是否用来讨论课业或者工作,则过半数不会(543%)。绝大多数认为即时通讯软件是促进人际关系(占783%)和分享感觉(占83.2%)的工具。

以此可看出学生们主要利用QQ和MSN等即时通讯软件来促进人际关系和分享感觉经验,但是较少的应用在讨论功课或者工作中。

1.4 RSS 技术

RSS是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简单聚合)的缩写,它已迅速成为可以为任何用户或Web站点动态聚合内容的标准格式,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使用RSS订阅能更快地获取信息,网站提供RSS输出,有利于让用户获取网站内容的最新更新。网络用户可以在客户端借助于支持RSS的聚合工具软件,在不打开网站内容页面的情况下阅读支持RSS输出的网站内容。一些科研或学术类网站可以将自己的内容更新以RSS的方式来,而学生则可以通过订阅RSS新闻来随时关注最新的信息。不必再像传统模式那样逐个的去访问相关网站来查找新闻。

调查显示:1/3的学生会订阅新闻、博客或者学术信息(订阅占34.2%,继续使用占31.2%),半数的学生会对这种消息订阅方式进行了解(尝试了解占50.2%)。用户对RSS的认知方面,普遍不会对于信息付费,虽然与新闻订阅和博客订阅相比,学生对学术信息订阅的付费可能性偏高,但是仍然以不会付费占多数(30%会付费订阅,51%不会付费订阅),不订阅新闻(53.6%)和博客信息的比例(40.7%)也比不订阅学术信息(12.2%)高出许多。

可以看出学生对RSS的兴趣较高,但是习惯了免费午餐,对于付费信息的认可依然是一个主要的问题。

1.5 社会化书签(Social Bookmark)

社会化书签是一种社会式的书签管理器,用户将自己的网站地址加入到自己的网络书签中,可以用多个关键字标签进行描述,还可以将这些书签共享,也可以说社会化书签是用户经过过滤、整理并分类后保存的网页书签的集锦。

用户在提供网络书签存储的网站上通过书签搜索可以很方便的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网站集合,而且使用者通过翻看别人的书签,可以有效避免因为使用搜索引擎不当而导致的搜索结果命中率不高的问题,另外还可以发现那些被自己或者被引擎忽略掉的信息资源。

尽管如此,这项Web2.0技术常常为人忽视,其实,其非常意义就在于“社会性”。即最为符合Web2.0要求的特性。

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学生没有接触社会书签(不会使用占27.4%;从未听说占26.2%),但是学生整体对于社会书签的了解意愿则将近六成(尝试了解占58.2%)。用户对社会书签的认知方面,八成的学生希望浏览他人的社会书签(愿意占84.1%),过七成的学生希望他人浏览自己的社会书签(愿意占75.6%),但是对于自己肯不肯花时间制作社会书签,则持保留态度(愿意占52.3%,不愿意占47.7%)。

社会化书签的数据表现类似于维客,即现今学生习惯于受众角色,对于参与制作和分享成果的态度均不积极。

2、社会化网络在教育的发展方向

其实社会化网络软件是在Web2.0概念下一系列软件的总称,包括了Blog、Wiki、IM、RSS与SB等等的软件应用。很多学校的数字化校园系统,尤其是教学管理系统,也逐渐的向Web2.0的形态转变,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思想。但是从上述的调查结果来看,社会化网络的应用目前没有明显的学术传播行为,仍然存在较多问题。

首先需要提升学生对社会化网络的认识,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网络学习能力,使之能够将网络和学习进行结合。

其次是对于网络资源的建设,图书馆等资料性的部门也应当跳出传统的资料存储角色,将社会化网络的特点引入图书馆管理系统,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丰富的分享交流平台和个性化数字图书馆。

3、总结

总之,正如同Web2.0网络对社会模型模拟仍然处于较初级的阶段,社会化网络的发展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教育的特点不断的调整社会化网络与教育的结合形态,才能使其发挥最为合理的效能。

参考文献:

顾立平,Web 2.0用户行为调查研究——以中国科学院学生使用社会软件为例,图书情报工作,2007年9月

张丽 李少强,Web2.0 与高职学生有多远——Web2.0 环境高职学生上网习惯和学习行为调查研究,现代教育技术,2009 年第9 期

上一篇:关于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方面的心理距离 下一篇:非物质设计风潮中崛起的交互设计